华武军事集团
标题: 世界最严重核潜艇事故,库尔斯克事件,118人缺氧被活活憋死。 [打印本页]
作者: 周伯通 时间: 2023-3-31 22:30
标题: 世界最严重核潜艇事故,库尔斯克事件,118人缺氧被活活憋死。
世界最严重核潜艇事故,库尔斯克事件,118人缺氧被活活憋死。
2023-01-06 15:08
2000年8月12日,一艘巨大的钢铁巨兽行驶在大西洋底,,这是俄罗斯最先进的奥斯卡级攻击型核潜艇“库尔斯克”号,装备有24枚SS-N-19超音速反舰导弹,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攻击航母及其战斗群的导弹,因此该型核潜艇也被称为“航母杀手”。
库尔斯克号
这种核潜艇在平时很少现身,只有在演习时才能一睹尊容,而当天,库尔斯克号正在参加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的军事演习,但是在演习开始不久,这艘排水量达16000吨的核潜艇,在水下突然发生了爆炸,118名官兵随着潜艇沉入了100多米深的海底,两座核反应堆在大火中燃烧,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最严重的核潜艇事故。
爆炸位置
但事故发生后,俄罗斯拒绝了很多国家和机构提出的联合救援,独自展开了一场长达60小时的紧急救援,在黄金72小时即将过去的最后时刻,俄罗斯才同意一支荷兰的救援队进入到库尔斯克号沉没海域进行救援,那么,这场事故时如何发生的呢?
救援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军事领域的对抗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在海军建设上,美国发展的是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外加战略核潜艇为辅的核打击力量,而苏联则是以攻击性核潜艇为主,大型水面舰艇为辅的建设思路。
而随着美国核动力航母的陆续服役,苏联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于是决定建造一种新的高性能核潜艇,而且此潜艇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攻击美国核动力航母编队,这就是“奥斯卡”级攻击型核潜艇。
北约舰队
核潜艇由苏联著名的潜艇设计局红宝石设计局设计,设计代号为949,因此该型潜艇也叫做949型核潜艇,1978年,第一艘949型核潜艇开始在苏联的北德文斯克造船厂(Sevmash)建造,这是一家位于北极圈内的,专门用来建造核潜艇的秘密工厂,其地理位置十分隐蔽,所以潜艇在开工后,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北约情报也只知道其代号,从来没有拍到过实舰,更不知道其细节,949型核潜艇的各项性能,都达到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潜艇工厂位置(红点)
但是由于设计师为了追求潜艇的巡航速度,就刻意减少了潜艇的排水量,以达到减重增加速度的效果,这就导致潜艇上的设备之间,配置密度过大,维护起来非常困难,这样奥斯卡级潜艇的故障率就很高,这为后续的事故,埋下了隐患。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其最大的继承者,放弃了航母在内的大量水面舰艇,但是却全盘接手了949型核潜艇,并且一直在进行后续建造,而库尔斯克号就是949型核潜艇的最后一艘,在1995年服役后一直在俄罗斯得北方舰队中,作为训练的用途,但由于当时的俄罗斯军费十分紧张,即使是作为海军力量中最重要的核潜艇,也难逃被搁置的命运。
90年代中期,包括库尔斯克号在内的大部分核潜艇都被封存在船坞中,连最基本的维护都难以维系,这些核潜艇在几年的时间里一点点锈蚀,直到1999年,俄罗斯的军费才有所缓和,这些核潜艇才又被重新解封服役。
但库尔斯克号的训练和出海经验都相当有限,服役五年中只出过一次正式任务,就是在1999年5月,前往地中海,秘密监视在科索沃战争中的,美国海军第六舰队航母战斗群。
美国海军第六舰队
作为库尔斯克号的利器,就是其装备了24枚SS-N-19超音速反舰导弹,北约代号“花岗岩”(P-700),这是苏联在70年代针对美国航母研发的一种长程超音速,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最大射程550公里,是世界上第一种速度达到2.5马赫的反舰导弹,几乎无法被拦截,“花岗岩”可以装载750公斤的常规战斗部或是50万吨级TNT当量的核弹头,击中目标后能造成巨大的破坏力,只要有一枚“花岗岩”击中航母,就能达到瘫痪航母战斗力的效果。
花岗岩
不仅如此,苏联还为“花岗岩”设置了数套作战方案,最典型的一种就是数枚导弹间隔发射,一枚引导弹在高轨道,吸引反舰导弹的注意,其余导弹在低轨道隐蔽跟随,而且在巡航过程中,所有的导弹都共享一个目标,并且具备末端制导能力,可以不断修正飞行轨道,如果引导弹被拦截,其中一枚跟随弹会马上跟进成为引领弹,直至攻击全部完成。
花岗岩发射状态
这种接力的攻击打法,虽然没有经过实战检验,但苏联在演习打靶过程中从未失败,最后苏联得出一个结论,在550公里的范围内,即使有拦截导弹,接力发射的“花岗岩”,基本是指哪打哪,这才有了“航母杀手”的称号。
花岗岩自从研发以来,一直受到严加保密,直到2000年8月13日,俄海军“库尔斯克”号在巴伦支海参加演习时沉没,这种绝密导弹才解开神秘面纱,这也是一开始俄罗斯就拒绝了其它国家援救的原因。
2000年8月,俄罗斯四大舰队中实力最强的北方舰队,开始了为期10天的海上演习,北方舰队拥有战略核潜艇23艘,攻击核潜艇35艘,还有俄罗斯唯一的航空母舰,2艘核动力巡洋舰以及其它各种军舰,是负责大西洋和北冰洋海域的足以和北约抗衡的一支舰队。
北方舰队
这次演习也是苏联解体以来,最大的军事演练,整个北方舰队倾巢出动,以冷战结束后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检验这些苏联遗留下来的军舰和装备,而美国和英国的潜艇,也秘密进入该区域,开始密切关注北方舰队的一举一动。
在8月10日这一天,参与演习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作为红方,目的是搜寻并歼灭蓝方的主力舰“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彼得大帝”号是苏联在70年代研制的一种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艘现役的非航母核动力水面舰艇,满载排水量达到了惊人的25000吨,这已经超越了很多国家的轻型航母,因此“彼得大帝”号也成为了北方舰队的旗舰。
“彼得大帝”号
在演习中,库尔斯克首先发现“彼得大帝”号,于是发射了一枚“花岗岩”教练弹,“彼得大帝”号全力拦截,这个时候一切正常,之后,库尔斯克号又迂回到“彼得大帝”号的侧面,想发射一枚演习鱼雷“干掉”它,艇长利亚钦上校将潜艇上浮到潜望深度,在10公里外的地方,发现了“彼得大帝”号,然后通报红方司令部,发射了鱼雷,可就在红方舰队严阵以待,等待鱼雷击中“彼得大帝”号 的电子信号时,却什么也没发生。1分钟以后,舰队的探测器突然探测到,水下传来相当于200磅TNT炸药的震动感,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2分钟后,水下又传来了比之前大40倍的震动感,连海面上的舰艇都能感受到,与此同时,库尔斯克号也失去了联系,于是,北方舰队立刻紧张起来,开始搜寻库尔斯克号。
一直在密切监控北方舰队演习的挪威地震研究所(NORSAR),在上午11点28分记录到了两次海底爆炸,第二次规模相当于2.2级海底地震,他们把这一情况报告给了俄罗斯,但俄罗斯方面没有任何回应,到了晚上11点30分,也就是库尔斯克号失联12小时后,北方舰队指挥部才确认库尔斯克号发生了事故,搜寻和救援工作才正式开始。
挪威地震研究所
库尔斯克号沉没后,并没有放出求救浮标,在辽阔的巴伦支海域,想要找到一艘潜艇,可谓难上加难,再加上俄罗斯海军拒绝了外界的一切帮助,直到第二天的凌晨4点30分,北方舰队才找到了库尔斯克号沉没的地点,这个时候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17个小时,在深度100多米的海底,如果库尔斯克号上的艇员们还活着,应该处于极度恐惧之中。
俄罗斯北方舰队在事故发生后16小时才找到了,处于108米深海床上的库尔斯克号,而且当时的声呐员报告称,可能听到了艇内幸存船员敲击船体的求救声,这说明潜艇中还有幸存的艇员,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挪威已经将事件通报给了北约,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国家,以及一些非官方机构,提出了协助救援,但都被俄罗斯拒绝了,这主要是因为库尔斯克号是核潜艇拥有很多绝密的设施和武器。
俄罗斯使用3艘老式救援潜艇,在3天的时间里尝试对接上库尔斯克号的尾舱门,建立隔水舱,但均未成功,到了第四天,俄罗斯才同意一支挪威专业救援队来到事故地点,由挪威潜水员下潜至出事海域,进行救援,这时候距离事故过去已经了96个小时。
挪威潜水员
两名潜水员跟随小型潜艇下潜到108米的海底,看到了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潜艇前部已经出现了一个大洞,横跨在一个海沟上,潜水员开始用金属敲击潜艇,但是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潜水员找到了一个舱门,用机械手臂打开舱门后,舱门中的气体大量涌出,并翻滚着冲向海面,但潜水员检查后发现这个舱段中并没有人员,这说明这一舱段的人员,转移到了别的舱段。
经过确认,他们认为只有尾部舱段有人员存活的可能,但当潜水员打开潜艇尾部舱段,却发现里面有大量的尸体,而且已经死亡多时,这个时候,基本可以断定全艇人员118人全部死亡,俄罗斯最后决定,整体打捞起这艘潜艇。
潜艇大洞
但是从100多米深的海底打捞16000吨的潜艇,非常困难,这个打捞计划前后准备了一年,俄罗斯专门拨款1.4亿美元,用于打捞库尔斯克号,这笔资金相当于当年整个北方舰队一年的运营费用,他们找来了一家荷兰的救援公司联合打捞,由于涉及到军事机密,潜艇被两台机器人,用特殊的钢线锯成两半,荷兰负责打捞后段,俄罗斯负责打捞装载有“花岗岩”导弹的前段。
打捞
在事故潜艇上方,他们使用一艘巨大的驳船,吊下了26个挂钩,用钢缆勾上事先在潜艇结构点上,打好的26个巨大螺栓,然后使用驳船上的液压装置,将潜艇吊起,整个过程要要控制在厘米的晃动级别,因为一不小心钢缆就会断裂,整个打捞将前功尽弃。
这也是这家荷兰打捞公司的独门秘籍,使用各种减震器和补偿器,在北冰洋海面打造了一个类似于“平静湖面”上的打捞环境,一切都用计算机控制,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最终要找这家荷兰公司合作的原因。
经过了28天的工作,这些潜水员完美焊接好了螺栓,在吊起潜艇后,驳船开入一艘特制的船坞中,将潜艇放下,然后船坞升起排水,库尔斯克号慢慢露出水面,潜艇的艇徽露了出来,可以看到潜艇的舷窗已全部破裂。
库尔斯克打捞起的一刻
到了干船坞,人们才第一次看到失事一年后的库尔斯克号(已切割),潜艇的前部已经扭曲破坏,可见这里就是发生事故的地方,潜艇后段保持的比较好,那么这次事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attach]9250[/attach]
直到如今。关于库尔斯克号事件。俄罗斯官方并没有给出一个正式报告。所以只能以前因后果加以推测。但事件的原因显然和水下的那两次爆炸有关。
在演习中,库尔斯克号向彼得大帝号发射一枚演习鱼雷,这是库尔斯克号重新服役以来的,第一次鱼雷发射,这枚重达4.5吨重的训练鱼雷,使用的是氧化氢和煤油的液体燃料,未安装实弹头,生产于1990年,之前这批鱼雷就因质量问题被要求返工,但当时因为苏联政局的混乱,北方舰队经费大减,所以这批问题鱼雷后来被改为训练用鱼雷下发到潜艇部队,而库尔斯克号上发射的这枚鱼雷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第一次爆炸,据信就是这枚鱼雷因为长时间装载在潜艇中没有经过维护,氧化氢燃料泄漏,在鱼雷管中未能发射出去,正在潜艇艇员寻找原因时,鱼雷管中的鱼雷突然发生了爆炸。
对于无弹头的训练鱼雷,这种爆炸对潜艇来说还可以承受,但是爆炸引发的大火,一瞬间将整个鱼雷舱的温度上升到了2000摄氏度,而鱼雷舱中装载有32枚鱼雷,其中除了4枚训练鱼雷以外,剩下的全部都是实弹鱼雷,这样就引发了鱼雷舱的大爆炸,合计5吨的炸药把库尔斯克号前部炸出了一个大洞,这就是挪威地震台监测到的那次2.2级海底地震,鱼雷舱的人员应该当场就阵亡了。
潜艇大洞
因为库尔斯克号有多级舱段,每级舱段都可以关闭,当鱼雷舱的冲击波冲向第三区,也就是控制舱段的时候,推测包括船长在内的人,受到了严重冲击,可能瞬间失去了意识,所以根本无法发射救援信号,而且潜艇的后段保持完好,如果紧急上浮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控制室未做出任何反应,说明里面的人,很快失去了意识。
爆炸冲击波在距离爆炸点70米后的第五舱段,也就是核反应堆舱前被阻挡,这里是潜艇最坚固的一段结构,潜艇打捞上来以后,发现里面的数名官兵都已戴上氧气面罩,说明他们在事故发生后仍然存活并坚守在岗位上,而通过记录,发现当时反应堆里唯一值班的工程师亚历克斯在第一次爆炸后,曾打电话给控制室询问情况,但无人回应,接着很快发生了第二次爆炸,亚历克斯立即关闭了反应堆并降下了防护罩,将自己反锁在反应堆舱内操作,最后身亡,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核潜艇没有造成任何核泄漏。
在潜艇最后的舱段,研究人员发现了23人,这些人是在下级军官迪米特里的带领下聚集到这里的,他们应该幸存了12个小时以上,而且还尝试用各种方式让海面上的人知道他们还活着,这就是当时舰队的声纳员称可能听到艇内幸存船员敲击船体的求救声,这23人应该是当时118人中最后幸存的人。
对于他们的挑战就是氧气,一般而言,核潜艇可以在海面下长期执行任务,可以在不接受补给的情况下在水下呆2-3个月,其中的氧气就是靠潜艇的压缩氧气罐,以及潜艇的氧气再生系统,但是这些都需要潜艇的电力驱动,在当时,库尔斯克号的电力系统应该瘫痪,所以氧气再生系统无法运转,氧气会一点点减少,但这个时候还有一项应急措施,就是氧气再生板,这是一种不需要电力的,由多种化学物质制作的药物板,可以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作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氧气再生板
当库尔斯克发生爆炸时,各舱段人员都开始往后面舱段撤退,最后那23人就携带了氧气再生板,但是在最后舱段的气密舱外,发现了一大捆再生板,推测这是因为在撤退时,因为黑暗掉落的,所以当这23人进入到最后舱段后,携带的氧气再生板无法支撑他们等到救援到来,研究人员认为他们最多可以在这里存活15小时,但是对于事故第4天,潜水员才开始下潜,这些人应该已经早已在缺氧环境中死亡。
欢迎光临 华武军事集团 (http://huawu2020.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