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近代史] 漫漫归来路-——中国驻印军1942-1945大事记(一)

[复制链接]

28

威望

23

贡献

0

军功
积分
积分
51

预备军衔

预备役下士

注册时间
2024-2-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25 20:0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风中的羌笛 于 2024-2-25 20:21 编辑

注:此文为本人原创,曾于《文史天地》2018年4-9期连载
感谢华武论坛通过本ID的审核
正文:


      中国驻印军,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印度由美国人装备训练起来的一支国民党军部队,起最初来源于1942年在缅甸抗击日军失败后退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残部,后来逐渐增员扩建,发展为中印缅战场上的一支盟军劲旅。为了给修筑中印公路提供保护,1943年秋开始该部队由印度东北部踏上征程,与美英盟军全力配合,打回中国国境,战绩辉煌,成为国民政府的一支王牌军。国民政府军队所谓五大主力中,就有两个——新1军和新6军,来自这支部队。


                                                                                                                远征军入印

      1942年5月,盟军在缅甸被日军击败,在英军向西穿过丛林密布的巴豆开山脉撤向印度阿萨姆平原的同时,中国派出的远征军由于身后的滇缅公路被日军56师团突然截断,也不得不分头进入丛林,在敌人、饥饿、疾病和绝望的夹击下,进行了一场代价高昂的大突围。
      中国远征军的突围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方向,其中突围得最早也最迅速的是第66军的新38师,该师原本作为中英联军的中路预备队,被布置在缅甸中部重镇曼德勒一带,后为营救被日军截断的第17印度师而继续前出到了靠近印缅边境的仁安羌,并在那里打垮一路冒进的日军第33师团一部,为7000英军打开了逃路,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部队立刻声名远扬。嗣后的大撤退中该师成了中国远征军的后尾,所以进入印度成了最佳的选择,师长孙立人顶着远征军的实际指挥官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的归国命令,沿着一条比英军稍微靠北的路线,于5月27日到达印度,成为远征军中减员最轻的部队。
向东退入西双版纳的一路是第6军,在这个方向中国军队的撤退溃不成军,三个师穿过萨尔温江两岸的丛林后,只剩下一个第93师还能保持战斗力,但不管怎么说,这一路总算在一个月的混乱后稳住了形势。
向北撤退的中路部队最为惨烈,为了绕开沿公路进犯的日军,他们徒步退入了缅甸北部被称为野人山的原始河谷地带。这些部队主要有中国远征军第5军的直属部队和新22师、96师全部,以及第5军另一个师第200师和66军的一个团,幸好杜聿明将军在滇缅公路被日军56师团封闭前的4月27日,已令战车、骑兵、工兵、辎重、汽车等部队提前撤退,否则只要延误一天,这些部队也将被截断,造成更大的悲剧。退入野人山(缅甸北部孟拱河谷、胡康河谷、库芒山脉以及印缅边境的巴豆开山脉一带的总称)的部队中,又以第5军直属队和新22师最为惨烈,他们在丛林中走的路线最复杂,时间也最为持久,减员也最为惨重。落在后尾的第200师在于主力失去联系后,经过几次激战强行撕开口子,从敌后寻路回到国内,付出了师长戴安澜和3000名战士牺牲的代价,剩余4600人;先头的第96师和新28师一部用了两个多月,通过缅甸北部葡萄(地名)、孙不拉蚌,走的是崎岖荒凉小道,但好在还有人烟,损失虽大还不至于绝望,死亡约3000人后也翻越碧罗雪山回到国内。而迷失道路的其余各部,在异常恶劣的雨季里,徒步在整个野人山地区转悠了近三个月,才在盟军飞机的帮助下,不定期地得到食品药物和通讯工具,于8月勉强走到印度,1万多人中,只有3000多人活下来,其中主要是新22师的人员,走入野人山的第5军直属队活下来的不过几百人,连杜聿明本人也几乎因回归热死在丛林中。
      到达印度的新38师约有5000人(该师另有一个营及部分直属队退到国内,所以有的资料说该师剩余7000人),新22师约3000人,这两个师,成为了中国驻印军最早的部队,也是后来五大主力中的新1军、新6军的核心部队。
      进入印度的远征军以新编38师最为完整,他们因师长孙立人的果敢选择而得救,因此这个师也就成了驻印度的中国军队最初的核心力量。师长孙立人来自清华大学,又曾经在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是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师里的骨干来自财政部税警总团,知识分子多,干部素质较高,而士兵则在入缅作战之前于云贵一带严格训练了三年,战斗技能属上乘。该师虽无重武器,但在缅甸仁安羌、温佐、亲敦江一带多次与日军及缅甸义勇军战斗,颇有小胜,对日军有一定心理优势,撤退时能够当机立断,敢于脱离主力与敌周旋,各部协作能力较强,能够沉着应战甚至掉头反攻,打掉尾追之敌的气焰,因此在这次大败退中得以保存力量,穿过重重险阻到达印度,于1942年5月27日到达印度东部英帕尔地区的普拉村。可惜的是,与第5军军部一起撤退的副师长,清华高材生齐学启将军在寻找部队时受伏重伤,为敌所掳,英勇不屈,牺牲在新加坡监狱里。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jpg


                                                                                                         驻印军肇始

      对这支不请自来的军队,印度的英国殖民当局一度不知所措。当时逃入印度的主要是英军各殖民地部队和大批难民,带来了很大混乱,印度东区边境司令艾尔文中将采取了先收容甄别再行整编的对策,尤其是这些人军容不振纪律松弛,有些人甚至只剩下一条裤衩,更让自来注重军人尊严的英国绅士鄙夷,当听说边境甚至还来了一支中国草鞋兵的时候,英国人认为只能先解除武装关进难民营,否则可能会带来各种治安问题。
      稍前退入印度的英国第15军军长司利姆则不这么看,他在仁安羌见识过新38师如何坚决攻击,打破日军包围圈救出英印军第17师,所以他的意见是该师战斗力强,军纪严整,埃尔文想强行解除其武装未必能够得逞,况且空虚的边境拥有了这支保持着完整建制的友军,对防备日军不无裨益。已经撤退到新德里的英国远东统帅亚历山大也同意司利姆的意见,埃尔文遂亲自去拜访新38师师长孙立人,发现新38师果然如司利姆所言是一支精锐部队,并且在同时对日军英军两面戒备,显然不是好啃的骨头,于是就坡下驴,对这支友军表示了欢迎。6月14日,新38师派遣一个排护送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上将到达新德里,并参加了在新德里举行的11个反法西斯国家联合阅兵典礼,在嗣后评奖中获得第一名,大大改变了殖民地上层社会对中国军队的感观。在典礼上,新38师师长长孙立人还因为在缅甸仁安羌奋勇作战救出盟军而特被美国授予丰功勋章。阅兵事件标志着殖民地当局承认了中国军队作为战斗力量在印度的存在。
印度总督韦维尔的态度十分复杂,英国陆军退出缅甸的同时,英国海军东方舰队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孟加拉湾海空战斗中失利,也放弃印度洋退到了东非,这就意味着相当一段时间内来自英联邦的援军断绝了,保留这样一支兵力相当于印度边境兵力三分之一而且很有战斗力的盟军,也就很有必要了。只不过英国人认为这支盟军来自与印度同属古老东方的中国,或许会对印度独立运动起到激励作用,因而一时难以决断。
      这个时候,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出场了,这位59岁的中将稍早一些率一支110多人的小队伍徒步越过印缅边境,正在受到英雄般的对待,但他对被赶出缅甸耿耿于怀。5月25日史迪威草拟了一份打回缅甸的设想,并与6月向蒋介石提出以美械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即后来所称的X军),并在云南装备30个师(即后来所称的Y军),然后联合盟军两路夹攻收复缅甸的计划。在后来的一年中,中美英三方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考量围绕着缅甸问题反复计较,计划一变再变,方案出了不少,一直未能落实,其间英国在1943年3月曾以3个师对缅甸西南若开沿海尝试过进攻,还尝试过以特种部队进行远程渗透袭扰,均遭败北,而日军因战线过长后勤补给问题严重,也停止了继续进攻,故长达一年时间里,在印度的中国部队没有卷入战斗,而顺利完成了装备、训练计划。
史迪威向蒋介石要求驻印度中国军的控制权,并坚决要求遣送第5军高级军官杜聿明等回国,蒋介石为此提出美国须以500架作战飞机援助艰苦抗战中的中国,并每月向中国空运5000吨物资,双方最后勉强谈拢。然后史迪威又向英方要求划拨印度中部比哈尔邦兰契市的兰姆加作为中国军队的训练基地,为此他动员了马歇尔和罗斯福对英方进行压服,在几次比较激烈的谈判后,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总后方的美国占了上风,英方最终以极不情愿的态度答应下来。
      7月6日,中国国民政府军委会发来命令,新38师改为独立师,脱离国内部队建制,于7月15日先行开往兰姆加开始整训。1942年7、8月间,第五军直属队和新22师的幸存者也终于走出野人山一带到达印度东北阿萨姆边境小镇雷多,很快也被送到兰姆加,与新38师合兵一处。至此,到达印度的中国部队实力合计9000余人。
      新22师是一支十分年轻却善战的部队,脱胎于第5军200师,很多人有着血战昆仑关的光荣经历,它曾经在缅甸平满纳单独抵抗5倍于己的日军达18天之久,虽然经过苦战和野人山的折磨,现在只剩下3000人,但这毕竟是一支优秀部队的种子。师长廖耀湘,字建楚,为人勇猛谨慎,曾经参加南京保卫战,后血战突围,第200师成立时被军政部点名担任师参谋长,并按部队编制破格提拔为少将。后200师抽调干部扩编出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又举荐廖耀湘担任少将副师长兼干部训练班主任。1939年11月,廖耀湘随部参加昆仑关战役,他亲率第64团,运用灵活的机动游击战术,一举攻占位于昆仑关南面的日军马鞍山阵地,切断昆仑关守军于南宁日军的联系,为第5军歼灭守军创造先决条件。桂南会战结束后,廖耀湘被提拔为新22师师长。
      1942年3月,廖耀湘率新22师入缅作战。在平满纳战斗中,新22师承担阻击日军、掩护大军撤退的任务。廖耀湘决定利用当地有利地形,采取逐次抵抗战术,命各部队交替掩护,将阻击埋伏与游击战术相结合,不断袭击日军,使部队以极小的损失成功牵制日军12天,可惜在随后的大溃退中很多精兵强将白白死在了野人山。
      8月,原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改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史迪威亲自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从美国调来的300多名美国军官充实了史迪威的班子。经过艰苦努力,后来在缅北纵横荡寇的中国驻印军就这样成立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28

威望

23

贡献

0

军功
积分
积分
51

预备军衔

预备役下士

注册时间
2024-2-1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2-28 13:06:26 | 只看该作者
                           训练和编制
      兰姆伽小镇地处处在加尔各达到新德里铁路的途中,交通便利但人烟较为稀少,用作训练营地十分合适。这里曾安置2万名意大利俘虏,有很多营房,各种设施相当完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还设有游泳池、电影院等。围绕小镇有二十多座军营,床位多达三万多个,范围达30平方公里。训练从8月26日开始,史迪威自己挂名做教育长官,罗卓英为副手,伯特纳为参谋长,在告别本宁堡多年后,史迪威又重新做起了教官。担任训练中心主任的是美国麦凯布准将,总教官阿姆斯上校,下面有一大群美国军官在负责方方面面的工作,包括史迪威的儿子小乔和女婿布鲁克。一开始部队缺额很大,史迪威一边训练一边补充,要求国民政府提供2.3万员额用以补充目前驻印军的两个师,并建立起规模很大的总指挥部直属部队。蒋介石在得到美国增加援助物资的承诺后答应了要求,到10月初,每天运送来的兵员数字达到400,到11月增加到每天650,1942年底果然完成了运送2.3万人的计划,到这一年的12月底,已经有32000中国军人在兰姆加接受训练。对中国空运后返航的飞机一般在汀江(廷苏吉亚)降落,再从那里通过铁路把随机抵达的中国士兵运到兰姆加,不出所料的是英方又开始捣鬼,他们对中国军人不断进入印度而焦虑,借口铁路系统压力过重要求降低中国军人抵达的速度,直到马歇尔向丘吉尔做了解释和保证,英国人才又变得正常了。
      补充到印度的兵员质量控制很严格,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努力协调,检验则由美国军官为主,很多体格不够健壮的人被现场淘汰,但这些人都是中国军事当局精选来的,很多还是青年学生,所以这些人也不会浪费,他们去不了印度,拿来补充国内的精锐部队似乎还是可以的。
      兰姆伽基地里设置步兵、炮兵、装甲、汽车、工兵、通讯、卫生、兽医驮载等一大批专门的学校,分门别类对军官们进行针对性培训,主要是熟悉美军的战法和武器装备的性能和使用,每期6到8周,经过讲解、示范、实习、考核四个阶段才能结业,讲解通过包括模型、电影等直观手段来进行,重点在实习,这样训练的效果和速度都很理想。这些学校都有自己的训练场,主要用来训练士兵,教官都是美国人,管理由中国军官负责。美国人对士兵的训练也通过多种手段来帮助理解,士兵素质的作用这时就显现出来了,他们的提高异常地快,步兵改行的炮兵在一星期里就学会了使用山炮,原先不懂英文的译电员训练7星期后就已经达到美国译电员需13星期才能达到的效果,士兵使用迫击炮的技巧也到了让教官们赞不绝口的程度。
      随着人员逐渐充裕,驻印军编制越来越复杂:总指挥部设有四个参谋处(人事、情报、作战、后勤),一个卫生处(管理第48兵站医院、第20后方医院、第13卫生营),一个专门管理中印公路施工的工程处,兰姆伽训练处,SOS供应处,协调空中力量的汀江办事处,战车管理部等美方管理机构,不久美军又派来一个由3000名志愿人员组成的5307步兵团;总指挥部直辖的中国部队规模庞大,计有:炮12团(装备36门155毫米榴弹炮)、炮兵第4和第5团(均装备36门105毫米榴弹炮)、辎汽6团(装备400辆汽车)、骡马辎重兵团(拥有近千匹骡马)、工兵第10和第12团、7个战车营、1个重迫击炮团(48门150毫米迫击炮)及1个直属步兵团,以及高炮、特务、通讯、宪兵各1营。
      新22师和新38师在这里进行了整编,师直属队得到加强,系由1个榴弹炮营(2吨半卡车牵引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2个山炮营(骡马牵引的12门75毫米M1A1山炮)、1个汽车骡马混合辎重营、1个通讯营(装备无线电)、1个工兵营、1个教导营、1个特务连、1个搜索连、1个军械连、1个侦察队、1个卫生队和1个野战医院组成。每师达到12500人,武器装备得到了质的飞跃,1个师共计拥有300辆汽车,千余匹骡马,12门105榴弹炮,24门75毫米山炮,12门37毫米反坦克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162门60毫米迫击炮,108挺重机枪,360挺轻机枪,108具火箭筒,85具火焰喷射器,400支冲锋枪与卡宾枪,数千支步枪。这样的编制略等同于美军轻步兵师,火力、通讯、后勤都得到了极大强化。
师下辖3个步兵团,每个步兵团由3个步兵营和团直属队组成,团直属队包括1个重机枪连(8挺M1917)、1个迫击炮连(12门,81毫米)、1个37毫米反坦克炮连(吉普车牵引,4门制)、1个骡马辎重连、1个通讯连、1个卫生队,以及通讯排、特务排;步兵营由3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8挺)和1个炮排(4具巴祖卡火箭筒)组成,全团2750人。
      步兵连下辖3个排,每排下辖3个步兵班和一个轻迫击炮班,步兵班装备2支美制M2汤普森冲锋枪、1挺英国造布伦轻机枪或美制M1918自动步枪和8支美国造斯普林菲尔德步枪,炮班装备2门60毫米迫击炮。全连170余人。
      在美国援助物资支持下,驻印军士兵的装备向西方军队看齐,战斗服、作训服、夹克、T恤、内衣内裤、毛衣、胶皮雨衣、作战背包、钢盔、软帽、便帽、防毒面具、作战携行具、带帆布套的野战水壶、S腰带、丛林靴、帆布护腿,甚至袜子一样不落;伙食热量丰富,注重营养,面包、大米和肉类蔬菜罐头食品保障充分;先进的医药条件和卫生教育保证了官兵的健康,亚热带高山丛林的恶劣气候不再致命。
      到1944初年,又有3个正规步兵师被空运到印度,即新30师和第14师、第50师,由于反攻缅甸已经开始,这三个师的训练不如新22师和新38师充分,特别是第14师和第50师,空运印度后即边换装边进行适应性训练,到达印度不到两个月即投入到残酷的战斗里,这几支部队在密支那遭受的伤亡占了驻印军总损失的很大份额。
      这样,曾经到达印度的中国军队数量就达到了6万多人。
      在1944年8-10月,上述5个师被整编为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成为扩建后的中国驻印军主要战斗力量。


                                                                                        冲突、合作和牺牲
      在这些现代化部队中,最吸引人目光的无疑是战车营。这个部队最早成立于1943年5月,原先叫做陆军机械化学校驻印战车训练班,班主任为蔡廉少将,副主任唐铁城少将,美方负责人是本森上校。该训练班一共办了3期,训练毕业2000余人。按国民政府的设想,原本计划设立7个战车营,但由于缺乏大批高素质人员,同时战争进展顺利,最终只建成2个,其他人都充实进了汽车营。此前国民政府的坦克部队,成型的就只有第5军的战车团,使用的装备既陈旧又杂乱,数量也不多,英、苏、德、意式轻型和超轻型坦克以及各国的装甲车、摩托车、汽车一起拥塞在同一个部队中,给编制、后勤、管理、训练、作战等方面带来了诸多问题。现在,战车营统一使用美制M3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统一采用美国装甲营编制(有所弱化,主要是不装备中型坦克,并将第4个连装备转为储备),那些老大难问题不复存在。全营900余人(有部分美方技术兵),拥有坦克74辆(每连18辆,加营部2辆,以及储备的第4个连装备),加上各种卡车、拖车、吉普车、摩托车、推土机,一共300多辆车辆,从人员到装备焕然一新,训练充分并且后勤良好。

      火箭筒、喷火器的使用,地图与地形分析,分队巡逻与潜伏战术,山炮的快速拆解及组装,重机枪超越射击等重要技战术都是中国士兵在兰姆加遇到的新课题,当学习到这些以后,他们对战胜日军更有底气。无论什么兵种,训练都是真枪实弹,有一个重要指标是耗弹量。比如炮兵指挥员,就一定要实实在在亲自指挥大炮发射到400发炮弹才算达到训练量;更有甚者,美军还将步兵指挥员置于重机枪扫射下体验匍匐前进时子弹飞掠的感觉,这对克服恐惧心理,保持镇静和思维有很大作用。这些严格训练使驻印军成为一支与国内部队迥然不同的新军。
      在后来的反攻中,驻印军横扫缅北,打败了日军王牌丛林战部队18师团、被日军公认异常顽强的山地战劲旅56师团、据说有勇有谋的53师团、勇于牺牲的49师团和传承久远的第2师团,打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战绩,日军第18师团在驻印军攻击下死伤累累,打到全师团仅剩千人的窘境。国内部队一个军通常吃不掉日军一个大队,即使是装备美械的滇西远征军部队,对日军的交换比都在3:1左右,像驻印军这样在大型战役里以1:3左右的交换比大败日军的,在中国军队里绝无仅有。当然美军的战争系统起到了极大作用,但是驻印军自身的强大战斗力也不能被忽视。
      驻印军成立之初,史迪威一度打算用美国军官置换掉中国军官,后来因遭到各种反对而作罢,随即他把美国军官按级别安排在营以上部队里担任联络官。熟悉中国军队情况的史迪威不放心中国军官,因而联络官权限很大,在兰姆伽训练期间,装备弹药的发放补充、军事训练的计划组织全部由联络官和相应美军单位一手操持,中国的部队长只有管理和发放后勤供应物资的权力。联络官对中国的部队长很不客气,但他们敬业,办事迅速,还把比较民主的风气带进了中国部队。只是他们不可避免流露着美国式的趾高气扬,造成许多误解和冲突。由于身处国外,中国官兵容易抱团,他们看不惯美国人的直接粗暴,美国人也看不起中国人的固执偏狭,两种军队磨合之初矛盾丛生。
      这些冲突最后集中在了史迪威和罗卓英之间,除了部队控制权以外,直接原因是史迪威为了避免吃空饷而由美国人按人发放薪饷,罗卓英等人十分不满,认为美国人是在欺压中国军官,而史迪威则认为罗卓英的不满是由于罗无法得到贪污的机会。于是史迪威向蒋介石罗列了十大罪状,于1942年10月赶走了罗卓英。
      罗卓英走后,蒋介石尝试再派来一位将军来掌握中国部队,为此成立了新编第一军,下辖新22师和新38师,并派来了军长。本来打算派来的是第5军副军长“邱疯子”邱清泉,但是其人刚烈暴虐,杜聿明等人深知其性格与美国人相冲,故推荐了第5军的老人,时任第8军军长的郑洞国中将赴任。郑洞国上任以后,发现自己的新1军军部不过是个摆设,连兵带官只有40余人,一切都抓在美国人手里,军部连站岗的士兵都不足。更有甚者,军参谋长舒适存只因司机打开所配汽车(车是旧的)的发动机舱向士兵讲解,就被史迪威的参谋长伯特纳扣了顶不爱护装备的帽子没收了汽车,气得舒适存昂首步行1英里返回军部。郑洞国的这个冷板凳军部一直维持到1944年驻印军扩建为止,都没有什么实权。
      在印度近3年里,驻印军由于车祸、事故、疾病和意外死亡的人也有近千人之多,印度华侨为他们建立了一座陵园,该陵园现在还在兰姆加——这个注定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据独特地位的地方。陵园中军衔最高者是唐铁城少将,他在1943年前往一座佛寺参观的路上因车祸而亡。还有一位,国军化学兵创始人李忍涛将军,在往返印度时座机被日军战斗机击毁,至今没有找到遗体。另外还有一些因飞机失事而失踪在缅甸丛莽中的士兵,他们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1942年10月中印公路开始施工后,中国驻印军为了保障公路的安全,与在缅北山区延伸的中印公路、中印油管一起移动,开始了归国之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威望

23

贡献

0

军功
积分
积分
51

预备军衔

预备役下士

注册时间
2024-2-1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10:52:46 | 只看该作者
发不了图是怎么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积分

1万

威望

1万

贡献

5793

军功
积分
50237

军衔

一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最高荣誉勋章优秀指挥员最高贡献奖华武建站勋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一枚二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一等功第一枚集体二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金奖第一枚作训银奖第一枚作训铜奖第一枚优秀官兵第一枚嘉奖章93活动勋章毛主席纪念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主席

注册时间
2020-4-16
地板
发表于 2024-3-22 22:10:57 | 只看该作者
风中的羌笛 发表于 2024-3-19 10:52
发不了图是怎么回事?

你的等级暂时还不能发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威望

23

贡献

0

军功
积分
积分
51

预备军衔

预备役下士

注册时间
2024-2-16
5#
 楼主| 发表于 2024-9-2 19:18:48 | 只看该作者

史迪威在给初入兰姆迦的中国军队作动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11-22 11:22 , Processed in 0.1234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