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1-9-29 15:47 编辑
83年王光美重返毛主席故居,临走留下一句话: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
2021-08-25 17:18
前言: 王光美作为刘少奇的妻子与得力助手,曾被主席评价:不尚空谈,注重实干是她一贯的处世原则。
图丨1961年7月,刘少奇同王光美在镜泊湖
刘少奇与王光美喜结良缘 1948年8月21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在西柏坡——中国北方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中,刘少奇与王光美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在战友们的祝贺声中结为了一生的伴侣。
他们在一起工作、生活了20多个年头。在工作中,王光美是刘少奇的得力助手 ,生活中,王光美既是刘少奇的心灵导师,又是一位受人赞誉的好妻子,好母亲。 王光美是1947年春被调回延安的,到延安不久,就认识了刘少奇。
王光美与刘少奇第一次见面,还是朱德元帅与夫人康克清在无意中制造的机会。当时,他们刚从北平来到延安不久,一天,王光美跟随同事们去拜访朱老总,康克清便提议他们一起去见见刘少奇。
图丨刘少奇与王光美合影
那时候王光美虽说没有见过刘少奇,但早闻其大名,便跟着他们一起去见了刘少奇,刘少奇见到大家也很开心,说了很多鼓舞斗志的话,并和他们一一握手。
离开时,刘少奇又与大家一一握手,因为王光美最年轻,职务最低,所以最后一个握手,也正是因此,两人握手的时间也长了一些。
王光美第一次听到刘少奇这个名字,是在自己还没有参加革命前,当时他从一位地下党员那里得到一本《论共产党员的休养》。
拿到这本小册子后,王光美反复读了好多遍,她真切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其实是有很多难处的,由此也让她对于写下这本小册子的作者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王光美一直都想一睹这位作者的“芳容”。没想到今天竟然在延安见到了刘少奇本人,他的形象也在王光美心中又高大了许多。
图丨王光美年轻时
能够见到刘少奇本人就已经出乎她的意料了,更让她不会想到的是,自己的之后的20多年,都将与这位自己曾十分崇拜的作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就这样,因为工作上的关系,两人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多,彼此也渐渐熟悉了起来,并逐渐产生了感情。
在此期间,刘少奇先后到王光美所在的单位参观了两次,还顺带参观了一下王光美的住处。
第一次来参观的时候,王光美还是和另外一个女同事一起住在一间小屋里,墙上挂了一些照片作为装点。第二次刘少奇再来参观的时候,王光美是一个人住,刘少奇来坐了坐,两人聊的还是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王光美突然接到通知,让她到刘少奇那里一趟。王光美以为是有什么急事找她,急匆匆的赶到刘少奇的住所,才发现并没有什么事情。
刘少奇见王光美来了,赶忙请她坐下,给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梨来递给她。王光美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刀,一边跟刘少奇聊天,一边削起了梨。
图丨左起:长子刘允斌、兄长刘云庭、刘少奇、女儿刘爱琴、刘云庭的儿子
刘少奇却被王光美削梨的刀法吸引住了,他心想,怎么可能有人能够做到削的整个梨的皮连在一起不断下来,这可是他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
刘少奇对王光美,一开始是充满了很多好奇的,他觉得这个北平来的女学生很不一样,不同于普通的女大学生。渐渐地,他越来越发现,他开始喜欢上了这个姑娘。而王光美呢,也从一开始对刘少奇的崇拜,变成了一种爱慕。
但刘少奇对于爱情的表达方式,却让王光美觉得十分奇怪。
刘少奇觉得,喜欢就要大胆追爱,所以他首先表达了自己对于王光美的喜欢,也坦白了自己年龄已经不小了,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有胃病,还有一些其他病症;工作也很忙,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家里还有5个孩子,孩子分别是多少岁。
图丨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同王光美在西柏坡结婚时合影
这些刘少奇全部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王光美,虽说王光美听得一头雾水,但是,他觉得眼前的这个人虽说可能不懂浪漫,但的的确确是个实在人。
就这样,两人由于共同的革命理想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1948年8月21日,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结为了终身伴侣。
他们并没有举办什么婚礼,也没有搞什么婚宴,只是叫来几位机关同志来到他们的住处一起吃了蛋糕,简单庆祝了一下。当天毛主席与周总理也在场。
婚后王光美就一直担任刘少奇的政治秘书。在与刘少奇生活的这些年,她一直默默无闻地照料着他的生活。
图丨刘少奇与王光美
作为刘少奇的妻子,革命伴侣,王光美当然希望自己可以多了解刘少奇一些,希望他可以多讲讲自己过去的革命故事,但刘少奇对此却从不提及。
王光美在后来回忆起来时说: “我作为一个满怀革命热情走进革命队伍的青年人,同少奇同志一起生活,在内心很自然地产生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想直接听他讲讲过去的革命经历。我渴望了解他。但是,他从来不讲自己过去的光荣历史,就连讲述别的同志过去的功绩涉及到他时,还是很少讲自己。对于我的多次要求,他的回答是:“不要从我的过去了解我,要从我今后的言行了解我。”因此,要完整地描绘出他,我力不胜任。但是我要说,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不过,刘少奇每次在讲明一些道理时,会说出一点自己的亲身经历。
一次,他在湖南省直和地市干部大会的讲话中,回忆起在安源的工作,讲述了自己与粤汉铁路工人之间的故事。从他简短的语言中,人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无论在哪里,他始终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中、组织中,从不会突出自己。
图丨1949年8月14日,刘少奇在莫斯科同在苏联学习的子女刘允斌、刘爱琴及朱德的女儿朱敏(右二)合影
妻子与助手 1963年,全国范围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展开,很多干部下乡去工作。当然刘少奇也希望王光美也能成为其中一员,以此来得到锻炼与提高。
当时刘少奇肺病再次复发,非常需要妻子留在身边照顾他。出于对刘少奇身体健康的考虑,大家都不同意王光美在这个时候离开刘少奇到基层去工作。
当支部书记把大家的意见告诉王光美后,她也觉得有道理。她告诉支部书记: “少奇同志现在身体状况是这个样子,我也不忍心马上离开他。”
但是,从工作关系上讲,王光美是刘少奇的下级。她知道刘少奇在对待工作上十分认真。所以,王光美感到自己不能跟刘少奇讲这些话。
这件事被周恩来知道了。他了解刘少奇的身体状况。当即决定:不仅王光美不能下基层,而且要她陪着刘少奇一块去北戴河疗养一段时间,以恢复刘少奇的身体。
因为得到周恩来的支持,这次王光美没去基层工作,她陪着刘少奇去北戴河疗养了一段时间。从北戴河回来后,刘少奇的身体果然有了好转。
然而,刘少奇当身体状况有所好转后,他再次提出让妻子王光美去基层工作的要求。
这次刘少奇有了准备,他首先做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希望自己的这个要求得到大家的支持与理解。
他告诉大家:“不要为我的健康担心,我会自己注意的。”同时,他还表示,一定要和身边工作人员配合好。孩子的教育及家务事它都能够承担。
为慎重地决定这件事,身边工作人员再次专门开了一个支部会。会上,王光美谈了自己的想法:
图丨1950年7月,刘少奇同儿子刘允若在北京玉泉山留影
“我决心到基层去工作一年,因为少奇同志一直鼓励我去,我同意少奇的意见。在春藕斋的一次舞会上,我向毛主席报告了准备到河北农村参加社教运动的事,毛主席听后高兴地说:‘好哇’。”
由于刘少奇的提议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加上王光美本人也愿意去基层,身边工作人员便积极配合王光美到基层工作。并表示照顾刘少奇同志的工作由他们来做,而且一定做好。
这年,刘少奇年届65岁,且身体多病,并时有发作。除此之外,刘少奇又因为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造成失眠症。常常是睡觉前先服安眠药,有时效果不明显。由于身体虚弱,有几次夜间上厕所时摔倒在地上。
针对这些情况,身边工作人员决定,自王光美离家去农村工作后,每天夜里都要派人在刘少奇的卧室门口值班,以防不测。
刘少奇知道后就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你们担心的问题很好解决,我直接睡地铺不就不会从床上摔下来了吗?”
果然,王光美临走的前一天,刘少奇叫工作人员拆了床架,把床垫放在地板上。从此,他每晚就睡在地铺上。
王光美下基层工作后,刘少奇担心地方上的同志会对她有特殊照顾,就特意为她改了名叫董朴。意思为懂得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这样决定后,刘少奇还不放心。他又反复嘱咐身边工作人员:“你们给光美写信就不要用她的真名而要用新改的名字。”
经过简短的准备,王光美就要出发了。刘少奇送妻子时掂掂捆好的行李卷和旅行包,笑着对王光美说:“好,轻装上阵,这样好哇!”
图丨刘少奇在为王光美拍照
刘少奇目送王光美走出大门。这时,王光美仍放心不下刘少奇的身体,她回过头来对工作人员说:“全拜托你们了, 全拜托你们了!”目光中含着无限的关切和担忧。
王光美到河北省后,安排在一个叫桃园的地方工作。3个月后,王光美给刘少奇寄来一封信,介绍了她在桃园工作的情况,同时还询问了刘少奇的身体状况和孩子们的学习情况。
刘少奇也给王光美回了信: “我和家中大小都好,望你不必挂念。自然你在月内能回家
一次,那是很好的,但是你如果工作很紧,抽不出身,推至下月回来,我也完全能够理解。一个人既然已上了前线,上 了战场,那就只能顾你那一头,我过去和现在,就常常是这样的,望你珍重。”
王光美收到信后,又回信给少奇: “本想按你说的回家看看,但工作已进入紧张阶段,难以抽身。”
图丨周总理
在刘少奇的大力支持下,王光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她以一位普通工作人员的身份在工作中吃苦在先,积极肯干。和农民一道挑水、扫街、下地干活,得到大家的好评。
这次下基层后,直到1964年春,王光美才抽出时间回家一趟,看望刘少奇跟孩子们。
这次回家没住多长时间,王光美又回到基层。在全身心工作的同时,自然时刻牵挂着刘少奇的身体。经常写信叮嘱他要保重身体,刘少奇则总是安慰她,让她放心地工作。
叮嘱归叮嘱,刘少奇仍照常不分白天黑夜地忘我工作着。因为身体本来就不好,加上过度劳累,刘少奇又生病了。
这次患感冒,持续的高烧,使刘少奇四肢乏力,头晕目眩。本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应当休息、治病。但刘少奇特殊的地位,不允许他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喘息。
图丨1962年七千人大会期间毛主席刘少奇同志周总理朱德同志邓小平同志陈云同志在会场
他仍然带病坚持着工作。为了不使自己生病的消息传出去而让毛主席、周总理担心,不让妻子在远方分心,刘少奇警告工作人员说:“任何人不能对外说我病了!”
就这样,刘少奇虽身患重病,但仍不停地工作.....
有一天,周恩来总理处送来一份文件,是关于安排刘少奇接见外宾的事。
到这时,刘少奇生病的消息就再也无法保密了。因为,患重病的刘少奇不能接见外宾,这种情况不能不报告周总理办公室。
听了秘书的汇报,周恩来知道刘少奇病了。于是便急匆匆赶来看望。
周恩来向工作人员:“少奇同志的病情怎么样?”
工作人员把周恩来引到刘少奇的卧室。周恩来一看,原来刘少奇睡的是地铺。便问:“这是怎么回事?”卫士老老实实地向周恩来汇报了事情的经过。
周恩来一把握住半趟在地铺上的刘少奇滚烫的手说:“这怎么行啊?”
“你这么忙,不该为我而耽误了工作。”刘少奇对周恩来说道。
“为啥不让秘书早告诉我呢?”周恩来带有几分责备地说。“这几天你在病中还坚持看了那么多文件。请你好好休息,外事方面的活动我已作了安排,你不必挂念了。”
告别了刘少奇,周总理严肃地责问卫士:“少奇同志病成这样,你们怎么不请王光美回来?”
图丨1966年秋,刘少奇、王光美同小女儿潇潇在中南海家中
卫士解释称是因为少奇同志不想打扰王光美的工作。周总理思考了一会儿,觉得还是要让王光美回来一趟。
刘少奇身边的工作人员按照周总理的指示,给王光美打去了电话,如实讲述了刘少奇现在的身体状况,并说周总理让她回来一趟。
王光美连夜赶回,看到刘少奇虚弱地躺在床上,不由得落下眼泪。这天,她一眼都没有合,一直陪伴在刘少奇身边。
周总理打来电话,询问了王光美是否已回来,刘少奇的烧退了没。并叮嘱王光美道:少奇同志不恢复健康,你不能离开他。
但后来两人还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分开。1969年刘少奇去世,1980年于北京人民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追悼会,刘少奇的很多家属、亲属都来到了现场。
图丨胡志明到刘少奇家中作客
瞻仰毛主席故居 作为刘少奇的妻子和得力助手,夫妻之间的感情之深,最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对于他们夫妻俩的感情,毛主席曾说:“也许,珍藏在他们心中的那份温情才是最宝贵的。”
王光美与刘少奇的婚礼,就是在毛主席的见证下进行的,后来王光美回忆起来时还说:“我和少奇同志结婚,毛主席与周总理亲自登门祝贺。”
对于王光美,毛主席的评价是:不尚空谈,注重实干是她一贯的处世原则。而王光美却说,这都是毛主席带给自己的影响,是毛主席教会了她,什么叫做不图名誉,不任虚职,实实在在做工作。
图丨毛主席
这种影响一直伴随了王光美的一生,晚年时期,她担任“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但她不拿组委会一分钱工资,是真正的“幸福工程”义务打工者。
王光美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名言,她义无反顾的投身到工作中,用自己丰富的政治智慧,忘我的工作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带领且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1983年,王光美参加刘少奇同志诞生85周年的纪念活动后,还特地去韶山瞻仰了毛主席故居。
时隔22年,再次来到毛主席故居,一切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又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临走前,王光美站在毛主席故居前站的笔直,留下一句话:“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 图丨毛主席故居
晚年时期的王光美,常常带着自己的孩子去拜访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并给予帮助。这让李讷十分感动,也常常会带一些生活用品去看望王光美。
在王光美的教导下,刘少奇的后代与毛主席的后代关系往来十分密切,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聊过去的故事。
李讷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跟光美奶奶在一起,她总是在细心地体察着别人的感受,让你时刻都能感受到她那无微不至的呵护与关心。” 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于北京病逝,享年85岁。但她一生爱国爱民,胸怀坦荡,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