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事纪实] 借鉴马岛战争英军经验,战时可在台岛方圆500公里海域设封锁区。

[复制链接]
积分

9901

威望

8329

贡献

566

军功
积分
21060

级别

三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优秀指挥员华武建站勋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嘉奖章93活动勋章抗战纪念章红军臂章蓝军臂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董事
  
  部门:
论坛管委会
  子部门:
顾问司
  职务:
副主任
  兼任:
司长

注册时间
2020-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20:3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1-3-21 20:36 编辑

借鉴马岛战争英军经验,战时可在台岛方圆500公里海域设封锁区。

原创战略论2021-03-02  07:01:00

目前,现代战争条件下的陆、海、空三军联合夺岛战役依旧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研究课题,其最大的难点就是没有真实的战史可供借鉴。尽管二战期间发生许多两栖登陆战役,其中不乏像诺曼底登陆这样战略层级的登陆行动,但是距今已经超过70多年,借鉴的价值已经非常有限。比较值得研究的现代联合夺岛战役就是1982的英阿马岛战争,这场战争中双方都投入了陆、海、空三军部队,投入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各种现代化的兵器,这对于我军未来实施大规模联合夺岛作战有非常有大的研究价值。



英军在马岛战争中有2个战略目标:第1个就是要以武力夺回马岛(全名是马尔维纳斯群岛),以宣示对该岛的主权拥有;第2个就是尽量避免和阿根廷军队爆发全面战争,将军事冲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英国之所以设立第2个战略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首先是政治角度,英国只是想重新夺回马岛的主权,而不是占领整个阿根廷,因此需要严格限制作战区域范围;其次是军事角度,阿根廷军队并非弱旅,其海军和空军实力都非常强大,英军当时并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击败阿根廷军队,因此,英军希望打一场局部战争,而不是和阿根廷进行一场全面战争。



英军在马岛战争中所处的战略环境其实我军未来在海峡对岸问题上有着惊人相似,我军同样在这场夺岛战役中存在至少2个战略目标,第一个就是进行大规模的登陆战役,完成国家统一,第二个就是防止外部势力的干预,避免战争的扩大化。其中第二个战略目标是最重要的,既要做到不扩大战争,又要保证外部势力不能干预我军的登陆作战行动,这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其关键是就是作战区域或者可以说防御范围的划定问题。



当时英军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划定封锁区,以马岛为中心200海里(370公里)内的海域全部被英军划入封锁区,进入该封锁区的所有阿根廷军舰和飞机都遭到英军立即开火。英军这个封锁区划分得非常有意思,没有将阿根廷本土划入其中,甚至距离阿根廷领海还有相当一段的距离,其目的就为了将阿根廷和马岛隔开,划清界限。也就是说,英国并没有和阿根廷爆发全面战争,但是只要阿根廷军队进入封锁区就将遭到英军的攻击,这样既达成了封锁马岛的作战任务,也避免了和阿根廷全面的军事冲突。



我军也可以借鉴英军在马岛战争中划定封锁区的做法,以台湾岛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海域为临时封锁区,擅自进入封锁区的军舰和军机将视作对我产生威胁,自行承受任何军事风险。这样既为我军登陆行动提供了强大掩护,也避免和其他国家产生军事冲突。提前声明划设封锁区,可以对干预势力进行有效震慑,如若对方强行进入封锁区并对我军发起攻击,则我军完全可以直接予以回击,并且对方还要承担主动挑衅的责任。只要对方不采取大规模武力干预,我们就不实施全面的反击,回击行动将仅限于封锁区内。



夺岛登陆战役对于我军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只需投入部分海军、空军和火箭军部队就可以完成对附近海域制空、制海权的夺取。真正需要下大功夫研究的就是对外部干预势力的阻止上,总的宗旨就是如能使干预势力放弃武力干预自是上上策;当其采取小规模武力试探时,我方应保持一定克制,只进行防御,反击行动要谨慎,作战行动不要超出封锁区;如敌直接集结强大军力实施大规模武力干涉,我方也应予以坚决之回击,对敌舰队、基地实施全面反击,必须阻止住敌之进攻,直至登陆战役取得完全之胜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6-1 22:39 , Processed in 0.0887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