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佳作赏析] 90年代走红的“大眼睛”女孩,长大用事实回应质疑:没辜负好心人。

[复制链接]
积分

1万

威望

8505

贡献

566

军功
积分
21448

级别

三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优秀指挥员华武建站勋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嘉奖章93活动勋章抗战纪念章红军臂章蓝军臂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董事
  
  部门:
论坛管委会
  子部门:
顾问司
  职务:
副主任
  兼任:
司长

注册时间
2020-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0:2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1-12-31 10:35 编辑

90年代走红的“大眼睛”女孩,长大用事实回应质疑:没辜负好心人。

原创2021-12-07 18:34·秀说
相信很多人,对于下面这张黑白照片并不陌生:


照片中的小女孩虽然头发蓬乱,但牢牢握着铅笔头的小手和充满求知欲的大眼睛,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作为曾经希望工程的宣传标识,这张图片被全国人民熟知,也让很多人参与到希望工程这项历史伟业中。

那么这张照片中“大眼睛”女孩到底是谁?她的命运又因为这张照片发生了怎么的改变?本期,秀说就带大家走进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一:照片定格
1990年,《中国青年报》的摄影记者解海龙在农村进行摄影创作时,发现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但他们内心深处对于读书却充满了渴望。

所以,心怀热忱的解海龙就想帮助这些孩子,开始到全国各省的贫困学校去拍摄照片,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照片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

1991年4月8日一大早,解海龙走在前往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学校的路上,正好碰见了5位正去上学的孩子。

因为本来就是要到学校去拍摄,所以解海龙就和这些孩子结伴同行,路上边走边拍。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一个水库边。正当解海龙不知道怎么过去之际,几个孩子已经拉过来一条船。解海龙见状,也赶忙跳了上去。

几个孩子都比较认生,对于手里拿着“奇怪机器”的叔叔有些害怕。解海龙注意到了其中一个看上去年纪最小的小女孩,就主动问她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没怎么接触过外人,听到解海龙的问话,既不敢说话也不敢抬头看他。这时,还是旁边年纪比较大的一个孩子主动帮小女孩解围,说:“她叫苏明娟。”

但由于孩子们说话用的是当地方言,解海龙并没有听懂。无奈之下,他只能伸出左手,让小女孩把名字写在自己手心。


虽然小女孩看上去胆子不大,但当她在解海龙手心写字的时候,解海龙分明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渴望”。

到了学校以后,几个孩子就到各自的班级上课去了,而谢海龙也开始到各个教室拍照。

在一年级教室,解海龙手里的相机一会儿对准黑板,一会儿对准老师,一会儿对准聚精会神上课的学生。

突然,解海龙感觉到一双眼睛似乎一直在看着他。于是,他顺着那道视线看过去,只见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小女孩,正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着他,这眼神中有纯真、好奇,还有一点点的惊恐。

多年后,解海龙回忆这个场景时说:“那眼神穿透力太强,能直击你的心灵。”

也是这个眼神,让解海龙决定要为这个小女孩拍张照片。所以,当小女孩第二次抬头看黑板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按下了快门,定格了那个瞬间。这也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张照片。

很快,解海龙也认出,照片中小女孩就是船上写下名字的那个。只是当他打开手心,想要记下小女孩名字时,却发现字迹早已模糊不清。不过解海龙还是专门在拍了小女孩的胶卷上做了记号,提醒自己回到北京后,一定要将这张照片好好冲洗出来。

二:照片成为“希望工程”标志,但主人公却不知晓
回到北京以后,解海龙很快洗出了自己拍摄的照片。那些照片让他感慨万千,尤其是小女孩的那张,更是让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小女孩眼睛里的渴望似乎能够直抵人心。

于是解海龙当即将这张照片送去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而结果也正如他料想的那样,这张照片打动了中国青基会所有在场的人,让大家都震撼不已。

1992年,解海龙拍摄的那些照片,在全国开始展出,很多人都被这些照片所感动。其中,又以小女孩的那张最为引人注意,而它也被中国青基会确定为“希望工程”标志。

当“希望工程”宣传画贴满全国大街小巷后,小女孩的照片也被越来越多人注意到。虽然大家并不知道她的名字,但那双渴望的大眼睛却让无数人感动,让很多人参与到了希望工程的历史伟业中。


据统计,自1989年10月“希望工程”发起以来,截止到1992年4月,累计收到捐款1200万元。然而自从1992年4月,小女孩的照片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后,仅仅只过去了8个月,“希望工程”收到的捐款就突破了亿元。

可以说小女孩的这张照片,点亮了很多贫困孩子的读书之路,也点亮了无数人的内心。

在此期间,有关部门也找过解海龙,向他询问小女孩的名字。但由于解海龙当时也没有记太清楚,只提供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名字“苏玉仙”。

1995年的时候,中国青基会一位干部到安徽省金寨县出差,专门到拍摄照片的学校去寻找过苏玉仙。但问了很多人,却发现学校里并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女孩。

在这些被询问者中,其实就有照片中的小女孩苏明娟。

此时的她已经担任少先队小队长。青基会的干部看她和照片中的小女孩有点像,还专门问她:4年前是否有个北京来的叔叔给她拍过照片。

但由于苏明娟当时年纪还小,对于这件事记得并不清楚,所以只是使劲摇头否认。

三:一封远方的来信,让小女孩的身份浮出水面
既然苏明娟在中国青基会干部询问时,都否认了自己是照片中的小女孩,那么这件事又是怎么确定的呢?

不久之后,苏明娟所在的学校受到了一封远方的来信,是湖南长沙某军校一位名叫李万的学员寄的。其中除了李万写的亲笔信,还有一份《解放军日报》,上面刊登着小女孩的照片。

李万在信中说:如果你们学校还能找到这个小姑娘的话,我愿意资助她到小学毕业。

但由于时间已经过去了好几年,苏明娟本身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奈之下,校长只能将年龄相似的全体女生集合起来,指着照片问她们:“这个人是你们当中的谁啊?认一下。”


这还是苏明娟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起初她没怎么在意。然而越看,苏明娟觉得照片中的小女孩越熟悉,突然她意识到,这好像就是自己,尤其是小女孩身上穿的那件红色格子衣服,自己好像也有一件。

于是,苏明娟赶忙举手,说:“老师,那件衣服好像是我的。”

校长听到这话,当即说:“那你下午回家把那件衣服拿来吧,好证明是你。”

就这样,苏明娟回家后果然找到了那件衣服,而她也终于知道:自己就是那个照片中的“大眼睛”女孩。

此后,每个学期苏明娟都会收到一笔钱,这笔钱正是来自李万。

除了李万,还有一对大连的退休夫妇,在看到报道后也想资助苏明娟。两位老人拿出仅有的退休金捐给苏明娟。

但对此,苏明娟的父亲却看得很通透,他语重心长地对苏明娟说:“这钱我们不能要,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别人的帮助。你爸你妈还能干活,还能养活你和弟弟。”

苏明娟觉得爸爸说得很有道理,就想将这笔捐款还给两位老人。但两位老人也是铁了心,怎么说也不肯要。最终,在征得两位老人的同意后,苏明娟又将这笔钱捐给了希望工程,通过这种方式,让善行延续。

虽然家里贫困,但苏明娟一家对这些帮助过他们的人,却始终心怀感激。每年,苏明娟的母亲都会给解海龙、李万、大连退休夫妇等,寄去亲手纳的布鞋和自家腌制的腊肉。

四:家喻户晓,却不忘初心
苏明娟的身份确认以后,为了配合希望工程的宣传工作,她开始频繁参加各种活动。关于她的报道越来越多,苏明娟这个名字也慢慢变得家喻户晓。

1997年的一天,村干部来到苏明娟家中,对苏明娟母亲说:“你姑娘要去北京开会了,赶紧给她准备准备,过两天就走。”

当时苏明娟和家里人都以为是参加希望工程的活动,但是到了北京后,苏明娟才知道,自己要参加的,竟然是中国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时的她只有14岁,是参会代表中年纪最小的。

会后,苏明娟还被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


回到村子里以后,很多邻居都来看她,好奇地询问:“一个月给你多少工资啊?”

大家伙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在大家伙眼里,苏明娟这是当“大官”了。

但事实上,这只是国家给苏明娟的荣誉,表彰她在希望工程中的贡献,这个职务本身是没有工资的。这一点,苏明娟心里也很明白。

中国有句老话“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苏明娟就很好地践行了这句话。

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苏明娟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并于2002年考入了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学习,实现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

当时苏明娟的学费是由国家统一负责,她只需要负担生活费即可。根据希望工程的捐助计划,她每学期都会收到900元的生活补贴。

如果是这样,那么苏明娟的大学生活将没有任何经济压力,她可以轻轻松松完成学业。

但对此,苏明娟却不这么想。她认为自己受到的帮助已经够多了,而她自己也有能力能够完成学业。于是她主动写信给中国青基会,请求退出希望工程对自己的捐助计划,将这些捐助留给更需要的其他学生,她自己会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

就这样,在大学四年,苏明娟做了很多工作勤工俭学,不仅当过售楼员,也在一些公司实习工作过。

在此期间,她也投入到了帮助他人的行列中,不仅积极参加希望工程的各种活动,也组织同学做过义务支教。因为受到过别人帮助的她知道,有时候一些小小的帮助,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她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五:也曾迷茫,却从未停下脚步
2006年,苏明娟大学毕业。

毕业前夕,苏明娟陷入了迷茫,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未来应该从事什么工作。到底是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还是去希望工程?毕竟是希望工程改变了她的命运,成就了她。

正当苏明娟不知所措之际,当初给她拍下照片的解海龙给了她很中肯的建议:感恩,不一定把善业当成工作,我当年在文化馆,后来到《中国青年报》当记者,不也做了这么多善事吗?

这番话就像一道阳光,破开了苏明娟心头的迷雾。


毕业以后,经过笔试、面试等环节,苏明娟顺利进入了契合自己专业所学的银行系统工作。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她一分没留,全部捐给了希望工程。此后的每一年,她也都会捐款,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虽然很多人说,是那张照片改变了苏明娟的人生。但对此,苏明娟却觉得,用“影响”二字更为贴切。

因为那张照片带给苏明娟的,除了命运的改变,也有一些烦恼。当她的名字家喻户晓以后,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拜访她,有时候也影响到了她的生活。

然而即便是这样,当有人问道:“如果能选择一次,还愿意做那个‘大眼睛”’吗?”时,苏明娟果断地回答:

我当然愿意当“大眼睛”,因为有了那张照片,许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得到了帮助,越来越多的贫困孩子被人关注,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017年12月,关于苏明娟的一则消息席卷网络:在共青团安徽省第14次代表大会上,34岁的苏明娟当选共青团安徽省副书记,成为一名副厅级干部。

对此,网络上议论纷纷,有些人觉得她当了高官,很威风;有些人则质疑:没有任何从政经历的苏明娟,何以年纪轻轻就成为“副厅级干部”?

其实,这个职位既没有行政级别,也不领取报酬,只属于兼职团干。而且苏明娟也不需要每天去那里办公,只需要在某些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其中即可,这就和她14岁那年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一样。

2018年,苏明娟拿出了自己的3万元积蓄作为启动基金,成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用来帮助和曾经的她一样读书有困难的学生。因为苏明娟的名气,很多人都参与到了这项事业中。

2019年11月21日,北京举办了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报告会,苏明娟也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当年给她拍照的解海龙,再次举起了手中的相机,为苏明娟拍摄了一张照片。


当年,她是一棵需要呵护的小树苗,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终于长成参天大树。如今,这棵参天大树,又参与到了呵护其他小树苗的行列中来。或许,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薪火相传”。

对于未来有何打算,苏明娟曾说:
想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但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抵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11-23 07:46 , Processed in 0.0706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