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战鹰平安回家
夜幕降临,皓月初上,地面光点璀璨。对新疆军区某旅场务连列兵魏子雍而言,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第一次参加夜航保障。
回想新兵入营时,班长向大家介绍了一盏老旧的马灯。班长说,多年前,由于保障条件有限,陆航部队便用马灯指引直升机归航……魏子雍当时并未记住太多的细节,只觉得那盏马灯很有年代感。他还记得,班长反复说:“再难再苦,也要让战鹰平安回家。”
夜色渐浓,魏子雍仰望星空,思绪飘回到小时候。每逢夏夜,他总爱躺在老家村口的空地上,遥望头顶的星河,不远处,是家里为他留着的一盏灯……
突然,眼前的光点暗了一片,魏子雍用力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停机坪上的红灯灭了!他顿时慌了神,在漆黑的夜晚,红灯熄灭意味着战鹰难以找到回家的路。
魏子雍连忙跑去找灯光班班长刘佳成,两人急匆匆地向停机坪赶去。西陲秋夜,寒意已浓,可魏子雍急得直冒汗。“绝不能让战鹰找不到回家的路!”他脑海里只有这一个念头。
旋翼轰鸣,就像鸟儿扑腾着翅膀,寻觅归巢在哪里。
两人加快手上的动作,情急之下,一颗小螺丝扎伤了魏子雍的手指,但他无暇顾及,拧螺丝的动作更快了。
“亮了!”一道红光让魏子雍欢呼起来。看到助航灯修好,刘佳成也松了一口气。两人站起身来,看到脚下的灯丛,红、黄、白、蓝各色助航灯宛若一片星海,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魏子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班长,你说以前用马灯保障的时候也是这么费劲吗?”他问。
“那比现在可苦多了!”刘佳成应声说道,“但是,再难再苦,也要让战鹰平安回家。”
又一次听到这句熟悉的话,魏子雍别有一番感受。“艰苦奋斗、长情坚守”的马灯精神,已然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一盏马灯和一群场务兵
敢于“自找苦吃”,才能品出苦后的甘甜
西陲某机场,新疆军区某旅场务连班长王豹和上等兵袁顺利正为战鹰起飞做最后准备。望着眼前一脸青涩的袁顺利,王豹想起了自己刚入伍时那段难忘的经历。
那年,刚过18岁生日的王豹参军入伍。凭着一身过硬的驾驶技术,他被分到场务连工程机械班,成为全旅唯一一个放单的义务兵驾驶员。
由于驾驶技术过硬,王豹渐渐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工作训练中出现偷闲躲懒的现象。班长吴文凯指出他的问题时,他还振振有词。
第二年6月,连队抽选吴文凯和王豹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的飞行保障任务。初夏的库尔勒暑气逼人。比赛场地没有遮挡物,更没有庇荫处,阳光肆无忌惮地炙烤着车辆。
时至正午,车内气温攀升到近50摄氏度,没有空调的驾驶室,成了“蒸笼”。坐在滚烫的座椅上,王豹酷热难耐。几番挣扎后,他躲到了一处阴凉地。
半小时后,看到在树荫下打起瞌睡的王豹,一向沉稳的吴文凯再也忍不住,向王豹吼道:“咱们连从来不缺会开车的,你就该好好晒晒太阳,让汗水洗洗你这一身懒气!”说完,他大步离开。
王豹不情愿地跟上来。“有必要这样自找苦吃吗?”他的心中满是不服气。晚上回到帐篷躺下后,他又不堪蚊虫叮咬,止不住抱怨。
“咱们单位刚组建时,从荒地上白手起家,蚊虫更多。”吴文凯说,“为了守着马灯,场务连的兵让蚊虫咬得皮肤溃烂,也没见谁躲到舒服地方去。马灯容易熄灭,没有通信设备,就只能靠人喊话来重新点亮。大家嗓子喊哑了就招手,手举酸了就扯着嘶哑的嗓子接着喊,从没见谁说,累了要歇一歇……”
听着听着,王豹回想起中午的事,羞愧地侧转过身去。“现在条件是越变越好了,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班长的话一字一字击打着王豹的心,“敢于‘自找苦吃’,才能品出苦后的甘甜。”
一个月后,任务顺利结束。虽然晒得褪了一层皮,但王豹在任务中得到了淬炼。领奖台上,该旅飞行队伍赢得荣誉。台下,王豹拼命鼓掌,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知道,这荣誉也有自己一份。
这些年,该旅使命任务不断拓展,场务连同样面临全新挑战。王豹对“自找苦吃”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次,某型直升机进行高原飞行训练。王豹执行保障任务,驾驶车辆一路疾驰,行程数千公里,终于赶在任务前夕到达目标地域。
第一次上高原,王豹反应异常强烈。他和战友手拉着手,艰难地行进在落弹区,仔细观察地面情况。落弹区地势陡峭,为了不掉队,他拼命往上爬,大口喘着粗气……
“王豹!加油!”就在王豹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战友们纷纷鼓励他。恍惚间,他仿佛看到当年守护马灯的那群前辈……“别人可以,我也一定行!”必须完成任务的信念支撑着他继续向前。
3个小时后,任务顺利完成。回营路上,王豹倚在座位上,沉沉睡去……
斗转星移,场务连使命任务在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敢于“自找苦吃”的精气神。如今,王豹成为连队不可或缺的骨干。在他手把手带教下,徒弟袁顺利也成长为能运用多种机械设备的“多面手”。
为梦想咬牙坚持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马灯”
在横店当过群众演员、在汽修厂打过零工、在快递公司干过快递员……郭嘉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来当兵。
名校在读,研究尖端科技,手捧旁人羡慕的“金字招牌”,王浩却投笔从戎,迈向火热军营。
两年前,郭嘉和王浩作为新兵一同入营,在场务连相遇。自我介绍时,中专毕业的郭嘉觉得自己和王浩相比,有些“拿不上台面”。
不久后,场务连组织新兵在旅史馆开展了一次“马灯该不该留下”的主题辩论。大家讨论激烈,各抒己见。当指导员问到郭嘉时,他支支吾吾,一时说不出话来。
望向眼前那盏满是锈迹的马灯,郭嘉小声说:“又老又破,留着也没用……”随后,他低下了头,就像是在说自己一样。王浩却说:“我觉得要留下这盏灯!铭记昨天,才能更好地走向明天……”
讨论还在继续,指导员多留了份心:如何让郭嘉找回自信,振奋精神?
一次进场保障,消防车水泵突发故障,消防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此时,指导员叫来曾在汽修厂上过班的郭嘉。
郭嘉三下五除二就让水泵顺利出了水,战友们纷纷称赞,王浩更是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当晚点名,指导员在全连战友面前表扬了郭嘉:“不起眼的马灯,上了跑道也能指引战鹰起降。只要你愿意发光,你就是一块金子!”郭嘉眼眶微热,把腰挺得格外直。
从那以后,灯具维护、电器修理……连队处处活跃着郭嘉的身影。那年8月,他主动请缨,前往任务区域负责设置靶墙。
黄沙漫天,郭嘉每次洗脸,清水都会变成泥汤。每天15个小时的超负荷运转,让他浑身酸疼,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他说,靶墙一寸一寸往上垒,就像匍匐前进时一尺一尺往前爬。再努把力,终点就在前方。
完成任务那天,郭嘉高兴得像个孩子。虽然辛苦设置的靶墙最后被精准摧毁,但这件“艺术品”永远留在了他心中。
转眼到了军士选晋的时候,郭嘉迎来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抉择。“本想着干完两年就退伍,没想到,干着干着就爱上了这里。”经过两年的磨砺锤炼,专业全面过硬的郭嘉向支部递交了留队申请:“我也要像马灯一样,燃烧每一秒,争当追梦人。”
今年3月,王浩在依依不舍中告别相处两年的战友,坐上了前往机场的大巴。临行前,王浩送给郭嘉一本书,他在自制书签上写道:不要惋惜萤火虫飞远的身影,它要去彼岸为你照亮别样的光。
回到大学,王浩总是牵挂连队那些亲如兄弟的战友,想念那座魂牵梦绕的军营。今年五四青年节,王浩走进武昌起义纪念馆,与全连官兵连线,带领战友“云参观”。
“回到学校后,我常常想起咱们连那盏马灯。”那束历史中的光亮一直在指引王浩前进。“云参观”结束后,王浩激动地说:“即使离开部队,我仍会努力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对场务连这些年轻的官兵而言,走与留的边界并非那么明晰。或走或留,他们都在逐梦的路上。为梦想咬牙坚持时,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马灯”。
所有人都知道,场务连会让跑道上的灯亮着
旋翼呼啸,最后一架夜航归来的战鹰,落进助航灯的光晕。待所有人退场后,灯光班班长刘佳成关上了场区里最后一盏灯。他本就黝黑的面庞隐于黑暗,只剩下一个忙碌的身影。
“守灯的照不亮自己,驱鸟的摸不着飞机。”场务连的官兵都听过这句顺口溜。每逢春季,该旅机场附近鸟类迁徙频繁,给直升机飞行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驱赶距地面80米以上高度的飞鸟,需要使用重达10公斤的驱鸟炮。
“当兵两年,每天就是扛着驱鸟炮到处跑,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当兵。”这是驱鸟兵马永康当初的抱怨。去年3月的最后一天,马永康记忆格外深刻。那天飞鸟特别多,他扛着驱鸟炮在围墙内来回穿梭,共计放了13发炮。
一上午下来,马永康的肩膀被压出了紫红的血印。气喘吁吁的他还没休息几分钟,塔台再次传来驱鸟指令。
“累死累活的,到底图个啥?”那段时间,马永康一心想服役期满就退伍。
一天夜航保障,班长刘佳成坐到了马永康旁边。“今天晚上星星真亮!”顺着刘佳成手指的方向,马永康向满天繁星望去。点点星光和助航灯遥相辉映,看得他有些出神。
“听我的老班长说,咱们单位刚组建那会儿,没有这么专业的灯光设备。他们就用颜料把一百多盏马灯涂上红、黄、白的颜色,指引直升机起降。”刘佳成说。
翻开灯光班的工作笔记本,扉页上工整地写着:“战鹰守护星空,我们守护战鹰。”这句话从部队成立起一直传承到了现在。当年,马灯很容易熄灭,前辈们就来回奔跑,一次次将其重新点亮。
刘佳成拍拍马永康的肩膀说:“这么多年,所有人都知道,场务连会让跑道上的灯亮着。”
刘佳成起身离开,马永康却有些出神地盯着那一片璀璨星空。
如今,马永康已经成了驱鸟专业的标兵。今年新兵下连,他主动当起了连史讲解员。荣誉室里,那盏早已熄灭的老旧马灯,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让新时代的场务连官兵热血沸腾。
不久前,连队遴选官兵备战应急救援比武。官兵们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越板障、冲木桥,进行负重训练。临近出征,业务骨干、二级上士杨宇航却主动申请退出:“战友们练了这么久不容易,还是让年轻人上场亮亮相!”
“你们大胆去‘飞’,我等你们回家!”出发前,杨宇航向着缓缓发动的大巴车拼命挥手,灿烂的笑容仿佛照亮了所有战友的心。就像那盏马灯,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艰苦奋斗、长情坚守”的光,永远照耀着场务连的官兵。
天山巍巍,夜如泼墨。地面繁星点点依旧,指引着战鹰归来的航向,照亮着场务连官兵前进的方向。
沐光而行
刚到场务连那会儿,我身材瘦弱,体能垫底,专业一窍不通,经常拖连队的后腿。那时的我,感觉自己军旅生活的底色都是灰蒙蒙的。
一次,班长带我保障夜航。谁知,机场上的助航灯突然灭了一盏。班长连忙带着我去抢修,我却笨手笨脚,帮不上什么忙。“你看,这上百盏灯,一个都不能落下。”班长丝毫不嫌弃我,接着说,“咱场务连这个大家庭,一样不会让谁落下。”
那一瞬间,我感觉心里照进了一束光。往后的日子里,班长绞尽脑汁帮我适应新环境,体能指导、专业帮带、谈心疏导……渐渐地,我进入了状态。
还记得那次演练,某机库出现“火情”,听到对讲机内传来的特情,班长立刻带我驱车赶去。平时不算重的消防水带,充满水后却变得“野性难驯”。我紧紧环抱住水带,手臂上青筋凸起,按照作业流程加快操作。“扑救”成功后,班长笑着冲我竖起了大拇指,搂着我的肩膀说:“恭喜你,通过考验!”
直到现在,我仍记得班长那个温暖的笑容。我时常会想,自己能身处这样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集体何其有幸。沐光而行,我也要去照亮每一名新战友的军旅之路。
追光而遇
今年,连队派我和杨宇航班长一起备战应急救援比武。杨班长专业过硬,是我的业务偶像,更是我奋力追赶的目标。
面对全新的装备、场地和课目,战友们一时犯了难。连续几天的高强度训练下来,大家回宿舍的路上都迈不动步子。杨班长不仅咬牙坚持着,还想方设法帮助我们提高成绩。他在训练场上架起一台摄像机,全程记录每一名队员的动作。训练结束后,他又带着我们反复看回放,找出各自存在的痼癖动作。后半夜,我一觉醒来,发现杨班长还在盯着电脑屏幕,屏气凝神不肯放过一个细节。望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我既心疼又感动。
千百次锤炼后,我们的训练成绩有了显著进步。临近比赛,杨班长却提出自己不参加比武了,只当技术指导。
出征前,杨班长给我们鼓劲说:“上了赛场,想象一下,有盏马灯在终点亮着,你们就只管追光!”或许,杨班长不知道,他就是我们的光。正是有了他的引领,我们才愈发勇敢坚定地追光前行。
比赛那天,艳阳高照,我们获胜了!亲吻着奖牌,我感觉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些:未来,我定会与光相遇,也努力成为别人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