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王兰英老人痛失优秀的女儿向春梅。23年后,她从另一名女子的眼睛里看到女儿那熟悉的目光。 一声久违的“妈”,背后是一个关于眼角膜捐献与受捐的故事,这故事哀伤中带着美丽,遗憾里也有欣慰,更有人性之光的生生不息…… 八旬母亲23年后再遇女儿熟悉的目光 受捐者秦慧芬跪谢恩人母亲 7月4日晚,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城白鹭湾小区,82岁的王兰英老人家中。一名40多岁的女子推门进来,一下子跪倒在老人面前,哽咽着叫了一声“妈!”王兰英扶着面前的女子,一边为她拭去泪水,一边盯着她的眼睛说:“太像我的春梅了。” 这对素未谋面的女人为何会有“母女”的感应呢?一切还要从23年前说起。那一年,王兰英在深圳工作的小女儿向春梅不幸患上绝症。在生命的尽头,她毅然将眼角膜捐献出来,为两名眼疾患者带去了光明。 现在来看望王兰英的女子名叫秦慧芬,她就是两名受捐者之一。23年来,她一直想向恩人的家人道一声感谢,但因器官捐受方面的“双盲”规则,她一直未能知道捐献者的身份信息。 前不久,当年为秦慧芬手术主刀的医生姚晓明说,他最近会去宜昌探望当初捐赠者的母亲。得知信息的秦慧芬激动不已,她当天从贵州驱车600多公里赶到五峰,扑向恩人母亲的怀抱,补叫了一声“妈”。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找到您,这次终于见面了,以后我会把您当成我自己的妈妈孝敬!” “小女儿回来了,你的眼睛跟她一个样子!” 这对“母女”相拥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 向春梅的姐姐田明娥劝慰妈妈:“您看惠芬妹妹,因为春梅妹妹而重获光明,后来顺利结婚生子,现在儿子都20岁啦!她就像是替妹妹在体验人生的幸福,您应该感到高兴啊!” 优秀女子遭遇噩运做出善良勇敢决定 向春梅的确值得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她曾经那么的优秀,是全家人的骄傲。 向春梅生前照片 1989年,18岁的向春梅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随后保送研究生。 这个从武陵山麓走出来的女子,先后到湖南大学、深圳大学任教。1999年,还不满29岁的向春梅不幸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得知医治无望后,她决定给深爱的人间留下光明。 她在器官捐献申请表上写道:“我是多么渴望体验刚刚开始的人生啊,作为一名得到国家培养的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我愿意在我死后献出我的一切有用器官,我相信我的两个角膜是完好无损的,也许能给需要它的人带来一线光明……” 当时,王兰英就在深圳照顾向春梅,女儿躺在病床上反复劝妈妈:“我这么年轻就要离开这个世界,我想为社会多多少少做一点事。”王兰英和家人商量后,遵从了女儿的心愿。向春梅去世后,她的眼角膜移植给了秦慧芬等2名患者,帮助他们重见光明。 向春梅的雕像 向春梅这个善良而勇敢的决定,也让她成为“深圳无偿捐献眼角膜第一人”。当地公益组织为她立了一座纪念雕像,供人们祭奠缅怀。2000年,深圳建立了第一个眼库。至今,深圳市眼库已完成了近千例角膜捐献,参与促成了湖南、湖北、吉林、海南等省的首例角膜捐献,近2000例角膜病患者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等移植单位接受了角膜移植手术。 女儿留下的福报帮助母亲重见光明 向春梅去世后,她的同学们一直惦记着她,当初接受捐赠的深圳市华夏眼科医院、当地的公益机构也一直没有忘记她。 近年来,向春梅的同学得知她的母亲患上白内障,视力越来越差。同学们与深圳华夏眼科医院联系,当年为向春梅眼角膜摘除和移植手术主刀的姚晓明博士非常重视,表示要为老人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姚晓明(左一)与王兰英老人在一起 本月初,在疫情形势渐趋稳定的情况下,姚晓明团队从深圳飞赴宜昌。一场帮“深圳无偿捐献眼角膜第一人”向春梅母亲恢复光明的手术,由深圳狮子会、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发起,宜昌华厦眼科医院捐赠手术治疗全部费用,深圳各界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 7月3日,就在秦慧芬拜见王兰英老人的前一天,在宜昌华厦眼科医院,姚晓明主刀为王兰英做了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非常成功,老人的视力从0.08提高到0.4。 7月4日下午老人出院,姚晓明等人陪同她一起回家,老人的视力正在逐步恢复中。深圳狮子会和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一行,还为王兰英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向春梅纪念雕像照片以及“光明树”的叶片。 23年前,向春梅在离去前将光明留给了人间。23年后,她的母亲因此而重获光明,并且惊喜地重逢女儿的目光。所有目睹这个美好奇迹的人,都因为这个“光明永续”的故事而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