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综合评论] 大陆为何总是演习,迟迟不进攻台湾?看看金门岛战役就知道了!

[复制链接]
积分

1万

威望

8555

贡献

566

军功
积分
21577

级别

三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优秀指挥员最高贡献奖华武建站勋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嘉奖章93活动勋章抗战纪念章红军臂章蓝军臂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董事
  
  部门:
论坛管委会
  子部门:
本部
  职务:
常务副主任
  

注册时间
2020-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陆为何总是演习,迟迟不进攻台湾?看看金门岛战役就知道了!

2025-02-04 00:02

2024年对于台湾当局来说是胆战心惊的一年,一次接一次的“联合利剑”演习,让台湾当局真正意识到了与大陆之间在军事实力上的差距,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决心。
正如国台办发言人在记者会上的回应,“联合利剑”演习正是针对台湾当局编造的“台独”言论,是对“台独”分裂势力谋“独”挑衅的有力震慑,最重要的是演习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之举。”


随着我们的队伍在台海上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不少人在充满了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既然我们进行了如此频繁的演习,是不是意味着收复台湾的日子就要到了。
还有人认为既然我们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什么迟迟没能收服台湾,究竟是在忌惮谁?

金门岛的教训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存在了。时间首先要回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在10月24日我们的解放军就在金门岛发起了进攻作战。当时从上到下都信心满满,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解放台湾的能力,于是发起了这次作战。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次战争居然成为了整个解放战争中“最悲壮、牺牲最惨烈、教训最深刻”的一次战斗。回顾金门岛战役,在战争初期,我们的优势还是很明显,对敌人的进攻也很顺利,但是因为我们各方面准备不足导致后续局势发生了扭转。
在战斗正酣的时候,国民党军队已经充分发挥其了海空优势,“把战役打成了一场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但是我们却缺乏这方面的认识。金门的位置比较特殊,它虽然距离大陆不远,但是这里水深浪大,气候比较难预测。
当时国民党集中了很多力量在金门周围,支援快速,很快就占据了优势。但看我们的队伍,因为之前的战斗基本都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且有些将领对于金门的战斗过于乐观,甚至有些轻敌。


我们的支援只能依靠渡船来实现,而且在渡船登岛的时候暴露出相当多的问题,比如有些战士不识水性,很多战士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海。
于是在海上遇到各种天气问题的时候,应对乏术,而且渡船作战经验根本不足,甚至不知道船只的运载能力,在渡船上装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原来当时有将领认为此战一定会获胜,完全没考虑到战斗策略。
当时我们拥有的船只十分紧张,运送战士都不够,却在船上准备了很多没用的东西,比如新印制的人民币、准备在庆功宴上吃的肥猪、还有很多办公桌椅,据说是为了能够在战争结束后新政权可以马上工作。


后来国民党军队马上将目标对准运送登岛战士的船只,后方的船只都被封锁住了,导致援军迟迟不到,那些办公桌椅等物品在战场上也成为了废品。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金门岛的面积狭小,在我们的队伍登岛之前,国民党军队就已经“形成了空前巨大的兵力密度”,同样是因为太过自信乐观,一些将领认为金门“不过弹丸之地,何惧之有?”
但实际到了战场上,因为作战地域狭小,加上国民党军队密度如此之大,优势自然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种种原因导致了金门岛战役的失败,之所以说这场战斗惨烈,是因为最后参与战斗的解放军战士们没有一个人可以回到大陆,牺牲的有3000多人,伤残、被俘的有7000多人,而国民党军队伤亡的人数才3000多人。
这场战斗的教训是深刻的,到今天还在讨论这场战役,是因为它十分特殊。刘亚楼将军在战后反思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台湾是放大的金门”。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句话包含着很深的含义,我们在金门岛的失利,是不是也意味着如果我们对台湾作战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金门是放大的台湾”不少专家都认为金门岛战役和台海作战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标准的渡海夺岛”作战。


那么在新时代“台湾就是放大的金门”显然有了更多的警示意味,不断在提醒着我们对于台湾的作战要更加的慎重。虽然国家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我们对于台海作战已经进行了多次模拟演习,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有些专家提到,“海峡对岸,台湾看似是一座孤岛,但是临近的美日强敌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加入战团”,对于这一问题,就要回到第二个时间点——1958年。
1958年的金门炮战被称为“第二次台海危机”,这场由毛主席亲自谋划指挥的炮战对于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智慧。在金门炮战之前,大陆方面曾经向台湾当局提出过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但是蒋介石没有同意。
最重要的是,在炮战之前,也就是在1954年,美国和台湾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自此之后台湾当局认为美国是自己的靠山,于是开始对大陆进行骚扰破坏活动。而美国从1957年对于台湾问题的干预不断加深,不仅纵容台湾当局对大陆的种种行动,而且甚至宣扬起了所谓“划峡而治”、“两个中国”的主张。


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海进行军事演习,并且出动战机对大陆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在这样的局势下,毛主席决定利用炮击金门的方法将金门封锁起来。
首先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美国警告。当时美国四面出击,一边掺和台湾问题,一边出兵黎巴嫩,搅乱了中东的局势。
毛主席决定炮击金门后,主要是给美国警告,同时也在支持中东地区人民的斗争。其次就是要给蒋介石当局以惩戒。最后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炮击的方式来推测出究竟美国和台湾当局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有没有包含金门等地。
当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之后,原本被拖延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也很快恢复了。美国发表声明称一边要预备协防金门等地,一边喊话表示愿意与大陆进行谈判。


虽然美国舰队开始给国民党军舰护航,但是当解放军攻打国民党舰队后,美国舰队马上停止了护航,掉头就跑。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美可以协防金、马,但并不坚决,而是相机行事”。

新的时代新的斗争
美国后来的种种反应也表明了他们并不想要卷入到战争当时,并且也不想要承担“保卫金、马等岛屿的法律义务”。
只不过想要利用这样的行为,打成所谓的“划峡而治”、“两个中国”的企图,最重要的是看到了在这件事上,美国和台湾当局对于金门、马祖问题上存在分歧,且有些事后存在着矛盾。
于是毛主席调整了策略,准备继续争取与国民党谈判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其实从这两次对金门作战就能看出答案,为何我们军事实力增强了却迟迟没有收服台湾。从金门岛战役中我们要看到对台作战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现在台湾当局作战能力远不如六七十年前,但是我们仍然不能轻敌。
我们不断用演习来模拟登岛作战,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我们要面对很多无法预测的问题。比如美国的反应和态度,正如金门炮战中我们得到的经验,对待美国要学会利用智慧,而不是硬碰硬。
毛主席用炮击金门的方式就能让美国马上重启会谈,表达与我们继续谈判的意愿,并且挑起了台湾当局和美国的矛盾,这样的策略正是我们要继续学习和继承的。
如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我们与美国的斗争也呈现了新的形式,如果战争一旦开启,影响的是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与台湾本是同根生,同室操戈是我们最不想要见到的情形。
正如金门岛战役的时候发生的一个故事,在战争结束后,一对分别多年的亲兄弟在战场上相见了,“一个是等待嘉奖的勇士,一个却是即将被收押的战俘,四目相对,泪如泉涌。”
这样的情形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两岸民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斩不断的血缘,当战争来临的时候,最痛苦的莫过于普通民众。



借用台湾《联合报》的一条评论:“台湾如因应不当而卷入战争之中,其灾难将大过俄乌冲突数倍,超越八二三战役更难以数计。评论期盼执政者以救民之心,悯人之情,顺民之意,促进两岸和平,‘否则大动干戈,玉石俱焚,非两岸同胞之所愿,能不慎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5-2-5 23:58 , Processed in 0.08382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