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开篇的第二句,就开始正式切入到了《论语》的主旨,严格来讲,是儒家思想的主体,那就是一个字,仁。
这句话的原文是这样的: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看到了吧,什么叫紧扣主题?开篇第一句话,说的是为人处事的三大生活态度,这第二句话,就在讲儒家的中心思想,仁。
五德:仁义礼智信,仁,排在正当头。
其实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仁已经能够包括后面四德了。仁这个字,在说文解字中是这么解释的:仁:从人从二,古文从千心。说白了,仁,人心也。人心之善,千人乐之,是为仁。它是一个空泛的含义,几乎所有善事,都可以称之为仁,忠于君,是为仁;善待友,是为仁;以德报怨,是为仁...
所以,就这一个仁字,做到了,便是举世无双的君子,绝对的举世无双。
扯回话题,我们讲回《论语》上来。
要讲这句话,首先要说说将这句话的这个人。
有子,这个人应该很多都不清楚,可能很多人知道的是路由器那个搭配,也就是子路、子游这些个经常出现的人。那有子是谁呢?这个人,有氏,名若,字子有,放在当时,他的名字就叫做有若、有子有(我知道别口,别提醒我,打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差点把自己打晕过去,跟绕口令一样)。有若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有人又要问了,这七十二贤是什么意思?这七十二贤,其实就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当年桃李满天下,在他座下进修者无数,上至五六十岁的老头,下至十一二岁的垂髫,都是他的弟子,而其中,在当年最为有名、成绩最优的七十二个人,被称之为孔门七十二贤,这七十二人,算是各自继承了一些孔子的衣钵。
有子在孔子的徒弟中优秀成什么样子呢?优秀到孔子离世以后,其他的弟子们合力推荐有子为接班人,然而当了没多久就因为招架不住其他人的问题又给撵了下来...但不管怎么说,从他能够被推为接班人就能看得出来,有子的实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他继承了孔子的很正统的儒家思想,这一点,也是不可否认的。
那这句话讲的是什么呢?
先不翻译,我们直接看原文,这句话没有直接提到仁,但是提到了两个字,孝悌。
孝悌两个字要分开讲,侍奉双亲谓之孝,兄友弟恭谓之悌,这是在家中对待亲人的行为方式,也是儒家思想中所追求的一种亲人与亲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仁这个东西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熟悉儒家思想的人可能就都会知道,儒家思想中,仁的根本,就是孝悌。
一个人为人处事知道孝悌二字,却又喜欢跟领导对着干的人,很少;一个不喜欢跟领导对着干,却又喜欢挑乱子的人,还从来没有过这种人。君子首先应该做好最根本的事,最根本的事情确立了,道也就有了;孝悌这件事情,就是人的根本。
这句话前后联系去看一看,你就知道他究竟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了。
人的根本是孝悌,而君子,要先做好根本的事,也就是孝悌二字,能够做到孝悌二字的人,才能谈忠于上位者、平定天下。
换一个意思去讲,仁是儒家思想的中心,而孝悌则是仁的根本,也是人的根本。一个是仁,一个是人,立人之本为孝悌,孝悌为根方生仁。这样一讲,逻辑就捋清了吧?
同样,你也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不提具体的事物,再去看那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面,最难懂的一个字,叫做“道”。道,两种意思,一种为道路,一种为道理。这一句话里面的“道”,我个人倾向于从道路这个翻译延伸出来的,也就是,为人处世所行之道。而这个“本”,可以说是根本、基本,引申意思就是最初的、最简单的某样东西,这句话,跟那句“大丈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君子只有做好最开始、最基本的某样东西,才能够获得自己的为人处世的这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