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近代史] 北京军区大院:小型“社会”,孩子按资排辈?大院中的潜规则。

[复制链接]
积分

1万

威望

8505

贡献

566

军功
积分
21448

级别

三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优秀指挥员华武建站勋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嘉奖章93活动勋章抗战纪念章红军臂章蓝军臂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董事
  
  部门:
论坛管委会
  子部门:
顾问司
  职务:
副主任
  兼任:
司长

注册时间
2020-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16 17:1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1-3-16 17:18 编辑

北京军区大院:小型“社会”,孩子按资排辈?大院中的潜规则。

原创史局   2021-03-15  18:25:42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人们都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这对人们的言行进行了限制,同时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了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有序进行。在这个冗杂的社会中,又分为很多个交叠的圈子,人们往往又心照不宣地遵从了各自圈子里的游戏规则。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老北京军区大院就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独立于普通的市井百姓圈子之外,自带神秘的光环,在这个小型“社会”中,也有着不为人熟知的“潜规则”,大院子弟们的一生几乎都受到这些“潜规则”的影响。

北京军区大院的出现
生活在如今这个国富民强的时代是每个人的幸运,透过历史的长河,总能看到是无数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负重前行,在硝烟弥漫中艰难摸索、不怕牺牲、坚决捍卫心中的信仰,这才有了后来的新中国,才有了后人的幸福生活。

1949年,时过境迁,冷清了二三十年的北平古城又日渐喧闹起来,因为这里成为了首都,还改名北京。这座饱经沧桑的古城宛如慈祥的老人,淡定从容地旁观着时代变迁,展示出了无限的包容和大度,虽满目疮痍但独具风韵。



世世代代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往往是分散居住的,大大小小的胡同成为了特点鲜明的市井文化,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并不是很快,闲暇时养花养鸟、喝茶听曲,过得惬意舒适。当北京成为了首都之后,这座城市以胜利者的姿势一下子迎接了大量外来人口,为城市的起步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其中就包括了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大批革命干部、军人等,他们卸甲归来,继续为国家燃烧热情贡献力量。老北京的陈旧设施很快就难以维持,一片片的办公楼、宿舍等在北京西部和北部拔地而起,为了安全、保密等考虑,这些革命干部和军人的宿舍区四周逐渐建起了围墙,这就形成了最初的北京军区大院。



北京大院中除了国家机关大院、高校大院和大型国营工厂大院之外,占据主体的其实是军队大院。这种大院往往是建立在距离工作地很近的地方,不对外开放,对车辆的进出检查也很严格,五步一岗、三步一哨,侧面反映出了当时局面初步稳定,对军人的保护很有必要。北京大院直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北京地方政府无权干涉,所以道路为避开大院而绕道修建的情况时有发生。权力之大可见一斑,在当时可以说是最风光的一群人了。

最早的大院居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相互之间并不熟悉,连基本的语言沟通也是采用夹杂着各地方言的普通话。他们工作繁忙,对家人的陪伴少之又少,所以大院里的配置设施相当齐全,食堂、医院、学校、商店,甚至还有礼堂、银行、澡堂等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社会,大院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完全满足日常所需。



也正因如此,大院居民们疏于与外界打交道、自成一体,又似乎是不屑于与胡同市民有来往,对外界的人情世故也知之甚少,大有“反客为主”的味道。

孩子间的“潜规则”
北京大院里的孩子们一出生就过着集体生活,在童年时往往缺乏父母的陪伴,他们会成群结队地玩耍,但是与普通的孩子们相比又似乎没有那么纯洁。难忘的少年时光中,大院子的孩子们喜欢在晚上搬着小凳子赶去看电影,一日三餐到食堂去吃饭。

稍微大一点,就会被送到幼儿园全托,一周回家一次,毕业后直接升入附属小学、中学,与繁忙的父母见面很少,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无疑是难过的,但是这里的孩子都习以为常,因为大家都这样,也就毫不奇怪了。



同龄的大院孩子们之间都相互熟悉、关系紧密,对外时也十分团结。平时互相争吵打架很正常,但是一旦某个孩子与其他大院的孩子、或者胡同里的普通孩子闹矛盾时,他们都会一拥而上,丝毫没有嫌隙。

也许正是因为都是军人之后,所以大院里的孩子们似乎与生俱来都带着对政治的敏感和热衷,每个孩子心中都带了一把尺子,用于审视对方是否是高干子弟,他们在平民子弟面前带着一种难以言说的优越感。

与以往人们印象中孩子们的天真烂漫迥然不同,他们很小就会对父辈进行比较分出等级,也会把人分出个三六九等,也凭此决定了他们在小伙伴们中间的地位,谁的父亲军衔高,谁就是“孩子王”,其他的孩子们只能选择服从和接受,父辈们的荣耀成为了他们骄傲的谈资,这种孩子之间的相处方式着实令人难以置信。



尽管后来军衔制度被取消,大院孩子们“按资排辈”的热情丝毫不减,他们会把父辈们的肩章拿到学校攀比,比谁的父亲官大、谁的父亲参加革命最早,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大院之外的胡同里,那些平民孩子们则是围在一起丢手绢、唱歌、跳皮筋,除了吃饭、上学和玩闹,什么也不考虑,普通的生活似乎也平添了几分童真稚趣。

大院孩子们最集中的院内生活,应该就是特殊时期。学校都停课放假闹革命,受到波及的长辈们都束手无策,有的被送去改造,有的遭受了批斗,半大的孩子们也会因为大人的立场不同而大打出手。他们逢上了那场规模巨大的浩劫,却因年龄小而未被波及,也躲开了“上山下乡”的命运。

在这个等级严明的小社会里,大院子弟们受到的教育方式更接近于军人化,非常严苛、目的性极强,这也对大院孩子的性格养成至关重要,甚至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潜规则”影响下的大院子弟
如果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待那群大院子弟们,多少都会有些难以理解,但是那也是历史发展下的产物,恰逢时势,自然产生罢了。他们的童年也许比寻常人家的孩子们少了几分童真和简单,但是大环境下那些“潜规则”还是影响了很多大院孩子的一生。

按照父辈的军衔排辈的方式,虽然是孩子们惯用的方式,但是他们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到了社会的残酷,提前埋下了优胜劣汰的种子,使得他们学会隐忍、懂得进取,这的确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难以明白的道理。

大院子弟们从小就浸润在政治里,他们从小就喜欢谈论国际形势、分析辩论,像个小大人一样,殊不知无形之中已经培养了大的格局和眼界,所以他们长大后往往会从国家的角度看待问题、从更高的地方审视形势,多了几分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使命感,实属难能可贵。



大院孩子们从小就缺乏父母的照顾,所以一般都锻炼出了独立自强的性格,对环境变化有极强的适应能力,他们站在父辈们打下的基础之上,又比一般的富家纨绔子弟们更清楚界限,明白孰是孰非,所以往往都能实现人生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集体观念和团结合作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大院子弟们一起长大,知根知底,混得如同亲兄弟姐妹,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攀比,有很强的集体观念,在对外的时候,又团结一致,离开大院各奔东西之后,他们也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也有利于他们在工作中团结他人、凝聚力量、实现共赢。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追随强者的意志,见贤思齐,自我反省、得以成长,以及自我调节心态,锻炼出了强大的心理素质。如此重要的理论,大院孩子们在童年就开始亲身学习实践了,所以不能简单武断地去评论大院子弟们的童年不幸福、很辛苦,他们的获益可能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

老北京人口中悠闲舒适的胡同生活已经渐行渐远,正儿八经的北京四合院正逐渐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大院子弟们在“潜规则”的影响下,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光发热。他们在殷实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荣华富贵不足以动心,心中装着国家和责任,心胸开阔格局远大,依旧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架,但是打完了也不影响关系,“大院文化”这种特殊时代下的文化特色,细细琢磨别有趣味,这也是时代给社会的馈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11-16 07:30 , Processed in 0.1002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