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航天大国,为何会被飞机发动机卡脖子?仅仅是技术落后吗
原创2023-02-07 11:02·宇宙观察室
长期以来飞机发动机被视为航天工业顶上最闪亮的明珠。然而作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却成为目前航天工业领域的短板,长期需要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口和产品进口。为何中国飞机发动机受限?其真实水平究竟是怎样的呢?
2022年3月12日,中央军事频道播放一栏节目中展示了,中国的新型国产发动机涡轮-20正式投入使用。
本次研制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简称涡扇-20,属我国自主研发的飞机发动机机型的一种。
目前,涡扇-20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未来有望成为军事运输机以及部分战机的发动主力之一。这一消息,让无数的国人兴奋不已。
但随后网友所披露的消息显示,这种机型的发动机属于上个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的水平。难道中国飞机发动机的研制水平就如此落后吗?
航空工业皇冠顶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长期以来,航空发动机被各国视作工业城堡上的拱顶石,在各国工业之中充当着扛鼎的作用。
目前,这个看似简单的发动机,在世界上却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具有研制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水平,而达到顶尖水平的,更是少之又少。
由于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发达国家为扼制中国的发展脚步,长期以来,对我国实行了技术封锁。
企图通过这一方式,以抑制中国的研制自主航天发动机的水平和时间。然而在这样层层封堵之下,中国仍旧研制出航空发动机,尽管其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经成功的打破了发达国家的封锁圈,进入了自主研发的新局面。
为何发达国家对于中国具有自主研发的航天发动机高度重视,其本身代表着什么呢?
和一般的发动机不同的是,航空发动机作为一种精密性极高的机械,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要求,从材料到结构,每一步都需要精巧的设计。
作为飞机的心脏承担着整飞机飞行系统的动力问题,是当前我国所强调增强航天航空力量中的关键一环。
如何突破这个关键环节,成为了横隔在我国航天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绊脚石。
飞机发动机研制的难关都说是工业的拱顶石,那么飞机发动机研究究竟有着怎样的难关。
1.发动机叶片 根据先行的发动机形状上看,主要是以涡轮带动整个发动机的运转,这里我们提到了发动机的关键部分,涡轮。
涡轮是由无数个叶片组成,换言之想要有着一个强有力的涡轮,首先就要有一个硬核的发动机叶片。别小看这个小小的风扇,其中却是满满的科技含量。
由于发动机是一个非常精密的机械,因此对一台飞机发动机就需要数千片这样的叶片。
而且这种叶片还不是通用的,根据发动机的不同需求,服务的部位,需要不同类别的叶片,其大小,制作工艺以及制作材料等均有所不同。
现阶段,最难打造的涡轮叶片当属于高温单晶叶片,其可以抗压,耐温等性能方面,在叶片打造领域属于巅峰造极。
2. 涡轮 作为航天发动机的重点研究种类,涡轮发动机有着功效大,寿命长等特点,从技术上来说,其重点在于涡轮整体结构的打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运转的中,涡轮所需要承担的温度超过2000摄氏度,部分甚至初温就已经达到了1000摄氏度以上。
同时,由于转速飞快,每一个涡轮需要承担的本身重量的1万倍大小的离心力,强大的力量如果没有坚固的结构,叶片瞬时间飞出涡轮,发动机也随之罢工。
3. 冷却系统 为了提升发动机的整体效能,除却提高材料的耐温性,更有保障的是,在其内部建立一个冷却系统,降低发动机在运作过程中产生高温,防止材料在高温的状态下出现开裂,融化等现象。同时,降温是减少整个机械死机的最好方式。
4. 四高 研制航天发动机所逃不开的一点便是“四高”,这一领域“四高”指的是“高温,高压,高转速以及高负荷”,而这也是发达国家死守的核心技术点。
高温:让发动机整体,从材料到结构都能够经受住至少1600摄氏度的高度,部分发动机种类甚至要求达到2000摄氏度。
高压:压气机进口和出口是空气流动最为频繁的区域,特别是在涡轮发动机中,在运作过程中,由于叶片的高速运转,这一区域的压强甚至超过了大气压强。 如果压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发动机在极高速度运作过程中,就会由于内部承受不住压力,发生爆裂。
此外,高转速和高负荷,也是发动机运作过程中无法逃避的问题。
转速越快,说明所提供的功率越高,然而如何让材料和结构满足我们所期望的速度呢,这就又回到我们上述的问题,耐高温,耐高压,以及承担极高的负荷。
5. 性价比和舒适度 航天发动机运用在军事和宇宙探索中毕竟是少数,未来这项技术更主要是用于日常的民航领域,因此发动机的性价比和舒适度成为了市场化需要攻克的关键。
中国飞机发动机的发展水平如果在这里我所表示的是,中国的航天飞行器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时候。
很多人一定会好奇的问,根据此前的披露,中国国产的战机已经成功的披上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飞行发动机,而且在客机方面也在不断试水。为何现如今却说,这一领域成为中国航天航空领域的短板呢?
首先是从技术的成熟度。我们的航天发动机研制时间较晚,起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其中就将打造中国自己的飞机为目标,推动了航天飞行器的研究。
由于这一时期有着苏联的大力支持,我国可以轻松的仿制出苏式的发动机。此后由于两国关系交恶,苏联撤走了相应的专家和技术团队,中国航天发动机领域的研究也重新归零,体系重新构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现已具有成熟的一代,二代,三代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能力,在第四代和第五代具有研发,以及试制能力,同时还有航天发动机专利技术若干。
这些数据居于世界的前列,却并不能证明我国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前列。看是否具有航天发动机水平,还需要看制作成本和性能。
在商品经济时代,一个产品的价格高低和他的社会生产力息息相关。价格越低,则说明这一产品的社会生产力越强,技术成熟度高。反之,则说明该技术成熟度较弱,技术社会化仍有很长一段路程要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发动机尽管有技术,但是其造价高昂,未来想要推动民航使用可能性不足。
另一方面,便是综合性能。我们前三代的发动机发展水平较高,已经可以轻松的实现量产。但是在四代和五代上,我们只具有试制能力,这意味着安全性能方面存在不稳定性。
综合上述两点上看,我们航空发动机在技术层面和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
从市场占有率上看,中国的发动机并不占据优势。目前,国际航空发动机的市场上,美、英、法航天发动机领域的强国,其国内的寡头企业已经瓜分这一市场的70%,部分类别的飞机发动机甚至超过了九成。
很多人好奇的是,我们所讨论的是航天发动机的技术水平,为何扯到其商业价值上呢?这是因为,市场之所以认可的三大国家研制的航天发动机,无论从性能还是品质而言,均处于世界公认的水平。
这样背景下,中国所研制出来的发动机是否能够达到世界的一流水平,需要经过世界市场的认可后,才能说明中国航天发动机的发展水平。
除此之外,研制飞行器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中国从先行的发展角度上看,在财力和物力方面一定不会由任何的懈怠。但是,人才方面却和有着一百多年发动机发展史的发达国家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
从我们航天发动机的发展历史上,我们可以发现早期我们所依赖的是苏联所提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起整个产业链。在苏联专业人员撤出之后,我国的人才缺失量较大,高等院校在这一领域的培养也严重不足。其所依赖的是早年留美、留苏的爱国科学家,摸着石头过河般的支撑起了这一产业,人才的建设体系并不完善。
这一情况,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两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相关高等院校的专业构建,并吸引大量的海归人才。但是航天发动机的研制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输送新鲜的血液。
最后,便是航天发动机相关产业链的构建。和一般的发动机研究相比,航天发动机涉及了多个行业和部门,例如材料学,制造试验等多个技术种类,特别是在耐热材料的研究和制作上。
正是因为航天发动机需要涉及多个工业部门,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工业体系的保证,是难以支撑起航天发动机的研究工作的。
如今为了全力攻克这一难题,我国除却不断完善我国工业体系,查缺补漏的同时,也在进一步的提升整个产业的水平,期待以更好的方式为中国航天领域的摘取工业王冠上的宝石,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合来看,中国航天发动机在成为世界一流的航天发动机之前,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但是伴随着我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关人才和培训体系的构建,以及在技术层面不断突破。这颗位于工业王冠上的宝石,终究要被我们中国人所夺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