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魏升故居——龙华镇金建村后厝,见到了这四块被精心保存下来的雕版。这些雕版长30厘米、宽25厘米,正反两面都刻有精致的楷书。从雕版页面中缝看,书名是《壮烈志》;从页面内容看,是魏升将军的生平事迹记载,但只有四张八页。
雕版的收藏人林兰烟,是魏升故居董事会负责人,也是魏升将军嫡系子孙的妻子。她说,《壮烈志》雕版原来一共100余块,然而年代久远多有遗失,保存至今的只有这四块了。 “《壮烈志》记载许多珍贵史料,在我县历代的县志中都找不到,它的发现有重大的史学研究价值。”郑秋鉴告诉记者。仙游民间盛传魏升父子抗倭事迹,但没有史料可供考证,难免错讹互见。如今,在我县失传近百年的《壮烈志》得以重见天日,从而较为全面而且权威再现魏升及魏家军抗倭事迹。 据介绍,今年3月,郑秋鉴和一众专家学者来到魏升故居,参加魏升暨魏家军抗倭文化研讨会。其中这四块雕版及雕版上的内容,引起了与会专家的极大关注。他们向县档案馆、图书馆等相关方面咨询,努力寻找印本,作为研究魏升将军的主要资料。 然而几乎翻遍我县所有的史料档案,也没有这本《壮烈志》。郑秋鉴没有放弃,通过坚持不懈的搜寻,终于在国家图书馆藏书目录中查获《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简称《壮烈志》)。 据介绍,《壮烈志》全书五万余字、共235面,分为二卷,上卷是魏升从出生至战死的分年生平事迹记载,下卷是身后祭祀、显灵和诔文及文案,内容详尽丰富,是一部重要古籍。书首是时任仙游县令侯绍岐撰写的序言,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 记者了解到,目前,《壮烈志》已得到林龙江文化研究会的点校整理,并印刷重刊。 魏升,何许人也? 魏升(1460~1517年),生于明朝成化初年,仁德里黄花(今龙华镇金建村后厝)人,秉性刚直,自幼练得一身好武艺。当时倭寇、盗贼屡次侵犯仙游,而官府没有财力供养军队。为保境安民,魏升组织起规模几百人的乡兵,不领军饷,农闲训练、战时召集,英勇抗击倭寇。魏升成为仙游地区抗倭的主力,被称为魏家军,在抗倭历史上,比戚继光早了40多年。 据记载,正德十三年(1518年),倭寇突然进犯仙游,刚刚凯旋回乡的魏升来不及组织兵马,只带其子魏瑞周等十余人赴援,与敌奋战。敌众我寡,魏瑞周被倭寇砍下头颅,但他无头尸身仍坐在马上继续冲杀,倭寇惧其神勇而退兵。这一仗,魏升身负重伤,因伤势过重,9日后卒于家中,不到50岁。魏升逝后,官府在仙游县城城内街建壮烈祠奉祀,以彰胜迹。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戚继光来仙抗倭时,特地去壮烈祠吊祭。如今,魏升故居还保留有明朝天启年间的壮烈祠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