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佳作赏析] 《一路兵歌》:一部壮怀激烈的军旅“音乐散文”

[复制链接]
积分

380

威望

321

贡献

25

军功
积分
826

军衔

海军中尉

佩饰

海军胸标营区通行证副连职资历章

任职
  
  
  部别:
舰艇二支队
  部门:
301护卫舰
  子部门:
机电部
  职务:
副机电长
  

注册时间
2020-8-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8 02:3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深陷于长篇散文《一路兵歌》的字里行间,当然不只是缘于自己喜爱兵歌之故。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貌似本真原初的生活描摹里,苦心追寻一种如梦如幻的诗性表达。
文本通篇燃烧着红色军旅的铁血激情,涌动着壮怀激烈的英雄豪气,闪烁着照亮历史的思想光芒,暗伏着太多的创作玄机,令人深感折服,读之回味无穷。
作者冯紫英先生视《一路兵歌》是一部“音乐散文”,并言:“不仅其标题均为歌剧音乐术语,其文思、文章的情节发展、语言均以音乐的旋律展开、融合。”


其实,这部作品绝不是一部为写兵歌而只写兵歌的“音乐散文”,在当下散文创作实践中,无疑是一部有新追求新变化的精品力作,深怀作者超拔的艺术“野心”。
作者凭借自己长期的部队生活,深受军旅音乐的熏沐与陶冶,独具慧眼寻找到“兵歌”这一独特题材,犹如寻见一口打通军营文化的历史深井,深悟到在“铁打的营盘”与“流水的兵”之间,存在着人性与历史的某种关联,而这正是军旅音乐深沉的功能特质所在。


正如边塞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透释出对将士战死疆场无比清醒背后强装洒脱的蚀骨之痛。
又如《十送红军》:“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雨绵绵秋风寒;树树梧桐叶落尽,愁绪万千压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所表达出革命红军和穷苦百姓的鱼水深情,歌之吟之无不感之泣之。


又恰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开头所唱:“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军营生活自古就是整齐划一铁板一块的严肃生活,纪律严明,作风严厉,崇尚“团结就是力量”的集体主义精神,必然压抑了一些个性的张扬,而音乐正好可充当调节军营生活严肃紧张的润滑剂和抚慰心灵的良方。
文中这样写道:“战友们坦荡着呢,胜也唱,输也唱,高兴也唱,失意也唱,每个歌唱者面带微笑,放声高歌。战士们的歌唱,不是为了让你欣赏,不是为了让你聆听,他只是在唱,在唱一种情绪,在表达一种精神,与其说是在拉歌,不如说是在喊歌,与其说是在比赛,不如说是生活的常态,是周末的一次会餐,是大包子,是红烧肉……热爱与激情,宣泄和倾诉,一起迸发,响遏行云……”


因此,透过对兵歌的解读,往往能窥探到军人最隐蔽的情思和渴望,触摸到人心最脆弱最柔软的地方。正如文中引述的兵歌《说句心里话》所唱:“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梦中的她!”
《文心雕龙·情采篇》云:“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确实,文发于心,贵乎情,作者巧妙地通过述写“兵歌”这一独特题材,成功突破真实场域中军旅生活日常艰辛与刻板的束缚,从而让自己的文字直抵心灵,拨响人性深处那缕幽微而敏感的情丝魂弦。


《一路兵歌》以音乐题材作为笔下的述写对象,试图打破文学与音乐的疆域,无疑是一次跨界的创作尝试。
阅读类似题材,就是作者所谓的“音乐散文”,大都是以某一部音乐作品,从鉴赏美学和文化内涵等传统视角展开阐释。《一路兵歌》则另辟蹊径,层次安排上以“序曲”“幕间曲”“合唱”“咏叹调一”“咏叙调”“咏叹调二”“重唱”“朗诵调”八个章节形成了文本类似交响曲谱的整体框架,结构上正如作者自云:“一条写‘兵’的生活,一条写军旅歌曲的发展,既并又合,相互交融。”
犹如两条一真一幻、虚实相对的乐曲旋律,与其说是在码字写文章,还不如说是以文字为音符,在叙写一曲英雄的赞歌,以笔为喉,仰天长啸,放歌一曲“铁马冰河如梦来”。


为让作品内容在细节描写上更加丰满,作者还巧妙地借鉴了传统小说创作的叙事手法和白描技法,通过对一位叫“冯兵”的无名士兵军旅生活点滴成长史的真实写照,让这部四万多字的长篇散文找到一个现实土壤的根基和依托,而不致陷入形而上的虚无表达。
作为当下一篇荣获冰心散文奖的优秀之作,自然也一定吸收了诸多新散文创作技法的集大成者。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作品的互文性叙述特点。在《一路兵歌》里,作者最明显的技法就是通过直接摘引歌词,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歌词内涵相融合,从而更加凸现笔下的意象,打动读者,产生共鸣。


譬如作者为了论述歌声如同“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她可以保国土,可以唤醒民众,而且还可以粉碎敌人”这一观点,叙述了1932年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一个营在八里滩石头牛和国民党杂牌军刁团长的部队一场惊险的遭遇战。
最后的结局竟然是红军的六个宣传队员通过在阵地上大声演唱一首感化白军的歌曲,而大获全胜。他们唱的是:“人间痛苦数白军,受的痛苦说不尽,士兵呀你可伤心?伤心!伤心!我说来两眼泪纷纷。”这样的互文性兼具故事性和情感性,读来倍觉走心。


《一路兵歌》在文本结构上虽说是通过一实(“兵”的生活)一虚(军旅歌曲发展史)的两条线索或交织或平行展开的,但最终定型的文本呈现,却是一种多元化的表达。犹如一张巨大的语词之网,似乎每一段词句都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又互为关联,好似大地上的沟壑与皱褶,纵横交错,缠绕勾连,如一团活力暗涌,孕育着无限生机的生命之胚。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听觉的声音艺术,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如梦如幻,混沌模糊的。《一路兵歌》的作者似乎就是尝试用各种文学创作手法与技巧,渴望将中国革命军旅音乐发展史里最动人的旋律凝固于字里行间,完美呈现给读者。


混沌艺境作为一种极高的美学境界,在《一路兵歌》中得到深刻体现,这既是文学和音乐“合谋”的成功,亦是作者在对传统的坚守中不断致力于创新的辛勤回报。
《一路兵歌》就语言风格来看,的确是如作者本人所言,朴实如话,精练简洁。作者似乎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深知谋天下者,又何必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也难怪作者甚至写下一句诗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生追寻终有期,浩浩军歌无尽时。”

原创2020-08-17 17:38·人民海军


作者:魏佳敏
深陷于长篇散文《一路兵歌》的字里行间,当然不只是缘于自己喜爱兵歌之故。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貌似本真原初的生活描摹里,苦心追寻一种如梦如幻的诗性表达。
文本通篇燃烧着红色军旅的铁血激情,涌动着壮怀激烈的英雄豪气,闪烁着照亮历史的思想光芒,暗伏着太多的创作玄机,令人深感折服,读之回味无穷。
作者冯紫英先生视《一路兵歌》是一部“音乐散文”,并言:“不仅其标题均为歌剧音乐术语,其文思、文章的情节发展、语言均以音乐的旋律展开、融合。”


其实,这部作品绝不是一部为写兵歌而只写兵歌的“音乐散文”,在当下散文创作实践中,无疑是一部有新追求新变化的精品力作,深怀作者超拔的艺术“野心”。
作者凭借自己长期的部队生活,深受军旅音乐的熏沐与陶冶,独具慧眼寻找到“兵歌”这一独特题材,犹如寻见一口打通军营文化的历史深井,深悟到在“铁打的营盘”与“流水的兵”之间,存在着人性与历史的某种关联,而这正是军旅音乐深沉的功能特质所在。


正如边塞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所透释出对将士战死疆场无比清醒背后强装洒脱的蚀骨之痛。
又如《十送红军》:“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雨绵绵秋风寒;树树梧桐叶落尽,愁绪万千压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所表达出革命红军和穷苦百姓的鱼水深情,歌之吟之无不感之泣之。


又恰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开头所唱:“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军营生活自古就是整齐划一铁板一块的严肃生活,纪律严明,作风严厉,崇尚“团结就是力量”的集体主义精神,必然压抑了一些个性的张扬,而音乐正好可充当调节军营生活严肃紧张的润滑剂和抚慰心灵的良方。
文中这样写道:“战友们坦荡着呢,胜也唱,输也唱,高兴也唱,失意也唱,每个歌唱者面带微笑,放声高歌。战士们的歌唱,不是为了让你欣赏,不是为了让你聆听,他只是在唱,在唱一种情绪,在表达一种精神,与其说是在拉歌,不如说是在喊歌,与其说是在比赛,不如说是生活的常态,是周末的一次会餐,是大包子,是红烧肉……热爱与激情,宣泄和倾诉,一起迸发,响遏行云……”


因此,透过对兵歌的解读,往往能窥探到军人最隐蔽的情思和渴望,触摸到人心最脆弱最柔软的地方。正如文中引述的兵歌《说句心里话》所唱:“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梦中的她!”
《文心雕龙·情采篇》云:“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确实,文发于心,贵乎情,作者巧妙地通过述写“兵歌”这一独特题材,成功突破真实场域中军旅生活日常艰辛与刻板的束缚,从而让自己的文字直抵心灵,拨响人性深处那缕幽微而敏感的情丝魂弦。


《一路兵歌》以音乐题材作为笔下的述写对象,试图打破文学与音乐的疆域,无疑是一次跨界的创作尝试。
阅读类似题材,就是作者所谓的“音乐散文”,大都是以某一部音乐作品,从鉴赏美学和文化内涵等传统视角展开阐释。《一路兵歌》则另辟蹊径,层次安排上以“序曲”“幕间曲”“合唱”“咏叹调一”“咏叙调”“咏叹调二”“重唱”“朗诵调”八个章节形成了文本类似交响曲谱的整体框架,结构上正如作者自云:“一条写‘兵’的生活,一条写军旅歌曲的发展,既并又合,相互交融。”
犹如两条一真一幻、虚实相对的乐曲旋律,与其说是在码字写文章,还不如说是以文字为音符,在叙写一曲英雄的赞歌,以笔为喉,仰天长啸,放歌一曲“铁马冰河如梦来”。


为让作品内容在细节描写上更加丰满,作者还巧妙地借鉴了传统小说创作的叙事手法和白描技法,通过对一位叫“冯兵”的无名士兵军旅生活点滴成长史的真实写照,让这部四万多字的长篇散文找到一个现实土壤的根基和依托,而不致陷入形而上的虚无表达。
作为当下一篇荣获冰心散文奖的优秀之作,自然也一定吸收了诸多新散文创作技法的集大成者。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作品的互文性叙述特点。在《一路兵歌》里,作者最明显的技法就是通过直接摘引歌词,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歌词内涵相融合,从而更加凸现笔下的意象,打动读者,产生共鸣。


譬如作者为了论述歌声如同“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她可以保国土,可以唤醒民众,而且还可以粉碎敌人”这一观点,叙述了1932年红四方面军十二师一个营在八里滩石头牛和国民党杂牌军刁团长的部队一场惊险的遭遇战。
最后的结局竟然是红军的六个宣传队员通过在阵地上大声演唱一首感化白军的歌曲,而大获全胜。他们唱的是:“人间痛苦数白军,受的痛苦说不尽,士兵呀你可伤心?伤心!伤心!我说来两眼泪纷纷。”这样的互文性兼具故事性和情感性,读来倍觉走心。


《一路兵歌》在文本结构上虽说是通过一实(“兵”的生活)一虚(军旅歌曲发展史)的两条线索或交织或平行展开的,但最终定型的文本呈现,却是一种多元化的表达。犹如一张巨大的语词之网,似乎每一段词句都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又互为关联,好似大地上的沟壑与皱褶,纵横交错,缠绕勾连,如一团活力暗涌,孕育着无限生机的生命之胚。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听觉的声音艺术,给人的印象永远是如梦如幻,混沌模糊的。《一路兵歌》的作者似乎就是尝试用各种文学创作手法与技巧,渴望将中国革命军旅音乐发展史里最动人的旋律凝固于字里行间,完美呈现给读者。


混沌艺境作为一种极高的美学境界,在《一路兵歌》中得到深刻体现,这既是文学和音乐“合谋”的成功,亦是作者在对传统的坚守中不断致力于创新的辛勤回报。
《一路兵歌》就语言风格来看,的确是如作者本人所言,朴实如话,精练简洁。作者似乎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深知谋天下者,又何必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也难怪作者甚至写下一句诗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生追寻终有期,浩浩军歌无尽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11-25 02:56 , Processed in 0.0729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