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20-7-23
|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纵观历史,成由勤俭,破败由奢的故事多不胜数。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告诫人们,勤俭节约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反对铺张浪费。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的盲目消费,铺张浪费等现象日渐突出。社会群体的不自觉,助长了攀比炫富等社会不良风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但我们国家还没有富裕到可以比阔斗富的时候,勤俭节约的美德还是不能丢。勤俭是建立在“勤”与“俭”的结合上。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劳动者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反之,则是社会衰败,文明倒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多少人,贫困时勤俭节约,奋发有为,终于成就大事,又有多少人富贵时骄奢淫逸、声色犬马,使千万家财、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即使国家足够发达了,我们的生活真正富足了,勤俭节约的美德也不能丢。今年以来,随着厄尔尼诺气候的影响、新冠疫情的延续、蝗灾的波及以及全球经济的衰退,粮食危机一词被不止一次的提起。联合国也曾多次发出警告,称当前全球正面临50年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为了提前预警,几个主要粮食出口国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越南、印度、俄罗斯、巴西以及埃及等国先后宣布限制或停止对外出口粮食,再一次冲击了全球粮食的供应链。世界粮价连续上涨,粮食危机翻倍加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联合发布的报告称:今年将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全球急缺粮食的国家,也从25个增长到了44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虽然我国的储备粮准备充足,可以满足正常消耗需求,能够保证暂时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但是,从长久而言,中国同样有潜在的危险因素。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勤俭持家,勤俭办事。近几年,“低碳生活”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提倡以尽可能低的能源消耗,过更健康、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我们应将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与时尚的“低碳生活”结合起来,从转变消费方式入手,采取细水长流、健康合理的节约型消费方式。自觉从我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摒弃不良生活习惯,使勤俭节约成为家底丰殷、生活幸福的有力保障。
在此,我们呼吁大家珍惜粮食,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不偏食,不挑食;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尽量带回家;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号召大家勤俭节约,教育部也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做好节俭,我觉得我们要从节约用水,用后关闭,杜绝长流水;节约用电,随手关灯,做到人走灯熄;节约用纸,提倡双面用纸,尽可能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约粮食,倡导“光盘行动”,珍惜每一粒粮食等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引领并培养全校师生节俭的习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节俭是也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表现。当我们具有高尚品德的同时才能真正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才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把工作干好,才能把职业当做事业来干。这也就是学校一直提倡的“俭以养德,勤以治学”的真正目的。
良好的环境需要集体的努力,勤俭节约不单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行为,一种一呼百应的精神。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影响,才能真正的做到和谐,也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节约是一种责任、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风尚。提倡节约不是一阵风,不是一个活动,而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没有结束,只有永远。让我们共同去追求一种朴素而不失精致、富足而不失简约的品质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