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1-4-2 10:39 编辑
南京也有“神社”?据说日本人仿东京靖国神社而建
去年11月,日本靖国神社发生爆炸的事件曾经引发高度关注。
其实,在南京也有一座日本神社旧址,是日本侵略南京的重要罪证,目前已经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靖国神社发生爆炸
东京靖国神社建筑。
东京靖国神社建筑。
走进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东边的江苏省体育局宿舍大院,“日本神社”就位于这个院子里。
“日本神社”主要由于两栋建筑组成,其中一座正对着大院正门,黑色屋顶,墙壁为明黄色,窗户为赭黄色,大门朝向南方,是典型的日本庙宇式平房。 该建筑门前有两个石狮子,屋顶上的大字显示,其如今被某单位使用。
日本神社朝南的建筑。
另一座建筑位于大院东部,大门朝西,已被改建为会议室和“老同志之家”。建筑墙体上,可以找到“日本神社旧址”的文保标志牌,证明这两座建筑已经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日本神社朝西的建筑。
日本神社文物标志碑。
1937年12月—1945年8月,南京沦陷在日军铁蹄下期间,日寇在南京建造了一些建筑,但属于日式“和风建筑”风格的,只有这处神社。
两座日式建筑墙体上均有南京市政府2010年立的“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铭牌,编号为“2010002”,说明文字对其做了简单描述:这两栋建筑为砖木结构,柱跗式台基,方形外廊柱,歇山顶,均为一层。
两座日式建筑之间的草坪上有若干件日式风格的石质灯座、以及底部有雕花纹饰的老路灯。
老路灯。
1944年,德国女摄影师赫达在南京拍摄了大量照片,其中一张反映的就是该神社建成初期的影像。
赫达拍摄的就是如今大门朝南的那座日式建筑,建筑前旁边的石质灯座至今尚存。
赫达拍摄的五台山日本神社老照片。
老照片上石质灯座尚存。
在朝南“神社”建筑侧面接近地面处,有一块长方形的石碑,上面的铭文已经漫漶,依稀可以辨认出“……十七年二月 十八年七月”等字样。
这到底是不是这座建筑的奠基碑,已难以考证。
疑似奠基碑。文中的"十七年",可能是昭和十七年,也就是1942年,也就是该神社投入使用的年份。
南京师范大学经盛鸿教授所著的《南京沦陷八年史》中对该神社的来历有详细描述。
1939年10月,日“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在南京成立,日军总部着手在南京建立一座在中国占领区内规模最大的神社——“南京神社”。
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南京沦陷期间,这里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
“南京神社”供奉日本神道教的天照大神和在中国战场毙命的日军官兵。
日军总部选定了五台山建神社,因为当时这里是南京城里的制高点之一,而且与此毗邻的清凉山有一座火葬场,日军阵亡官兵的尸体在清凉山火化后,骨灰可直接送到这里祭拜。
“南京神社”的设计师是日本人高见一郎,基本仿照了东京靖国神社的规制和格式,此工程开工于1940年2月,建造者是日军两个大队的士兵和一部分中国民工,于1941年底基本竣工。 “南京神社”经常举办各种祭祀仪式,其中最隆重的一次,是1942年12月底举办的。
1942年12月18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追晋)所乘坐的飞机在安徽大别山上空被击落,冢田攻毙命。冢田攻和随从将佐的骨灰后来就运到五台山的“南京神社”祭拜。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冢田攻在1937年12月进攻南京的日“华中方面军”参谋长,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鼓楼区文化局的文物专家说,现存五台山“日本神社旧址”两座建筑,朝西的被称为“大庙”、朝南的被称为“小庙”,即正殿和侧殿。
大庙供奉供奉天照大神像和被击毙、病死的日军校官以上军官,小庙则供奉尉官以下的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
这是“小庙”,供奉尉官以下的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
“南京神社”是日军侵华的重要铁证,记录着中国的国耻。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座“神社”也迎来了它的末日。
日军投降后,这座神社的“大庙”被改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日军牌位被清除干净,换上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队将士的灵位。 “小庙”则专门用来陈列中国军队从日军手里缴获的战利品。
日本神社被改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
据记载,何应钦曾经在纪念堂前竖立过纪念抗战的石碑,可惜今已不存。
如今神社“大庙”前的草坪上还有一块石碣,上面写着“国民政府主席 蒋中正手植”,旁边是一棵黑松,据说是蒋介石为了纪念堂而亲手种下的。
蒋介石手植黑松。
和南京菊花台的日军“表忠塔遗迹”一样,五台山“日本神社旧址”也是侵华日军留在南京的重要罪证,因此具有特殊的文物价值,能提醒后人永远不要忘记日寇侵华的那段历史。
在专家的呼吁下,这座神社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留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