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夹克”被冠名了。一件衣服显官气,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习惯?
2023-10-20 11:08
习惯成自然。 生活中人们往往不知不觉的养成了一些习惯,最后慢慢约定俗成,变成了全社会的认知,这时如果有人发现并对它进行定义、冠名、规范,大众才恍然大悟,于是不得不接受了这样的现实。
“行政夹克”就是这样,这几天被云南某高校的几个大学生发现并定义、冠名了。 还因为微视频的传播,使得天下皆知。
据说从昨天开始,卖衣服的都在平台上改了标签,叫“行政夹克”了。
事实上,这款夹克不知出现多少年了,但人们肯定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哪年起变成了官员们的常服。 我想,首先应该是大领导先穿,出现在电视上的镜头多了,后来下面的都来仿效,最后变成了习惯。 以至下面遇到要接待上级发通知时都会专门注明着装要求,其中就有“灰”“深蓝”或“黑”色夹克。
于是,云南某高校的几个大学生前两天突发奇想,拍了个模仿领导“视察高校”的视频,一下子引来了全社会的注意。 一群穿着深色夹克的随从簇拥着一位矮个子“领导”,煞有介事地在校园四处巡视,看现场、听汇报、提问题,还有摄像机跟踪拍摄。
那戴眼镜的矮个同学的“行政夹克”拉链拉到脖子下,其它人则拉开拉链,一看就是以矮个同学为主。加上他走路和说话的动作,确实很有领导派头。 与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领导视察场景几乎一模一样。
据说连校领导也吓坏了,四处打听,以为是哪位领导不打招呼突访校园。
这些00后大学生当然只是为了好玩,或者为了视频流量,弄个笑料。 当然也顺便揭露、嘲笑一下现在的官场生态。
却无形中提到了一个中国官场传承几千年的习俗: 那就是官员是有官服的,是要有官体的,平时也要体现出官威的。
这当然还要从秦始皇说起。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 也就是将周朝及六国各自不同的服饰进行统一,尤其是百官要戴冠,穿袍,佩绶。其中男服以黑为最。
后来每个朝代官服当然都不一样。 明朝时基本上是汉服,标志是头上的两个翅翼。
清朝时则是各种级别不同颜色及补子,标志则是那个红须笠帽,也就是顶戴花翎。 民国时则改朝换代,由学生装进而因孙中山的引领,弄出了中山装。
解放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也以中山装为主,还有一段时间流行蓝卡其列宁装。 文革那段时期一度还以绿军装为荣。
直到改革开放后西风东渐,大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变成了西装领带。 然后就是新世纪之后,不知哪年开始,慢慢换成了现在的“行政夹克”。
至于开会都要求“着正装”,大约也就这十来年。 这“正装”有时不太好理解,但总的来说它既包括西装,也包括行政夹克。 另外,夏天不穿外套时,还有长袖白衬衫也是标配,即不能穿其它颜色的衬衫、短袖。
最搞笑的是,这种要求后来甚至还扩大到了所有体制内人员。 上班时衣服可不能随便穿。
有些部门、有些公司、有些行业也有样学样,慢慢都弄出了各式各样的能体现自己特色的制服。
当然行政夹克也不是所有官员都能穿的,据说应该是厅级以上才行。而且一般穿在外出视察时。会议或庆典时的正式场合则还是要求穿西服。 个别规定更严格的则是特例,比如警察就只有正处级以上才有资格穿白衬衫,其它人只能穿浅蓝色衬衫。
云南学生视频中还模仿了官员的姿势,更是令人哭笑不得。 这说明现在的领导们都习惯成自然的一致养出了官气。 出行车辆,集体站或走位,甚至讲话、握手、挥手的神态,都有一定讲究了。
比如听汇报时前叉手的是下属,这是为了表示对领导的尊重,认真倾听领导的指示。后背手的是领导,显示出领导的威严和自信。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官员们不知不觉的形成了习惯,并使大众看得多了,再慢慢接受之。
我觉得,当官员们都想通过服饰、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气场时,这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