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1-7-27 19:36 编辑
杨倩打最后一环前低头发呆是在干嘛?探寻射击运动员心理调节秘密。 2021-07-27 08:00
在24日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倩夺得冠军。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赛后,杨倩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夺得金牌非常激动、非常开心,但是也说道:“最后一枪时特别紧张,在尽力调整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回顾直播画面,可以看到,杨倩在最后一枪开始前,有一幕像是在发呆。当时央视的解说也说道:“这小姑娘,可能有她自己的调整方式。”
女子气步枪需在75分钟内完成40发的射击,赛程很长,考验的除了运动员的耐力和体力,还有对专注力的控制。所以,这项运动又称之为“射击马拉松”。
能够顶着巨大压力,平静地调整好身心的状态,实现绝地“反杀”,杨倩真的了不起!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想来研究一下,在重大体育赛事的关键时刻,运动员表现出来的,也就是常说的“心理素质”到底是什么?这些对“呼吸”“心率”和“专注力”的控制,在孩子的学习考试中,有没有参考价值呢?
最后一枪实现绝地“反杀”,杨倩斩获中国代表团首金奥运会前世界排名81 预赛排名第6 决赛前五枪后排名第5 倒数第二枪才追至第2 最后一枪压力下绝杀夺金!
这就是中国00后小将杨倩,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步枪射击决赛场上的逆袭之路,她最终以251.8环的成绩,力压俄罗斯选手,为中国代表团获得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是整个东京奥运会的首金。
这场比赛惊心动魄,由于规则改变,前8名选手两轮淘汰一人,所以,每个参赛选手的压力都是非常大的。
在最后一枪和俄罗斯选手的对决前,杨倩还稍微落后一点点,但是杨倩最终“反杀”夺冠,展示了她强大的抗压能力与心理、情绪状态的调节能力。
可能,我们大家在看电视转播比赛的时候,或许有些人以为这不就是瞄准靶心,实际上,如果你了解比赛具体是什么样的,就能理解这夺冠到底有多不容易。
10米气步枪比赛用靶的标准尺寸是: 1环直径45.5mm(±0.1mm); 4环直径30.5mm(±0.1mm); 9环直径5.5mm(±0.1mm); 10环直径0.5mm(±0.1mm);
如果对数字不是很直观的话,可以用我们的手机来做个对比。
如果你在用屏幕大小为6-7英寸左右的手机观看这篇文章,那么靶纸的实际大小就是我们在手机中的看到的这么大(把图片横屏,看靶纸的大小)。
10环直径0.5mm,即便是凑近了看,也只是靶纸圆心的一个点。
但是如果把手机放在10开外呢?你还能看清屏幕上的内容吗?
唉~,靶纸很小,10环更小,射击比赛,但凡一点小小的失误(包括心跳加速,心率过快时产生肌肉收缩的变动),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比分差距。
(杨倩比赛最后一环)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项目,运动员都是汗流浃背,并且心率会直接达到最大心率。 但是射击这个项目不同,这个项目需要绝对的平静,因为心率越低,肌肉颤动越少,在打出的那一刻才会更稳。
所以对于射击项目来说,要尽可能降低心率,抑制心率的上升,这样才能确保扣动扳机时手稳,从而提高射击的精度。 普通人心率即一分钟内的心跳范围在60-100之间,一般来说,射击选手在扣动扳机前心率超过50都算快的。
根据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人心率更低。 经过长期运动,也可以使安静心率从60-70/分钟,下降到50-60/分钟,这主要是因为心脏调节技能改善和心肌收缩力增强。 射击比赛,其实是在比选手身体的稳定性和对身体姿态的精准控制,更为重要的,是扣下扳机的那一瞬间的感觉,这项运动不仅考验身体的物理机能,更考验心理素质。
我们看到射击运动员在比赛时普遍都是严肃脸,就连爱笑的杨倩在比赛时也是一脸严肃,就是因为,在比赛中,他们更需要保持的是自己的呼吸和心境平稳。
中国奥运历史首金,许海峰提到射击项目,还得提到一个大佬,就是中国奥运功勋许海峰,中国历史上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就是许海峰拿到的。
1984年7月29日(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这是中国载入史册的日子。
许海峰,在这一天成为一个中国体育史上永远铭记的名字,因为他稳稳的一枪,为中国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而他也成为我国奥运史上的第一个冠军。
比赛正式开始,许海峰第一组总成绩就打了97环,第二组还是97环。“慢射一般有两组97环,后面不出大问题,冠军基本就是你的了。”许海峰当时心里闪过这样一个念头。
但事情并不如许海峰预想的那样发展,第三组第八发时,他打了一个八环,如果要想保持之前的成绩,就至少要打8个十环才可以,压力不可谓不大。
此时,比赛已进行一个小时,规定是两个半小时完成,他算了算时间足够自己休息。于是,许海峰把枪放下,决定去休息一下。
“我要休息思考,后面还有一个半小时,还有三十几发子弹,要怎么让自己重新开始。”
回来之后,第三组成绩93环,第四组93环,第五组95环。第六组如果打到95,总成绩就是570,那冠军基本就是稳的了。
但恰恰在最后一组又出些问题。因为之前跑出去半个小时,所以打到最后一组时,别人都打完了,只剩他一个人。打完比赛的选手,全都围在他后面看。
也正是由于这样,他再次分散了注意力。前七发打了两个八环,一个十环,其他都是九环,平均成绩还不到九环,这时只剩三发子弹。
许海峰心里咯噔一下,于是,他再次把枪放下来,就坐在地上休息,啥都不想,此时距离比赛时间终止还有21分钟。
休息十几分钟之后,他起身回到赛场,为了找回最佳状态,他拿着没装子弹的空枪练习了4枪。
之后,他感觉动作好了,状态也回来了,又开始射击。最后三发打了两个十环,一个九环,总成绩566环。以1环的微弱优势,战胜斯卡纳克尔,获得冠军。
许海峰事后多次回顾比赛,打得有所失误的那几环,正是他去关注了周围人的成绩,以及感受到身后有很多围观的人……这些干扰都影响了发挥。
好在许海峰能及时通过自我调整,把专注力调整到“如何打好眼下这一发子弹”,他当时根本不知道,这枚金牌的是中国奥运史上第一块金牌。
他自己回忆说,是第二天起床后才知道这块金牌的意义,如果提前知道这块金牌这么重要,可能就发挥得没这么好了。
向奥运冠军学习,身心调节的奥秘射击比赛,对参赛运动员的要求很高,比如:对身体的精准控制能力,心率调节能力、心理和情绪状态的调节能力等。
从杨倩和许海峰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一直都在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调整自己的状态。
实际上,不管我们人体呈现出的是哪种状态,都和心率跳动有关。
心率主要受到自主神经控制,自主神经就是不受意识控制的植物性神经。
当我们情绪平静时,是副交感神经在主导,这时的心跳和呼吸会趋于平稳;而当我们感觉紧张时(通常是演讲、考试等感觉有压力时),占领主导的交感神经会发出信号,使我们的呼吸加速、心跳加速、眼神闪躲,身体做好逃离的准备。
两种神经拮抗作用让心率适应人体活动,所以人一般无法控制自己的心率。
但是心率受到环境、情绪、运动、紧张等多种因素影响,经过训练,我们可以有一定的心率主动调控能力。
比如射击运动员在凝神屏气扣动扳机前,可以让自己的心率从七八十降低到五六十甚至更低,从而让击发时心率最低,情绪更稳定,对身体控制更加精准。
而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孩子来说也是有用的。 现在的孩子,面临的考试越来越多,而因为紧张,会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速、心率过快,导致考试失利。
虽然考试对于孩子们调节心率的要求没有体育赛事那么高,不能和射击(气枪)相比,但是通过训练,让孩子能够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率速度,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理,以达到最好的状态来迎接考试,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那么我们家长怎么帮助孩子调节自己心率的速度,缓解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呢?
首先,就是我们刚开始提到的运动,经常运动可以使得心率调节范围增大。
经常运动可以使心脏神经调节机制改善,抑制心脏活动的副交感神经张力提高,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得安静时心率下降。还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不需要跳那么快,就可以满足全身供血需要,导致心率降低。
例如:跑步 虽然跑步时,心率会跑步时的确心率肯定是明显加快的,会超过安静心率不少,但经常跑步的人,因为心肌收缩能力得到了锻炼,其安静心率比不常运动的人更低。计算下来,经常跑步的人会比不运动的人心率少跳动11700次/天。
其次,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比如上面我们提到杨倩和许海峰,他们在比赛时,都会有自己特有的进行调整的方式,比如细节联想、心理暗示、放松训练等。
家长们平时也可以对孩子进行类似的训练,在重要时刻时,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这也是缓解紧张情绪很重要的一点。
例如: 1、考试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大声地说出来,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会战胜考试的”,为自己打气,这是一种语言上的心理暗示; 2、考试前,让孩子多回想过去考试超常发挥的体验,在现象中反复感受当时考试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也会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3、提前想象考场的样子,提前进入考场,熟悉环境。让大脑在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是处于在安全的熟悉的状态下,这也会大大减少孩子的紧张感。
你对于如何进行放松训练,调整身心状态,有什么心得吗?请到留言区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