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张静 环球时报记者 马梦阳】据韩联社11月11日报道,韩国企划财政部发布的《最近经济动向》11月刊中表示,作为韩国经济主要动力的出口呈低迷势头,在此背景下经济增长恐将放缓。有分析认为,韩国出口量减少与美国各项收紧性政策密不可分。美国近期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都强调“美国优先”。这令作为美国经济盟友之一的韩国投资、人才、企业纷纷外流,其中包括半导体、汽车、能源、生物制药等多个韩国支柱产业。《韩民族新闻》在报道中称,韩国制造业流向美国引发了该国的“制造业空洞化”忧虑。日前,韩国国际贸易协会就美国拜登政府制定的《通胀削减法案》致信相关部门,指出该法案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以及韩国和美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背道而驰”。 资料显示,2021年,韩国的制造业产值为4220亿美元,占GDP的27.5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蓝庆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韩国制造业中,半导体、电子、汽车等产业产量都位于世界前列。”以半导体产业为例,该产业占韩国GDP总量的5%。以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为龙头,有两万多家大中小企业支撑着这一产业。而今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芯片设备出口禁令,引起韩国国内的巨大担忧。 目前,中国不仅是韩国最大的半导体出口市场,而且是重要的全球生产基地。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方面表示,虽然接下来一年可以自由地引进设备,但不安感却进一步增大。据韩联社报道,韩美首次半导体出口管制工作组会议于11月8日举行,会议评估了美国政府限制对华出口芯片对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影响,并就消除不确定因素的合作方案进行了讨论。但目前尚无任何结果。 11月11日,蓝庆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对该行业的支持政策,将直接促使韩国资本外流,高端产业外移,产业空心化,对其高端劳动力就业产生冲击。” 在半导体产业苦苦挣扎的同时,韩国汽车业、能源业也在深受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之苦。该法案规定美国政府将向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实行税收抵免。但享受补贴的前提将韩国产电动汽车和使用中国原材料的汽车动力电池排除在外,引发韩国政府强烈反应。韩国政府通过包括领导人会谈在内的各种方式向美国政府提出抗议,要求对韩国产电动汽车在美国实施“特例”免除适用制度,但美国政府一直“装聋作哑”。目前,韩国政府正试图通过国际仲裁等方式对美国施压。 韩国产业研究院9月底曾发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对国内产业的影响》的报告,认为对于韩国汽车产业来说,《通胀削减法案》是“重大不利因素”,对汽车动力电池产业的影响则分为短期和中长期。 实际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颁布后,韩国产的电动汽车受到的不利影响已逐渐显现。现代汽车10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电动汽车在美销量环比大减。艾尼氪5在美销量较8月减少14%,较7月减少30%以上。同期,起亚旗下电动车型EV6在美售出1440辆,环比减少22%。 为此韩国车企加快“自救”步伐。据汽车新闻网站报道,10月25日,现代汽车集团在美国佐治亚州举行首个在美电动汽车工厂动工仪式。现代汽车集团今年5月宣布,将投资55亿美元在美国佐治亚州新建电动汽车厂。据悉,新厂原定于明年上半年开工、2025年投产,但受《通胀削减法案》影响,不得不提前动工。 不只汽车产业,韩国其他产业也大幅赴美投资。比如,上述提及的半导体企业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汽车动力电池企业LG新能源,以及三星生物制剂、SK生物制剂、赛尔群等生物制药企业。不过投资的原因各有不同,部分是美国紧缩政策与市场的倒逼,另一部分则是美国提供了大幅补贴的“糖衣炮弹”。 《韩民族新闻》报道称,针对美国政府为扩大本国生产设施,提出向主要产业提供奖励及优待本国产品的方针,韩国企业陆续出台对美投资计划。大中企业争先恐后地提前现有投资计划或承诺追加投资,合作企业方面则试图加入大企业在美国建设生产设施的步伐。对此,有人担心,占韩国GDP27%的制造业基础将崩溃,削弱新产业的增长动力。有韩国财界相关人士表示,企业的投资财源有限,扩大对美投资意味着国内投资将减少。韩国开发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则表示,如果韩国大企业增加对美国的投资,合作企业只能同时进军美国,这可能会导致韩国制造业的空洞化现象。 蓝庆新认为,应对美国施压,韩国应当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韩自贸区之下加强与东亚国家合作,积极融入东亚产业链和供应链,强化与中国及东盟国家合作,把握自身价值链优势。重要的是要积极运用中国制度开放红利、市场红利、发展政策红利,以及产业配套优势和相对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扩大在华投资,加强技术合作和贸易合作,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和国际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