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史] 羌族碉楼——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复制链接]
积分

1万

威望

1万

贡献

5793

军功
积分
50237

军衔

一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最高荣誉勋章优秀指挥员最高贡献奖华武建站勋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一枚二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一等功第一枚集体二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金奖第一枚作训银奖第一枚作训铜奖第一枚优秀官兵第一枚嘉奖章93活动勋章毛主席纪念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主席

注册时间
2020-4-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6 16:1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自称“尔玛”或“尔咩”,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松潘、黑水等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绵阳市的平武县以及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江口县和石阡县。大多数羌族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带,少数分布在公路沿线各城镇附近,与藏、汉、回等族人民杂居。



《诗经·商颂》记载:“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反映了古羌与殷商密切的关系,而甲骨文卜辞中有关“羌”的诸多记载,都表明羌人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在周朝时,羌之别种“姜”与周关系密切,大量羌人融入华夏。

《后汉书·西羌传》载:“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旄牛种,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

这一时期,西北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南迁的羌人逐渐在四川境内定居,慢慢形成不同旁支散居各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冉駹夷者,武帝所开,元鼎六年以为汶山郡……其山有六夷、七羌、九氐,各有部落。”

由此可见,羌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和地域战争,即使安居山区,依然存在生存考验,需要登高望远,抵御外敌,保护家园,储存粮食柴草。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加之古时与秦人战事不断,出于军事防御目的,羌人选择因地造势,依山而建。在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具羌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碉楼,起到日常居住、军事防御、对敌作战、战备储存等多重作用。

羌语称碉楼为“邛笼”,基本用于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多矗立于关口要隘或村寨附近及中心。以石砌筑,外观雄伟,坚固实用,楼体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上细下粗,棱角突出,结构严密,内有六七层,最高的达十三四层。建筑体呈上窄下宽的规则几何图案,可有效分解建筑体内外之力;每层分布外窄内宽“日”、“+”等形状射孔若干,兼具采光、通风、观察、攻击、防御等功能。


据说同一姓氏的羌族人家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集体捐资兴建的象征本族人家存在与兴盛的碉楼,如果是四家人修建的就修成四角形,六家人就修成六角形,以此类推。通过观察碉楼的角式,可以看出区域内羌人群体的规模和实力。

碉楼的修建让人惊叹,匠人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碉楼建成后稳固牢靠,经久不坏。现在羌区的碉楼虽能见到,但比以前少了很多,不少地方也新修了一些碉楼,多为观赏用。在一些保存完好的原始山寨,还有正在使用的碉楼,一般作为羌族民居的一部分,存储粮食使用。

碉楼建筑集住房、防御、储藏、传递信息等功能于一体,它不仅能孤立建造,自成一体,还能与民房结合建造。其造型端庄、技艺精湛、结构考究,抵御风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强,具有超强的稳定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是羌族在建筑技艺上的伟大创举,充分体现了羌民族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技能。


古建家园-- 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11-23 19:41 , Processed in 0.0997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