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本斋(1902-1944年),字守清,河北省献县人。回族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华民族的抗日英雄。1937年,组织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回民教导总队队民,八路军三纵队回民支队司令员。
马本斋1902年2月10日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回族家庭,父亲马永长是个老实的庄稼汉,母亲白文冠,是有名的贤妻良母。马本斋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哥哥守朋, 三弟进波,四弟早年夭折。他4岁时就跟着大人下地挖野菜,不到10岁就下地帮着父母干活。母亲常给他讲中国历史上爱国者的故事,使他从小就懂得做人要有志气,要替黎民百姓效力的道理。
1912年春天,母亲见儿子聪明有志,便借了一点钱,把他送进木村私垫里读书。从此,马家有了第一个读书人。可是,他只读了两年多的私垫,便因家贫而被迫辍学。16岁那年,洪水冲毁了他的家园,他被迫随父亲背井离乡,先在张家口一家饭馆当了三年学徒,以后又到内蒙古多伦替牧主放马。1921年流落到东北,参加了东北军。3年后,被送进东北“讲武堂”学习军事。期满毕业后升任排长,随奉军入关,相继擢升为团长,驻山东牟平一带。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具有拳拳爱国之心的马本斋怒火中烧,要求率部抗日,可是,上司却以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训令拒绝。马本斋感慨良多,夜不能眠。1932年10月,他毅然弃官离队,解甲归田,回到了久别的故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日寇向我内地大举进攻。8月间,日寇的铁蹄踏到了马本斋的家乡东辛庄,日本鬼子一进村就杀死了阿訇和马本斋的大舟马守朋, 抢走了村里的鸡鸭牛羊。马本斋时年35岁,血气方刚,他而对倒在血泊里的亲人尸体,望着乡亲们,斩钉截铁地喊道:“血债要用血来还!”
1937年8月30日上午,东辛庄的清真寺里蜂拥而至的男女老少,个个摩拳擦掌,义愤填膺。头罩羊肚子手巾,袖挽过肘的马本斋走上大殿台阶,挥动两只粗壮有力的大手,高声说道:“乡亲们,日本鬼子想消灭咱中华民族,灭绝人性,无恶不作。 咱们要活下去,要抱成团儿跟鬼子干!愿意跟我马本斋拉队伍打日本的,到那边报名去! ”他手指着东墙边,东墙根儿呼啦啦站起了一溜儿青壮年汉子。“我报名!”“我参加!”“我愿同本斋哥一起打鬼子!” 一阵阵呐喊声,在清真寺的上空久久回荡。
在马本斋的倡导下,许多人把家里藏着的长矛、单刀、流星锤以及打兔子用的火枪都献了出来。马本斋集合队伍齐声宣晳:"国难当头,日寇杀我父老,穆斯林大义大勇,为国为民,讨还血债,报仇雪恨,死而无怨!”在高涨的爱国气氛中,由70名回族兄弟组成的“回民义勇队”宣告成立,马本斋被推举为义勇队队长。
回民义勇队的大旗惊动了四乡,有人劝马本斋投靠国民党,也有人企图引诱他给日本侵略者当走狗。马本斋不受威胁利诱,义正词严地痛斥这帮无耻之徒,他严正声明:“我拉队伍只认一个理儿,就是抗日救国!"秋后,他就率领回民义勇队开赴抗日杀敌的战场,在沧(州)河(间)公路上打翻了日军的军用卡车,在子牙河河畔,狙击下乡骚扰的汉奸队伍……
1938年春,10000多名日伪军对冀中平原进行残酷的“扫荡",清明节的第二天, 200多日伪军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向东辛庄冲来。马本斋率领义勇队战士奋勇抗击, 但因人少力单,被围在芦苇塘里。危难时刻,八路军某团的郭陆顺同志带领部队击退了敌人,救了回民义勇队。马本斋十分感激这支八路军英雄部队,他感到“水浅掀不起大浪,孤军作战很难战胜敌人”。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救国的队伍。于是,立即派三弟马进波同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建国会取得联系。回民抗日救国会主任刘文正根据河北游击军司令员孟庆山的指示,来到东辛庄宣讲《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抗日统一战线政策。马木斋听后深受教育和感动,遂率领回民义勇队参加了八路军,并在刘文正的帮助下,在河间城进行了整训,扩编为有200多人的回民教导队。同年7月,吕正操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与马本斋的队伍合并,成立了八路军萁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
马本斋在革命斗争中深深感受到共产党的伟大,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出身于穷回回,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但我有一颗对党对人民赤诚的心,有一腔殷红的热血,有一个粗壮的七尺身躯。我甘心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 1938年10月,马本斋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7月,回民教导总队编入野战部队,改称“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郭陆顺任政治委员。郭陆顺是位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 作风民主,作战勇敢,指挥有方,体贴战士,深得广大指战员的敬重。马本斋高兴地说:“党给我们回民支队派政委,是把我们与老红军、老八路一样看待了。我们要把老红军的好作风学过来,部队就能建成打不烂、拖不培的铁军!"马本斋带头学习老红军的光荣传统,一扫旧军人的不良习气,部队为他备的小灶,他不吃,坚持同战士一个锅里搅马勺;为他备的战马他不骑,让给伤员或有病的战士骑。为了照 顾回民支队的特殊性,部队请了阿訇,允许回民战士到淸真寺做礼拜,过回民节日,这样,回民支队在回民村庄的影响极好。回民支队真正成了回民的子弟兵,取得了 广大回族群众的大力支持。
回民支队在党的领导下得到了新生,愈战愈强。马本斋与郭陆顺亲密合作,带领回民支队开辟了无极、藁城抗日根据地,收复了白洋淀地区的大片失地,打遍了整个冀中平原。仅1938年的几个月间就进行了几十次战斗,毙伤日军五百多人,破坏铁路多处,颠覆火车几十次,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部队迅速成为萁中军区比较早 的一支精锐野战部队。1914年夏,回民支队奉命东进,再次回到子牙河河畔,他们时常出入于青纱帐里伏击敌人,还展开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出其不意地送鬼子回“老家”;有时则大摆迷魂阵、推磨阵、麻雀阵,搞得敌人晕头转向,临死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他们围景和,拿佛庄,打泊镇,攻大城,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敌人曾集结四千多人的兵力,对子牙河三角地带反复“扫荡”,回民支队战斗一个半月,把敌人拖得筋疲力尽,最后不得不乖乖地撤了回去。回民支队与敌军山本联队是死对头,当1938年年底至1939年年初,日寇对冀中进行军事围攻时,敌军山本联队的任务是向我河间进攻,马本斋就带领回民支队狠狠地打击山本联队。当山本联队占领河间后,马本斋又率领回民支队在河间城外不断地打击敌人,死死拖住敌人不放。山本不服输,气急败坏地给马本斋写了封恐吓信:“有你马木斋就没有我山本,有我山本就没有你马本斋……”马本斋针锋相对地回敬他一信:"有你山本就没有我马本斋,有我马本斋就没有你山本!……"结果马本斋指挥回民支队把山本联队打得狼狈逃窜,山本给各据点的敌军下命令说:"百人以下的部队,不准走出据点的大门“。
日酋山本用武力和恐吓无法战胜马本斋,便又生一计,他们知道马本斋是个孝子,企图抓住马本斋的母亲,再逼马本斋就范。敌人几次到东辛庄搜捕都扑空了。1941年的农历七月初五,由叛徒哈少甫出谋划策,敌人趁回民支队转移韩村时,纠集了500余名日伪军,分三路包围了东辛庄。他们把村民驱赶到清真寺前,指名道姓要抓马本斋的母亲,并当场打死了三个村民,还继续用酷刑折磨其他乡亲,逼问马母下落。黄昏,马母与另外一批群众被敌人押进村里。马老太太不顾个人安危,为救乡亲挺身而出,被敌人抓住,押送到河间城日军宪兵队。敌人软硬兼施,威逼马老太太给儿子写劝降信,遭到马母痛斥。马母绝食七日,于1941年9月7日,壮烈牺牲。母亲殉国,马本斋心如刀割,他向母亲宣誓:“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
1942年5月1日,日本鬼子对黄中地区进行疯狂的大扫荡,为保存革命力量,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眺出包围圈,奉命转移到范(县)观(城)濮(阳)地区,战斗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配合山东根据地军民,取得了1943年夏季战役的重大胜利。这年秋天, 马本斋率部到魯西南,粉碎了日军一个骑兵旅团的秋季“扫荡”。马本斋又于11月16日参加了著名的八公桥战斗,以“牛刀子钻心”的战术,一举将伪孙良诚部全歼, 取得了反蚕食斗争的巨大胜利。冀兽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盛赞马本斋是"后起的天才军事家”。
1944年1月,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电报,调回民支队去延安执行新任务。此时,马本斋颈后生毒疮引发肺炎,医治无效,2月7曰与世长辞,安葬在山东莘县张魯集, 终年43岁。
1944年3月17日,党中央在延安为马本斋同志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 周恩来、朱德以及各界代表送了挽联。
毛泽东主席赠挽:“马本斋同志不死。”
周恩来副主席赠挽:"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朱德总司令赠挽:“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