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品转载] 应对美西方“灰色地带”舆论斗争策略考量

[复制链接]
积分

5084

威望

5095

贡献

2348

军功
积分
21919

军衔

火箭军上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二枚一等功第三枚一等功第一枚二等功第二枚二等功第三枚二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三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金奖第二枚作训金奖第三枚作训金奖第一枚嘉奖章第二枚嘉奖章第三枚嘉奖章93纪念章93活动勋章毛主席纪念章抗战纪念章华武四有奖章蓝军臂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董事
部别:
龙腾兵团
部门:
司令部
子部门:
本部
职务:
司令员

注册时间
2020-7-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11 23:4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应对美西方“灰色地带”舆论斗争策略考量


作者:■徐 萌 刘宇航

摘 要:美西方为了维护其价值和利益,对“灰色地带”展开深入研究,凸显出其强横的舆论操控能力。对此,我们要认真研判、持续关注、高度警惕、积极应对。
关键词:“灰色地带”;舆论斗争;应对准备
2021年4月25日,美国兰德公司发布了《如何威慑—评估灰色地带威慑力》报告,评估了美国和盟国目前对灰色地带区域侵略的威慑态势,并提出应对策略。当前,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的竞争对手”,不仅在对华政策上继续发动贸易战、科技战、信息战,而且在多领域加强了舆论攻势。自美国国防部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灰色地带”以来,这种“既不完全是战争、也不完全是和平的安全挑战或安全竞争状态”,已经成为美西方指责他国的舆论话语工具,成为其战略考量的重要“战场”。美西方在此对我进行高频次舆论攻击、诋毁与施压,我们必须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一、上下联动,解码美西方“灰色地带”信息资源配置,警惕舆论渗透
美国擅长综合运用公共事务和公共外交等手段,调动舆论资源,通过官方、智库、学者等传播主体多管齐下、多维发声,各种声音相互配合、同频共振,形成统一战线,实现上下联动。我们要深入研究美官方、智库、学者在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上的考量,警惕其舆论渗透。
首先,官方提出“灰色地带”概念界定,并从战略层面拟定主要议题和行动目标,予以公布。美国国防部在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首次提出“灰色地带”。在2018年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俄罗斯列为战略竞争对手。2021年4月,美国国防大学《联合部队季刊》刊文,提出“灰色地带”冲突理论框架,强调通过反制和报复措施打击战略对手,使美国重新夺回“灰色地带”优势地位。其次,智库进行议题设计和观点定调。几年来,智库针对中俄“灰色地带”威胁开展了多项研究,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兰德公司等智库持续发布了几十份研究报告,阐述其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的重要作用和策略。2020年8月,美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在《定义美国国防部在灰色地带竞争中的作用》报告中提出大国持久战更多的是在非战非和的“灰色地带”中的竞争。再次,学者进行理论阐释。此举既能围绕“灰色地带”释放更多信息增量,又能起到“试探气球”的作用,使舆论效能最大化。美国东西方中心学者丹尼·罗伊(Denny Roy)认为,中国在南海的策略是打一场“没有炮火的海战”,既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又没有跨越军事上的红线。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学者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和吉原恒淑(Toshi Yoshihara)认为,发展和使用非军事性的海权是中国维护海上权益的精明而系统的战略。他们把2012年的黄岩岛对峙视为最典型的“灰色地带”行为,称之为中国的“小棒外交”。
值得注意的是,美西方围绕“灰色地带”展开的舆论斗争,从以往的智库、学者先行逐渐发展为官方主导,先由美国官方发声炮制议题,接着由智库跟进形成议程,再通过学者解读进行造势。
这种调整,一方面显示出美西方对掌控“灰色地带”舆论斗争主动权和主导权的充分重视;另一方面更说明美西方已经意识到,“灰色地带”舆论斗争更强调统筹设计,必须确保上下一盘棋。这种联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信息资源,能够形成整体效应。近几年,美西方官方、智库、学者在“灰色地带”领域的观念分歧逐渐减弱,上下呼应的政治性趋势不断增强,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我们既要不受美西方强大舆论攻势的影响,稳住我方舆论斗争节奏,保持舆论博弈战略定力,冷静应对;又要适当借鉴其联动理念,充分发挥我国信息资源管理的集优传统,统一思想、上下联动。
二、内外呼应,突破美西方“灰色地带”话语体系合围,引导舆论生成
《如何威慑—评估灰色地带威慑力》报告提出,“美国的优势之一是它有能力在应对中国方面得到重要区域甚至是全球的支持”。“美国和日本在应对中国灰色地带挑衅的步调需要完全一致,尤其在涉及岛屿安全的问题上要使用相同的话语体系,共享应对中国灰色地带活动的协调机制。”在“灰色地带”舆论博弈中,我们必须打破美西方通过盟友建立起的共同话语体系,引导舆论生成。
美通过借助盟友发声,将中国的正常巡航刻意解读为“灰色地带”行动并大加指责。2020年12月,英国路透社刊文解读解放军在台海周边活动,称是对台进行“灰色地带战术”,以消耗台湾军力和经济。同时,美纠集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以各类名目不断加强在南海、台湾海峡等区域的军事航行、训练、侦察和演习。客观上,拉拢盟友使美受益颇多。首先,拉拢盟友能够使南海问题在较长时间保持舆论热度,从而给中方制造较为紧迫的舆论威胁;其次,拉拢盟友能够维持盟友对美国履行安全保护义务的信任,增强制衡中国的信心;再次,拉拢盟友可以降低中美直接对冲、导致行动升级的风险,降低美国的竞争成本,使其相关行动获得超高“性价比”;最后,拉拢盟友可以有效增强南海局势的复杂性,推动其向多边化的方向发展,既可以干扰中国既定的南海政策,又大大增加了中国的应对难度。
这种拉拢盟友、多国发声的方式,形成话语合围效应,极其考验我们的应对智慧。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美西方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其间也有冲突和隔阂。特别是近年来,美国的单边主义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西方盟友对其的信任,其霸权领导地位受到冲击和挑战。因此在舆论斗争中,要尽可能引用多方争议性观点,释放信息对立、分化瓦解、逐个击破,打乱美西方话语同盟的舆论节奏和布局,削弱美国在话语领域的主导能力,通过分层传播和精准传播,在全球舆论场提升中国话语的传播强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布势,通过借力传播、假道伐虢,从“自言自语”发展为“借口传声”,形成舆论“自塑”与舆论“他塑”相结合,建立和巩固我们自己的舆论“朋友圈”,引导舆论生成。
三、攻防兼备, 粉碎美西方“灰色地带”话题议程设置,撕开舆论包装
议程理论认为,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对世界上发生的事件有选择的报道。换言之,媒介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受众就越关心什么。可以说,受众的议程就来自媒介的议程。在“灰色地带”国际舆论场中,我们要粉碎美西方倾向性的话题议程设置,撕开其舆论包装。
首先,美西方围绕“灰色地带”积极设置进攻议题。通过有针对性的议题设置来“妖魔化”中国。“妖魔化”也被称作“暴行宣传”,是美西方惯用的手段,通过扭曲事实真相来诋毁对手。对受众来说,此举能唤起人性中善的部分,让人本能地对传播者产生相信和认同,对其对手产生厌恶、声讨、甚至仇恨。美西方对中国的正面事件进行负面界定,极力渲染中国的“战狼外交”和“侵略性角色”,指责中国以军事活动、经济制裁等手段“妄图改变和平现状”,将中国视为“修正主义国家”。他们不仅把中国在南海的合法行为污蔑为“军事化”行动,还对自身的军事挑衅行为闭口不谈。其次,美西方围绕“灰色地带”不断设置防护议题。通过设置“维护国际法、海上反恐、海上人道主义救助”等议题,来掩护其与盟友频繁的海上联合军事行动。在“灰色地带”舆论战中,不仅散布错误、虚假的信息,达到扰乱视听、影响舆论的目的,同时不断强调自己应对措施的正当性、合法性,强化自己是现状维护者的正义身份,为美国的“灰色地带”行为辩护,此举既宣示了其在南海的现实存在和影响力,又对中国的正常南海维权行为施压。再次,美西方围绕“灰色地带”精心设置反制议题。利用其在南海的若干“非对称性”竞争优势,通过舆论包装转移国际舆论焦点,强行将中国拉入美西方精心预设的南海竞争状态,将竞争的军事成本、外交成本、声誉成本和发展成本强加于我,引诱我进入“舆论陷阱”和“话语圈套”,目的是在和平状态下尽可能牵扯我战略精力、消耗我战略资源、打乱我原有战略部署,最终形成有利于美西方利益的南海地缘格局。美国在《如何威慑—评估灰色地带威慑力》报告提到,有三个变量可以表明“灰色地带”侵略者可能被诱使改变路线:在争议地区或争端问题上是否具有很高的国家利益;是否面临着采取侵略行动的强大国内压力;攻击者是否有采取行动的紧迫感或绝望感。可见,美西方对“灰色地带”行动走向有着较为成熟的评估标准。这三个变量也正是后续美西方对我进行舆论议题设置的着力点。
要清醒地认识到,美西方“灰色地带”舆论斗争的一系列“议程表演”不过是政治博弈、媒体属性、固有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偏见的“常态”延续。美西方利用话语优势,采取断章取义、栽赃陷害、双重标准等诸多手段对受众进行煽动性、诱惑性的情绪“挑拨”和心理 “暗示”,借以对我“定调子” “扣帽子”“揪辫子”。对此,要认真分析目标受众,积极研究议程设置。针对美西方,设置反制议题,旗帜鲜明地亮出态度立场 ;针对地区国家,设置合作议题。通过加强多边经贸往来、提升政治互信,积极展现我方愿与地区国家一道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局势的负责姿态;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维权议题。在参与国际事务与多边谈判中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反制美西方话语霸权。
四、奇正并用,揭穿美西方“灰色地带”虚伪法理阐释,识别舆论陷阱
“灰色地带”舆论斗争中,美西方把国际法工具化。表面高调宣称维护国际秩序,指责别国行动不合法;实质刻意规避违法行为,极具欺骗性。对此,要奇正并用,加强释法用法,着力揭穿其虚伪本质。
一方面,“灰色地带”是美西方对国际社会进行观念塑造的工具。在“灰色地带”舆论斗争中,中国在南海主权范围的合法行为被美国包装为是一种“灰色地带”威胁并大肆诋毁,给中国贴牢“灰色地带威胁”标签,宣称中国“以扭曲国际法律规范的方式在东海和南海进行敌对灰色地带侵略”,挑战海洋秩序,使世界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前景产生疑虑,激起舆论对立和舆论恐慌。另一方面,“灰色地带”是美西方掩饰其霸权行径的遮羞布。美国国防部公开发布的年度“航行自由报告”,仅列举其行动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公布其行动的细节。通过这种方式,对外塑造出航行自由行动不针对特定国家的表象,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海洋秩序维护者而非军事挑衅者的形象。《如何威慑—评估灰色地带威慑力》报告提到,量化“灰色地带”威慑力,有三个指标:是否能为行动产生法律或政治基础,控制叙述的程度以及区域国家和主要全球大国的看法。这三个指标强调了行动的法理依据和政治基础、叙述的程度与国际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整体效力。报告还提出了“灰色地带”作战的八个普遍特征:一般不会升级至军事冲突;逐步展开;不可归因;以法律和政治作理由;只威胁次要的国家利益;有国家支持;主要使用非军事工具;利用目标国家和社会的弱点。这八个特征,既有对“灰色地带”样态、内容、程度的界定,又有对威胁目标、工具、受众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种模糊、非对称的冲突形式,“灰色地带”冲突常常发生于缺乏规则或规则不够清晰的领域,强调“以法律和政治作理由”,充分显示了其对法理阐释的重视,有充分的操作空间。可见,“灰色地带”的模糊性,使围绕它展开的舆论斗争不可避免地表现为对合法性的话语争夺,围绕“灰色地带”的规则之争已然成为舆论场上的经常样态。
我们不仅要认清美西方借以遮羞的法理“幌子”,更要识别美西方有意释放的舆论“烟雾”。首先,要警惕美西方在“灰色地带”的模糊说辞,预判其设置的法理弹性空间。谨慎对待美西方的某些挑逗性报道,避免陷入美西方故意设置的舆论陷阱,在空虚的概念里过度纠缠、消耗精力。其次,要积极释法用法,深入研究美西方制造的“灰色地带”法理体系,揭穿其虚伪本质和话术漏洞。再次,要提升话语生成能力,避免对美西方创设的既有话语逻辑和解读轨迹亦步亦趋,要按照自身赋值体系发明新的舆论战概念,或者对原有的相关概念进行意义延展甚至意义再造,以此对抗美西方的双重标准、恶意解读、片面阐释。
五、虚实结合,遏阻美西方“灰色地带”主流叙事攻势,构筑舆论防线
零散的事实如果不能形成统一的叙事,舆论斗争的杀伤力便会大幅减小。美西方充分利用强大的媒体操控力,在议题设置、话语选择、作业流程等方面与其外交战略、军事行动密切配合,有时大肆炒作,有时刻意低调,通过逻辑和文字游戏,挑起叙事进攻。对此,我们要虚实结合,构筑舆论防线。
美西方通过强化叙事,高调开展南海“航行自由行动”。一是通过描述中国的“灰色地带”存在给周边国家安全及区域和平稳定带来了现实威胁,将与美国无关的事务描述为美国的责任和使命,构建叙事逻辑和舆论起点;二是通过凝炼易于传播的各种语言、文字符号,主动贴标签、刻意污名化、制造对立面,丑化中国、粉饰自身,不断扩大舆论影响范围;三是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反复提及,不断加深强化目标受众认知,形成惯性思维和刻板印象、固化成见。美西方在南海进行政治外交布局时,必然有海上的军事威慑行动配合施压;在开展相关军事行动同时,必然有外交运筹、法理阐释、舆论发声配合造势,这样既能够实现军事行动前的舆论铺垫和舆情试探,又能在军事行动后通过舆论跟进和舆情引导强化效果,这是典型的针对中国在南海行动的“叙事战争”。
“灰色地带”不仅是平时与战时的中间地带,更是不可小觑的舆论阵地。“灰色地带”舆论斗争同军事作战一样,需要虚实结合,在战略布局上多下功夫。基于“灰色地带”模糊性、渐进性、渗透性、长期性、隐蔽性、联动性等特点,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责任意识和打赢意识,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深化国际合作、细化操作方式、精化人才储备等具体措施,钻研舆论战叙事方法技巧,凝聚多元主体形成合力,瞄准目标受众精准作业,重视斗争效果定时反馈,努力打破美西方的话语垄断,遏阻其主流叙事攻势。要坚持以我为主,讲好中国故事,传开中国声音,积极构建“灰色地带”舆论战叙事体系,筑牢舆论防线。
六、结 语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斗争,是一种跨行业、跨时空、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全新交流互动。应对美西方“灰色地带”舆论斗争,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灰色地带”归根到底是冷战思维和霸权逻辑指导下的产物,围绕“灰色地带”开展舆论战是大国竞争背后的隐蔽作战,是美西方整体舆论斗争的其中一环,体现了美西方希望继续主导国际秩序的强烈愿望。我们不仅要看到“灰色地带”舆论斗争“虚热”的一面,更要重视其背后的战略企图。美西方企图利用“灰色地带”诋毁我国形象,增加我外部舆论压力,迟滞我发展进程;企图借助“灰色地带”隐蔽战略目的,麻痹我内部舆论反应,扰乱我稳定局势;企图通过“灰色地带”展现非对称实力,营造“维护国际秩序”形象,为其行动做好舆论铺垫。围绕“灰色地带”展开的舆论斗争必将长期存在,我们要高度重视,不断提升应对的实力和能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发展大局。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情风险与治理问题研究”(编号:17BSH028)阶段性成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11-26 05:50 , Processed in 0.0764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