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最聪明的活法:饿鼠法则、麻雀效应、蜘蛛定律。
原创2024-01-24 21:48
鲁迅先生说,生活,是迅速的,变化而不止。 过去三年,我们经历了很多的变化,可能你已经忘了: 2021年,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河南暴雨灾害,双减政策实施; 2022年,俄乌战争引发全球热议,美联储开启6次加息,亚马逊净亏损1839亿; 2023年,疫情结束,甲流的突袭,横空出世的ChatGPT、以及全球科技行业爆发的裁员危机。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寒意”仍在马不停蹄地传递给每一个人。 奥修在《勇气》里说过: 在完全的自由当中,一切的可能都是敞开的,没有什么是固定的,保持警觉,你没有别条路可走。
未来三年,会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知。 但现实就是,变化之中往往有危机,危机之中往往有转机。 时代的浪潮之中,只有少数人才能够站稳脚跟。 如何成为这少数人? 首先你要读懂这三大法则。
1 饿鼠法则:警惕 1925年,美国科学家麦开,做过一个特别的实验。 他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关在不同的笼子里,分成两拨观察。 第一组幼鼠,每天吃得饱饱的,日子过得非常安逸。 第二组幼鼠,提供的食物量只有前一组的60%,大多数时候它们都处于饥饿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喂食方式,实验结果令人大为震惊。 第一组幼鼠行动迟缓,毛色暗淡,活了不到3年就相继离世; 第二组幼鼠却精力充沛,毛色光亮,最终寿命超过5年。 这就是著名的“饿鼠效应”。
因为饥饿感会加深老鼠对生存的渴望,会不断刺激它寻找下一顿食物。 人也是如此。 要想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就要警惕那些唾手可得的安逸。 保持一定的饥饿意识,才能从容应对波诡云谲的世界。 作家余秋雨,早年凭借《戏剧理论史稿》一举成名,并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 如果他在这个位置上做下去,下半生也能逍遥自在。 可余秋雨却对眼下的生活感到越来越焦虑。 他意识到,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上上课、出席活动,非常轻松。 但闲暇之余,他已经很少提起笔来创作。 长期如此,自己的学术能力恐怕会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的境地。 于是,在1991年,他毅然舍弃了稳定的工作,孤身一人踏上西北高原,去追寻中国文化的遗迹。 经历一年的艰辛考察,《文化苦旅》终于面世,惊艳文学圈。 从此,余秋雨奠定了自己在文坛举足轻重的地位,事业也焕发了新的生机。 听过一句话: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真正能在时代中长存的,一定是危机感最强的人。 海尔的创始人,张瑞敏有一句经典名言: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他绝不允许海尔置身于安逸的境地,每当外界经济环境有波动,他就立马实行措施转变。 因此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部分企业深陷危机的时候,海尔的利润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俗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于每个人来说,当下的时代就像是平静的海面,暗潮之下是波涛汹涌。 人人都是在海上航行的小船。 当浪头不断来袭,选择安逸的人,一定会被巨浪掀翻。 不要等到面临翻船,才后悔曾经的贪图平稳; 不要让眼前的表象,毁了你未来可期的日子。 只有在宁静中预见危机,才能在狂风暴雨来临时活得从容、镇定。 2 麻雀效应:变化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当年诺基亚被微软收购时,其CEO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这句话,让在场所有的诺基亚高管都不禁落泪。 诺基亚曾经是手机行业的霸主,但在安卓系统逐渐兴起的时候,它却顽固地坚持了塞班系统。 最后错失了转型的机会,只能被行业无情地抛弃。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墨守成规并不等于稳定,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想起著名的“麻雀效应”。 在这个充满钢筋和混凝土的城市中,极少能有飞禽可以跟人类共存,除了麻雀。 对于鸟类来说,城市的噪音、光污染和汽车尾气都是致命的威胁。 因此大多数鸟类都会选择远离人群,寻找更为僻静的生存环境。 麻雀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策略: 它们不仅主动进入人类的居住地,还根据人类生活的变化来适应和调整自己。 过去,麻雀的食物主要是昆虫和植物种子;现在,它们学会了在垃圾堆里寻找食物。 曾经,麻雀通常在树洞里筑巢;如今,从烟囱到排水沟,都可以成为它们的安家之地。
达尔文说过: 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而是对变化能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 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有像麻雀一样不断进化,才能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作家李筱懿年轻的时候,在一家报社做编辑。 那时候,这是很多人眼中的铁饭碗,工作体面又稳定。 可随着2013年,智能手机在中国逐渐普及。 李筱懿敏锐察觉到,身边人开始花更多时间在线上阅读,传统纸媒也许会就此衰落。 于是她果断辞职,奔向自己并不擅长的新媒体行业。 起初,周围人对她的这一决定纷纷唱衰,认为她放弃了一份绝佳的工作机会。 但后来,纸媒果然没落,无数传统媒体人陷入失业的境地。 而投身新媒体行业的李筱懿,却在此时混得风生水起。 对社会的急速反应力,使李筱懿将旁人眼中的行业危机,化作了华丽逆袭。 时代之轮滚滚向前,信息的洪流和理念的变化不断涌现。 未来三年,这样的变化只会更加急剧和猛烈。 当下的热门行业,几年后可能饱和甚至消失; 现在的看家本领,几年后也许变得一文不值。 但最可怕的不是本领的贬值,而是你给自己的能力按下了暂停键,沦为一个过期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鸡蛋从外打破是灭亡,从内打破却是新生。 无论何时,能主动更新自己的能力,就能在时代的蜕变中稳稳屹立。 不断适应变化,是一个人面对未来最大的底气。
3 蜘蛛定律:苦熬 相信大家都见过蜘蛛结网。 蜘蛛的生态习性是: 首先判断昆虫经常出没通行的地方,然后选择有利的位置,编织一张大且牢固的蛛网。 但网织成以后,不见得立马就会有食物送上门来。 蜘蛛会为了一只飞虫,等待几个小时,甚至是一整天。 在飞虫到来之前,它一动不动地在蛛网的中间,或者在蛛网的一旁。 有时候等待一天,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它们总是能捕到猎物的。
最近几年,无论是打工的,还是做生意的,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然而在苦日子里,越是浮躁,越容易出差错。 这个时候你就得有充分的耐心去等待,就像一只端坐蜘蛛网中央的蜘蛛。 用心结好自己的网,就终究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天。 演员杨清文,大家认识吗? 说名字你也许没有印象,但是提起《亮剑》中黑岛森田,也许你就恍然大悟。
演员杨清文
杨清文出生在河北承德,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 成年后,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杨清文只能干起了司机。 恰逢1983年,承德和日本柏市建立了友好城市。 杨清文感觉这是一个机会,万一学会了日语,说不定以后在接客的时候能派上用场。 于是他开始跟着《广播日语》学习,又专门报了一所夜校系统学习。 为了使自己的口语更加正宗,他每天反复练习,说到喉咙沙哑也不停止。 极端的勤奋下,杨清文进步十分迅速。 然而悲催的是,就在他学会了日语后的五年里,他连一个日本人都没有碰到过。 后来,朋友推荐杨清文去给剧组开车,说那样能多赚一些。 某天,杨清文送演员来到剧组,听到导演在现场高喊: “会说日语的,站出来!片酬是群演的三倍!” 原来,当时《亮剑》开拍,剧中需要一位会说日语的军官角色,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听到导演的问话,杨清文小声地回答:“我学过一些日语。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帮忙。” 于是,杨清文意外成为了剧中的黑岛森田。 随着《亮剑》的大火,杨清文也在业内打出了名气。 无数导演都向他发出了角色邀请,他也正式成为“日本人专业户”,命运自此发生了逆袭。 朱光潜说过:“一切需要时间沉淀的美好,都值得我们耐着性子去等待。” 一个蜘蛛在没有捕到猎物之前,需要沉住气去结网。 网结得越大、越结实,就越容易成功。 如果你想在未来三年有所突破,就要从此刻起默默蓄力、持续精进。 不要高估一年的改变,也不要低估十年的积累。 耐心练出一身好本领,终归会等到你的出头之日。 ▽ 商业顾问刘润说过: 如今的世界,正在经历一轮大的经济下行周期。 如果你觉得冷,那这是对你的体检,也是一次考验。 任何时代,都有属于它的风起云涌。 但只要你足够优秀,就不会被社会埋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面对未知的明天,我们要做的就是捂紧口袋、顺应变化、耐心蛰伏。 当你将自身修炼到极致,你就会站在更高的地方,看见更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