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近代史]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7日

[复制链接]
积分

9804

威望

8249

贡献

566

军功
积分
20883

级别

三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优秀指挥员华武建站勋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嘉奖章93活动勋章抗战纪念章红军臂章蓝军臂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董事
  
  部门:
论坛管委会
  子部门:
顾问司
  职务:
副主任
  兼任:
司长

注册时间
2020-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7 00:3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0-11-17 00:45 编辑

历史上的今天——11月17日

1019年11月17日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诞辰

在1001年前的今天,1019年11月17日(农历1019年10月18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诞辰。

司马光

司马光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司马营村)人,生于公元1019年11月17日,世称涑水先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一生著作甚多,有20种500余卷,其中他领导编撰的《资治通鉴》一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继司马迁《史记》以后最优秀的一部通史巨著。从它问世以来,一向为历史学者所推崇,对我国以后的史学发展起过巨大的影响。

司马光从小勤奋好学,爱读史书,7岁时听老师讲《春秋左氏传》就很感兴趣,回家后能头头是道地讲给家里人听,这部历史名著对他影响很大,他能写出《资治通鉴》,是和这部书对他的影响分不开的。司马光从小聪明伶俐,有一次,他和一群小伙伴捉迷藏,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水缸里,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急中生智,搬起一块大石头,砸破水缸,水流出来后,那个孩子得救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

司马光20岁那年考中了进士,他继续刻苦学习,一有时间就钻研历史。他发现自古以来历史著作虽然繁多,但是缺少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通史,于是他决心自己动手编。最初司马光用了两年时间,写成一部从战国到秦末的史书,共有8卷,名叫《通志》,宋英宗看了以后非常满意,立即下令设置书局,作为编书机构,要司马光继续写下去。宋英宗允许司马光自己挑选编写人员,并准许他借阅官府藏书。司马光成立书局时,邀请了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刘恕、范祖禹等做助手,共同编写这部通史。

宋神宗做了皇帝以后,也认为《通志》这部书不但可以帮助了解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而且书中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因此,他把书名改为《资治通鉴》。“资治”是帮助的意思,“通”是从古到今,“鉴”是指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后来人们又把《资治通鉴》简称为《通鉴》。这部书从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开始编撰,到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成书,历时19年。为了编写这部书,司马光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光是初稿就堆了两间屋子。司马光虽然出身官僚地主家庭,历任开封府推官、并州通判、龙图阁直学士、翰林院学士、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政治上十分保守顽固,但在编《资治通鉴》过程中,却极为严谨负责,一丝不苟。每天很早起床工作,直到深夜就寝,他怕自己睡过了头,特地做了一个容易滚动的圆木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掉,他也就惊醒了,他把这个枕头称为“警枕”。

《资治通鉴》按年代顺序排列实史,上起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2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1年间的历史,全书共294卷,另附目录及考异各30卷,共300多万字,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巨著,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司马光为《资治通鉴》耗尽毕生精力,书成后两年,于1086年逝世,终年67岁。

司马光 资治通鉴存一卷


1828年11月17日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容闳诞辰
在192年前的今天,1828年11月17日(农历1828年10月11日),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容闳(hóng)诞辰。

1828年11月17日,容闳诞辰(1828~1912)。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字达萌,号纯甫。安徽安庆人,1828年11月17日出生迁居广东香山(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少入澳门马礼逊学堂。道光二十七年(1847)赴美留学。后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咸丰四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后旋入美国籍。咸丰五年(1855)回国。曾在广州美国公使馆、香港高等审判厅、上海海关等处任职,后为上海宝顺洋行经营丝茶生意。在洋行任职后,自营商业,旋投入师夷自强的洋务运动。

出于对太平天国的同情,1860年至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向洪仁玕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建议七条,但“未敢信其必成”,对太平天国任事坚辞未受。同年容闳随美国两传教士到金陵游历,和太平天国运动有了一次正面的接触,在他的自传《西学东渐记》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同治二年(1863),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回国后以同知候补江苏。1865年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1870年(同治十年)被命为“幼童出洋肄业局”副委员,任留学事务所副监督。

1872年奉命率学生30人赴美留学,任学生监督,兼任驻美副使,长期驻美。史称“中国幼童留美运动”(1872—1881)。1875年(光绪元年),并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由于对洋务派失望,1882~1894年又侨居美国。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时,介绍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并向张之洞提出筹款购舰以长期对日作战的计划。戊戌变法时期,在北京与维新派密切往还,变法失败后避居上海租界二十四年参加变法维新活动,旋逃出北京。1900年唐才常的自立会在上海改称“中国国会”,被推为会长,并负责起草英文对外宣言。自立军起义被镇压时,遭清政府通缉,辗转流亡美国。后仍与国内各派改革力量联系,渐趋支持孙中山所进行的革命活动。

1912年1月,致函祝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12日,病逝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请记住在1847年的这一天,他经海路来到了美国。容闳著有回忆录《西学东渐记》(原版系英文,名为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1981、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据商务印书馆1915年中译本(恽铁樵、徐凤石译)标点重印,收入《走向世界丛书》。

点评: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


1843年11月17日 上海开埠,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

在177年前的今天,1843年11月17日(农历1843年9月26日),上海开埠,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开埠。从此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通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等等。但其中麦都思在开埠当年创办的墨海书馆印刷所,为外国资本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企业。麦都思是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墨海书馆是他将其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设立的印刷机构迁来中国以中文命名的编译出版机构。前后存在约20年。主要业务是印刷伦敦布道会传教用的《圣经》和小册子。1850年后也开始翻译、出版少量科技书籍。


1869年11月17日 苏伊士运河竣工通航

在151年前的今天,1869年11月17日(农历1869年10月14日),苏伊士运河竣工通航。

1881年的苏伊士运河图画

1869年11月17日,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苏伊士运河经过十年多的艰苦修筑,终于竣工通航。为修筑这条运河,埃及人民付出了十二万人生命的代价。运河全长172.5公里,宽180-200米,深12-15米,运河的通航,把从欧洲到印度洋、太平洋的航程缩短了九千公里。


1905年11月17日 日韩保护条约订立

在115年前的今天,1905年11月17日(农历1905年10月21日),日韩保护条约订立。1905年11月17日日韩保护条约订立。


1933年11月17日 美国正式承认苏联

在87年前的今天,1933年11月17日(农历1933年9月30日),美国正式承认苏联。

美国第一任驻苏联大使威廉·C布利特

1933年11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美国正式承认苏联政府。罗斯福与苏联外交部长马克西姆-利特维诺夫的广泛接触终于打开了双边关系大门。罗斯福向200名记者宣读了他写给利特维诺夫的信;“我相信我们两国人民会永远保持正常、友好的关系,我们两个国家将为相互的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而合作。”

苏联方面对于条约的签订作了一些本质问题上的让步、如:许诺不在美国进行共产主义宣传,给予居住在苏联的美国人以宗教自由和一切合法权利;放弃对1918年美国派兵到西伯利亚所造成的损失的所有赔偿要求等。据说这是苏联所签订的条约中最具妥协性的一个。

与美国建交是苏联外交战略的重要步骤之一。尽管1933年时美国和苏联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还不如日后那么显著,但随着国力的进一布强盛,美苏终于成为支配世界的两支最重要的力量。


1937年11月17日 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开通

在83年前的今天,1937年11月17日(农历1937年10月15日),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开通。

1937年11月17日,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开通,大批军火物资运往抗战前线。12月23日,日军攻打杭州,当天下午,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茅以升怀着悲愤下令爆破。这座大桥只存在了89天。

(图:钱塘江大桥第一次被炸后的照片)


1957年11月17日 我国运动员郑凤荣创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在63年前的今天,1957年11月17日(农历1957年9月26日),我国运动员郑凤荣创女子跳高世界纪录。

郑凤荣在北京市田径运动会上跳过1.77米的高度,这是我国运动员在田径项目上首次打破世界纪录。

1957年11月17日上午11点23分,郑凤荣(现年20岁,身高1.70米)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参加了北京市运动会的女子跳高比赛时,跳过了1.77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国黑人运动员麦克丹尼尔1956年12月1日在墨尔本创造的、保持了还不到一年的1.76米的世界纪录。这是继陈镜开、戚烈云之后,我国创造世界纪录的第三人。

11月17日,穿着白色短裤的郑凤荣做了约半个钟头的准备活动以后,就用“剪式”动作非常轻松地跳过了她要求跳的第一个高度——1.56米。随后,1.60米、1.64米、1.68米和1.72米的高度,她都是一跃而过。横竿升高到1.77米时,她第一次因为步点没有踏准,没有跳过。但是,她第二次试跳时终于获得了成功。郑凤荣1957年8次跳过了1.70米和1.70米以上的高度,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女运动员能在一年内这么多次跳过这样的高度。

郑凤荣从小就喜欢运动,经常和小弟弟在一起比赛跳高。1953年,她被选入了山东省田径代表队,参加了全国运动会,第一次“出征”,她就获得了1.36米的成绩,这个成绩与当时全国最高纪录仅差4厘米,这使她非常高兴。这一年,她考进了北京体育学院。在那里她开始了系统的按步就班的全面的身体锻炼。成绩很快地就提高到了1.45米。但是后来,她却因练习跳远腿部受伤引起了严重的关节炎。等到她的健康全部恢复时,两年已经过去了。重新回到田径场上,她怎么也不能跳过1.40米的高度。面对着困难,她曾经变得消极起来,她打算不练跳高了,要改练标枪。后来经过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她鼓足了勇气,毅然地又踏上了艰苦锻炼的路程。

在前进的道路上,她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原来她跳高用的姿势是落后的跨越式。于是她开始改跳剪刀式。但是改换姿势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弄不好成绩还会降低。事实证明她的成绩确实又降低了,但她并不灰心,她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支持她鼓励她,她依照着老师的话,一股热情地一次又一次地进行练习。每天她除了要进行球类、体操、田径等项目的全面锻炼外,还要进行一百次左右的跳高练习,同时还利用各种各样的辅助动作来纠正跳高动作。

她的成绩从1.40米逐渐上升,1957年夏季,她在民主德国创造了优异的成绩——1.72米。1957年10月在南京五台山体育场举行的全国田径运动会上,她跳过了1.73米,几天之后又在上海跳过了1.74米。11月3日,她在北京又跳过了1.75米。

郑凤荣

50年代跳高名将郑凤荣


1968年11月17日 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出生

在52年前的今天,1968年11月17日(农历1968年9月27日),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出生。

李彦宏

李彦宏,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百度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运营管理。

1968年11月17日,李彦宏出生在山西阳泉一个普通的家庭。年少时着迷过戏曲,曾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但中学时代,李彦宏回归“主业”,全身心投入功课学习中。

1991年,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李彦宏所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

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成功,也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之外,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2005年,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并成为首家进入纳斯达克成分股的中国公司。百度已经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

2013年,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第十一届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第八届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务,并获聘“国家特聘专家”。

2015年3月两会,李彦宏公布了自己的两会提案:一、建议设立“中国大脑”计划,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二是建议全面开放医院挂号号源,让病人找到最合适的医生。


1984年11月17日 中央要求严格控制成立全国性组织

在36年前的今天,1984年11月17日(农历1984年10月25日),中央要求严格控制成立全国性组织。

1984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控制成立全国性组织的通知。通知说,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一些从事经济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和专题研究的民间组织相应出现,对搞活经济,促进智力开发,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最近一个时期,新成立的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中心”等一类组织越来越多,并有继续发展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包括专业性学术团体在内的各类全国性的组织已有700多个,正在酝酿成立的还有一批。好事一哄而起,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上层建筑领域的许多部门要简政放权,精简机构。目前过多地成立这类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性组织,使已经膨胀了的上层机构、人员继续增加,不符合十二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成立全国性的组织历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现在有些单位和个人不经中央审批,随意成立全国性的组织,这种做法发展下去,叠床架屋,鱼龙混杂,可能助长某些不正之风,不利于四化建设。为此,要求严格控制成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性组织。未经中央、国务院批准已经成立的全国性组织,属于专业性的学术组织由中央和国务院主管部门复查,其中必须成立的可补办批准手续;属于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其他各类组织,由其主管部门重新审查。凡不需要的,要做好工作,予以撤销;确有必要的,经国家体改委统一审查提出意见后,报中央、国管院批准。有些组织和个人到处活动,希望打出中央、国家机关和领导人的“旗号”以扩大影响,争取各种特殊“照顾”。请各级领导同志、退居二线和离、退休老同志对此加以注意,未经上级批准不要担任或兼任这类组织的职务;各部门、各单位对未按规定办理批准手续而自行成立的组织不得动用公款、公物予以支持。


1989年11月17日 我国首台小巨型电子计算机问世

在31年前的今天,1989年11月17日(农历1989年10月20日),我国首台小巨型电子计算机问世。

1989年11月17日,国内第一台小巨型电子计算机——NS1000小巨型机,由北京信通集团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合作研制成功。

人们习惯上把计算机分为5个型号,即根据运算速度和规模,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这台新问世的小巨型机,是计算机家族的新成员。它具备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和部分功能,但却只有小型机的体积和价格,大约分别是巨型机的1%和1/10。

这类小巨型机,是近年国际上随着高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飞跃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机种。我国的这台小巨型机,最大特点在于突破了传统体系结构设计思想的束缚,能够把数学表达式作为一条指令直接进行处理,浮点运算速度达每秒1000万次,系统字长32位。可以适用于石油、地矿勘测、航天航空、科研、数学以及技术工程等领域。

全新的数十个CPU和上百G内存的小型机


1991年11月17日 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灭火胜利凯旋
在29年前的今天,1991年11月17日(农历1991年10月12日),中国灭火队赴科威特灭火胜利凯旋。

1991年11月17日,中国灭火队在科威特扑灭10口油井大火之后凯旋,一下飞机就驱车直驶中南海,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李鹏的亲切接见。

海湾战争后,科威特全国950口油井中有727口着火燃烧,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

1991年3月21日,国家主席杨尚昆和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分别会见科威特国务大臣阿卜杜·拉赫曼·阿瓦迪时表示中国将努力帮助科威特人民重建家园。次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7人组成的专家组便搭乘阿卜杜·拉赫曼·阿瓦迪的专机赴科。

7月14日,李鹏总理访问科威特期间,中科两国正式签署了油井灭火工程合同。根据中科两国合同,中国立即向科威特派出灭火队。灭火队由有丰富灭火经验的四川石油局精选出的62人组成,由孙振纯担任总指挥。

李鹏总理亲自批准中国灭火队员佩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臂章,成为第一批出国佩带国旗臂章的劳务技术人员。

8月23日,中国灭火队踏上了燃烧中的科威特国土。中国灭火队的作业区位于被伊拉克破坏最严重的油田——布尔甘油田内,布尔甘油田位于科威特城南40公里处,战前它的年产油量为7600万吨,占科威特总产油量的91%,是科威特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油田。

孙振纯说,那时油田荒漠大地上到处是火,太阳、蓝天被浓浓的油烟层层遮挡,即便是中午时分也像午夜一样黑暗;燃烧的油井发出震耳欲聋的噪声,像一架架喷气飞机起飞时的响声,还有灼人的辐射热烧灼着队员们的皮肤。许多队员流了鼻血。空气中的多种有害物质使得呼吸也变得困难。

就是在这样复杂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中国灭火队在9月8日仅用1小时零7分钟就扑灭了第一口日喷油量达到1万吨的油井大火。首战告捷鼓舞了队员们的斗志。在此后短短的两个月里,中国灭火队在科威特扑灭了10口万吨油井大火,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石油工人顽强的工作精神和过硬的技术水平。

李鹏对中国灭火队圆满完成赴科灭火任务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在气温高、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生活条件差的环境下,你们在科胜利完成了扑灭10口难度大、喷油多的油井大火的任务,为中国石油工人争了光,为祖国争了光。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说,中国灭火队在战后的科威特,一靠机智勇敢,二靠科学技术,战胜了熊熊烈火,显示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技术水平,希望你们回来后认真总结经验,把灭火技术提高一步,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李鹏说,石油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能源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石油战线上的职工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作出了贡献,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石油工业贯彻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在保持我国东部石油生产的稳产高产的同时,国家将开发西北石油资源,尤其是新疆的塔里木油田,以及陕西的天然气资源。繁重的任务摆在石油工人面前,希望我国石油工人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胜利。


1993年11月17日 莫斯科列宁博物馆关闭

在27年前的今天,1993年11月17日(农历1993年10月4日),莫斯科列宁博物馆关闭。

群众排队参观列宁博物馆

1993年11月16日,列宁博物馆的官员们说,根据叶利钦总统的命令,关闭具有历史意义的列宁博物馆。

这座红砖建筑将作为未来莫斯科杜马的所在地,馆内收藏的有关列宁的遗物将受到保护,存放到选中新的收藏地为止。

博物馆馆长弗拉基米尔-梅利尼琴克对外国记者说,他是当天早些时候得到通知的,通知命令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今晚以前关闭这座博物馆并离开这座大楼。

梅利尼琴克的秘书说,叶利钦在信中承诺,在以后几个月内对博物馆内140名工作人员的工资照发,并帮助他们找新的工作。

博物馆的展品中有:列宁曾经乘坐过的20年代生产的罗尔斯-罗伊斯牌敞篷车、他的衣服、书籍、信件和照片等。

1993年11月17日,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红场近旁的列宁博物馆的陈列品开始被拆除。据报道,这是按照俄罗斯总统关于腾出该馆给莫斯科市杜马使用的命令而采取的行动。

博物馆馆长梅利琴科说,他是通过私人渠道才从市府得知总统这一命令的内容的。梅利琴科说,至今没有向博物馆提供新的地方。他还说,总统命令把博物馆的财产存入国家历史博物馆仓库,这实际上是要取消列宁博物馆。

馆长强调,不管将来对列宁如何评价,他作为一位杰出的人物,应该有座博物馆。没有列宁,历史将失去其重大的一部分。


1995年11月17日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与太空中宇航员互致问候

在25年前的今天,1995年11月17日(农历1995年9月25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与太空中宇航员互致问候。

1995年11月17日,联合国秘书长加利通过电视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德国在太空中的宇航员进行了大约10分钟的对话,对他们在太空的合作予以高度赞扬。

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和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15日实现了第二次对接。目前宇航员们正在为拟于1997年底开始建造一个国际空间站做准备工作。从卫星传来的图像可以看到,联合国旗悬挂在宇航员们身后的舱壁上。

加利说:“你们此次行动适值联合国成立50周年,我向你们表示感谢。”

他说,宇航员们的此次行动标志着在外层空间领域各国开展合作的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你们的目标是在外层空间实现和平与合作,我们的目标是在地球上实现和平与合作。”

加利对宇航船中悬挂着联合国旗尤其表示感激和自豪。

一位美国宇航员对加利说,联合国旗是由俄罗斯宇航船带到“和平”号空间站上来的,将由“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带回地球。同时带回的还有《外空条约》纪念文本。这是该条约文本第一次进入它所控制的太空领域。

另一名俄罗斯宇航员则祝贺联合国在和平解决冲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998年11月17日 中国第一次网络直播天文奇观

在22年前的今天,1998年11月17日(农历1998年9月29日),中国第一次网络直播天文奇观。

狮子座流星

1998年11月17、18日,爆发继1965年以来的本世纪罕见的狮子座流星暴雨。上海网站“上海热线”在网上实况直播了流星雨爆发盛况。

自17日下午5时以后,寻访流星雨站点的人数以每小时一万人次递增,至18日凌晨3时,从“上海热线”主页点击进入流星雨网站突破3O万人次。

“上海热线”是继新浪网的前身--利方在线在网上直播世界杯后第二个从事网上直播业务的中文网站。


2009年11月17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

2009年11月17日(农历2009年10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

2009年11月17日 上午9时50分,胡锦涛主席与抵达北大厅的奥巴马总统热情握手,对他来华进行国事访问表示欢迎。

两位元首在分别介绍了双方参加欢迎仪式的官员后,走上检阅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先后奏美中两国国歌。

随后,仪仗队队长正步走到检阅台前,向奥巴马报告:“总统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之后,在胡锦涛主席的陪同下,奥巴马走下检阅台,踏上红地毯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

欢迎仪式结束后,两国元首开始进行会谈。

中方参加欢迎仪式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国务委员戴秉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民进中央副主席刘新成、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胡锦涛主席办公室主任陈世炬。

美方参加欢迎仪式的有:国务卿克林顿、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商务部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贸易代表柯克、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赖斯等。


评论:奥巴马总统此次访华是有深远意义的,中美两国是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的关系应该是合作而不是遏制,应该是对话而非对抗,两国应该是伙伴而不是对手。


2017年11月17日 全球首例头颅移植手术成功

2017年11月17日(农历2017年9月29日),全球首例头颅移植手术成功。

塞尔吉?卡纳瓦罗(Sergio Canavero)

人类头颅移植真的有可能吗?最新消息显示人们离这个目标或许又进了一步。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7年11月17日报道,意大利都灵高级神经调节小组的神经外科专家塞尔吉?卡纳瓦罗(Sergio Canavero)宣布世界第一例人类头部移植手术已经被他在一具遗体上成功实施,而实施手术的地点正是在中国。

参与此次手术的专家小组表示,目前他们可能已经成功找到了头颅移植手术中重新连接脊椎、神经、血管的方式,这次手术共花费了18小时时间。而卡纳瓦罗教授也宣称他们很快将在申请参加实验的病人身上进行类似的手术尝试。

卡纳瓦罗和他的团队是于当地时间17号早上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作出如上表态。卡纳瓦罗表示,来自中国的任小平教授参与指导了这次手术的进行,完整的报告将在未来几天之内被公布。“如果真的未来能够成功实施人类活体头颅移植手术,这将改变一切。”卡纳瓦罗在发布会上表示。

除开极其复杂的手术方式以外,此前“头颅移植”也引发了道德与伦理上的争议,头颅移植成功之后,新生命体的身份应该等同于原身体的部分还是原头颅的部分引发争议。《新科学家》杂志也曾经就此评论,先不谈“身首异处”后头部是否可能存活,“头部移植”手术势必引来极大的道德争议。比如说,如果病人康复后有了孩子,那孩子在生物上属于捐赠者,因为卵子或精子来自于新的身体。此外,一具全新的身体也可能给病人带来庞大的心理压力。


2018年11月17日 “中国核司令”程开甲逝世

2018年11月17日(农历2018年10月10日),“中国核司令”、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逝世。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程开甲 解放军报 资料图

据中新网此前报道介绍,程开甲1918年8月生于江苏吴江。中学时代,程开甲就广泛阅读了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詹天佑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传记,萌发了要当科学家的想法,并把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作为人生榜样。

1937年,程开甲就读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1941年毕业留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并从事相对论和基本粒子的研究,完成了多项重要研究。1946年8月,程开甲抱着“科学救国”的思想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师从物理学大师玻恩教授。其间,程开甲主要从事超导电性双带理论的研究。

1948年秋,程开甲获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当看到解放军敢于向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开炮时,他感到中国有希望了。程开甲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整理好行装,于1950年8月回到祖国。

1960年,一纸命令将程开甲调入北京,加入中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从此,他隐姓埋名,在学术界销声匿迹20多年。程开甲受命牵头起草了中国首次核试验总体技术方案。为圆满完成中国第一次核爆任务,他和他的团队把核试验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成上百个课题,走遍全国各科研院所和各军兵种许多单位,召开了几百次协作会议。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全国上下通力合作,很快研制出上千台测试、取样、控制等各类实验设备和仪器。

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工作、生活在核试验基地,在西部大戈壁滩上隐姓埋名20多年。程开甲在坚守中,展现了为科学奉献的淡定与从容精神。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1984年,考虑到程开甲年岁已高,组织将他调到北京,任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顾问。

程开甲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四、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生获奖无数,但是,对这些崇高荣誉,程开甲有自己的诠释:“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

“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是程开甲院士曾经写下的几句话,这也正是院士程开甲百岁科学人生的自画像。

今年4月,《解放军报》曾刊文《一生为国铸核盾——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介绍程开甲事迹。

军报文章提到,“这位被誉为‘中国核司令’的老院士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回望百年人生,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4-27 11:38 , Processed in 0.1195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