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人物] 贵州老人上交邱少云唯一照片,遭政府质疑,调查后特殊身份被揭秘。

[复制链接]
积分

9966

威望

8382

贡献

566

军功
积分
21178

级别

三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优秀指挥员华武建站勋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嘉奖章93活动勋章抗战纪念章红军臂章蓝军臂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董事
  
  部门:
论坛管委会
  子部门:
顾问司
  职务:
副主任
  兼任:
司长

注册时间
2020-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4 16:2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贵州老人上交邱少云唯一照片,遭政府质疑,调查后特殊身份被揭秘。

2024-03-20 12:391


1
2016年,贵州老人展示邱少云唯一照片,遭到质疑,特殊身份引发热议。
在得知贵州一位老人拥有邱少云烈士的照片时,邱少云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亲自来到老人家中,一探究竟。随着询问和调查,老人的真实身份也浮出水面。
老人手中的照片真的是烈士所留吗?这位老人又究竟是谁?


2016年年初,重庆邱少云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一路舟车劳顿,风尘仆仆,赶到了贵州。抵达桐梓县之后,他们来不及休整,直奔新坝村,寻找一位名叫陈大权的老人家。
老人已经80多岁,虽然年纪较大,但好在身体硬朗,得知工作人员到来,还亲自接待了他们。
为首的纪念馆馆长王成金,平时工作非常忙碌,今天之所以会亲自跑一趟,就是因为他听说,老人手中有邱少云烈士的照片。
要知道,这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以最悲壮的方式牺牲的烈士,生前留下的印迹实在是太少。唯一一封家书,都被他们当成至宝。至于照片,那就更是最为珍贵的烈士遗物。


陈大权老人知道他们的来意,没有耽搁,也没有推诿,大大方方地展示了自己手中的照片。
那是一张半身免冠照,照片上的年轻男人浓眉大眼,穿着制服,双眼直视镜头,身上有着一种坚毅的气质。
那个年代,照相机像素不高,照片当然不会清晰到细节分明。但是从男人的眼中,还是能够感受到属于中国军人的气势。
而且,照片的主人是非常帅气的,他留着偏分头,上衣口袋里还夹了两支钢笔,似乎走在了时代的潮流前线。

陈大权非常珍惜这张照片,平时都把这类重要的东西藏到一个角落,就连家人也无法轻易触碰。
大家能知道这张照片的存在,还得益于陈大权的孙子。
小伙子是贵州人,长大之后又在重庆打工,偶然间结识了一位工友,聊天很是投机。后来小伙子受伤,工友把他送回老家时,和老人家闲谈,谈到抗美援朝的那段历史,老人家才拿出了这张照片。
除了正面的半身免冠照之外,照片背面,还有疑似邱少云留下的笔迹,写着“赠给亲爱的陈大权同志为纪念”这样的字眼。


只是,谁也无法分辨,照片上的青年是不是邱少云本人,这句话到底是不是邱少云亲手写上去的。因此,老人家拿出照片之后,这件事也受到了不少人的质疑。
除了得知此事的民众觉得难以置信之外,就连政府部门都不敢完全相信。
毕竟,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人见过邱少云烈士的照片。就连他的纪念塑像,都是照着他弟弟邱少华的模样塑造的。
还未参军前,邱少华是和邱少云相处时间最长的家人。他们一共有四个兄弟,邱少云是二哥,他是小弟,四个人被生活所迫,东一个西一个,不得团圆。


他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见到二哥,大概是上世纪40年代末。那个时候,国民党到处抓壮丁,邱少云不幸被他们给抓走。此后,兄弟二人再未相见。
1949年,解放军从壮丁营里救出了邱少云。这个年纪轻轻但吃过不少苦的青年,从解放军身上看到了自己最为向往的品质。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参军,又在建国之后奔赴朝鲜战场。
寄回家的书信中,他说,自己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戴上光荣花,平平安安的回家。可一场熊熊燃烧的大火,却无情的吞噬了他的生命。
在烈火中,他忍住本能的痛呼,至死没有发出声音,一点没有移动位置,成全了自己的悲壮和荣光。


对邱少云最为熟悉的,就是邱少华,外加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志愿军老兵。要想辨别照片真伪,还得请他们来帮忙。
那么,照片上的人真的是邱少云吗?

2
2016年,贵州老人上交邱少云照片,遭到质疑,真实身份随即曝光。
他手中的照片真是邱少云唯一的照片吗?
邱少云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迫切地想要证实照片是否真实。如果属实,这会对他们研究烈士人生故事的工作产生重要意义。


陈大权老人也很慷慨,自愿将照片贡献了出来。一方面,他希望能够打消社会上质疑的声音。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能为传承邱巧云同志精神这件事做些什么。
他的意思是,馆长可以把照片带走做鉴定,如果是真的,他们就把照片无偿捐献给纪念馆。如果是假的,他们就自己留着,当成个纪念。
就这样,邱少华看到了这张照片。他的第一反应是,照片上的年轻人和自己的二哥不太像。
但是,他无法斩钉截铁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兄弟俩已经分别将近70年了,他记忆中与哥哥有关的印象也都已经模糊了。


和烈士同一辈的家人里,只有他一个人见过烈士真容。现在连他都不确定,其他人当然更是没有头绪。
亲人这边得不到线索,工作人员只能找到烈士生前的战友,郭安民老人。
在抗美援朝期间,郭安民与邱少云实打实的相处过。同为战友,他们朝夕相对,对彼此的音容笑貌非常熟悉。
然而,当他的女儿郭慧把照片送到他面前时,他却摇摇头,声称自己不认识照片上的人。
同时,他还回忆起了邱少云牺牲之后的事情。


部队上为了宣传烈士的英勇事迹,一直在想办法寻找他的照片。可是找来找去,整个团的战友都说不知道,没见过。
后来邱少华来到部队,领导又问,可他这至亲手足,手里同样也没有自己二哥的照片。
在那个年代,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人家中贫穷,吃饱穿暖尚且是相当奢侈的要求,谁又能有精力和闲钱去照相呢。
郭安民只记得,邱少华和邱少云长得太像了,不用讲明他们的关系,外人就能看出他们一定是兄弟。
因此,在没有烈士照片的情况下,大伙儿只能根据邱少华的样子,尽可能去还原邱少云的样子。


总而言之,从郭安民老人口中,工作人员仍然没能得到具体的答案。
既然认人认不出来,那就只剩下一个办法,辨认字迹了。那封家书,唯一的家书,或许可以成为辨认的依据。
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却又遇到了难题。
在参加解放军之前,出身穷苦家庭的邱少云是不识字的。就算后来他学会了认字写字,也没有办法独立完成一份家书。
所以,他是在有文化的战友帮助之下写完家书的。里面一些字,如果他不会写,就由战友提笔帮忙。
信件当中的哪些字是烈士亲手写的,哪些字是战友帮忙写的,后人们也不清楚。就算要对比,在情况不明之时,对比结果也没有科学性。


此路不通,王金成又发现了一条新路。
照片字迹中的题写日期是1952年,他打算把字迹送到公安机关鉴定,让专业人员分析,这个书写习惯,是否符合1952年的真实情况。
照片上,“亲爱”的“亲”字,“陈大权”的“权”字,以及“为留念”的“为”字,都是用的繁体写法。王金成认为,这应该可以成为机关鉴定的一个关键信息。
遗憾的是,因为年代他干活久远,加上技术水平有限,就连专业的鉴定人,也没法儿给出明确的答案。照片的真实性,还是没有办法确定。
馆长倒也不灰心,他打算继续走访调查老兵,请亲历者辨认。只要坚持,他相信,总有一天,这事儿一定能有个结果。


他也承诺,等到结果确认,纪念馆一定会向公众宣布。
不过,邱少华是等不到那一天了。在辨认二哥照片时,他的身体状况就已经不大理想。眼看着,老人的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
2016年10月20日,老人因病去世。照片这个未知的情况,也成了他的一个遗憾。
此时,有部分公众不仅质疑照片的真伪,还在猜测拥有照片的陈大权的身份。
那么,他到底是什么人呢?

3
2016年,贵州老人行为和身份遭到质疑,只因上交一张邱少云照片。
他为何会拥有战斗英雄的照片呢?


陈大权究竟是什么人,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直到遵义市和桐梓县公安局的领导干部上门走访,老人的事迹才引发了社会关注。
原来,他也是一名老英雄,而且同样也是邱少云烈士的战友。
他和邱少云的经历非常相似,一开始也是被反动军队抓获,强制参军。后来,他所在的部队弃暗投明,选择起义,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解放军的一员。
1951年11月初,大部队奔赴朝鲜战场。没过两个月,他就在队伍中遇到了来自四川的邱少云。


50年代的重庆还属于四川管辖,因此出生在铜梁的邱少云,当时也是四川人。
四川和贵州两个省份距离很近,而且两地方言发音也很是相似,大家讲起家乡话,互相都能听得懂。
自然而然地,两个有着家乡情节的年轻人越走越近,把对方看成自己的兄弟,建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他们平时的生活非常单调,单调中又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打仗、训练、吃饭、睡觉,闲暇之时,大家讨论的核心话题也是怎么战胜敌人。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部队结构迎来了调整。邱少云去了侦察连,而陈大权去了机枪连。


分别之前,这对来自异乡的兄弟,心中都对彼此生出了不舍。他们不约而同地拿出了自己的照片,送给对方,
作纪念。
陈大权不会写字,他的照片背后,以及邱少云的照片背后,都是由邱少云亲自写的字。
这张照片对他来说非常珍贵,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打了胜仗回家之后,他都仔仔细细的珍藏着,不肯轻易展示给外人。
邱少云牺牲后,部队寻找照片,阴差阳错,他没有在同一个作战单位,自然也就不知道这回事了。


1956年4月,陈大权回到国内,一直到新世纪,他保存完好的照片足足有12张。
其实,在他拿出邱少云照片之前,另一位老战友郑时聪,也称自己手里有邱少云照片。只是,和陈大权的情况一样,一张照片反映的信息实在有限,学界无法完全确认。
说回陈大权,他回国时,带着满身的伤疤,也带着集体一等功的荣誉。组织上本来想安排他去新疆工作,但他想念家乡亲人,于是选择回到贵州,扎根基层。
他先后参加过湘黔铁路、铁山煤矿等重要工程的建设,始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保持着军人的作风和原则,彰显着钢铁战士的品质与担当。


老人家是保家卫国的有功之臣,按理来说,应该得到政府的优待。但是在自己的事迹曝光之前,他从来没有向党和政府要求过什么,更没有提出任何不恰当的要求。
平平淡淡的生活,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至于邱少云,老人家回想起当年的事情,说话还会哽咽。他记得大火中那个一动不动的身影,记得部队潜伏任务的顺利完成,也记得最后组织进攻时大家的英勇无畏。
只有完成任务,打出胜仗,他们才算不辜负邱少云的壮烈牺牲,不辜负所有抛下头颅的战友。
回忆往事的时候,80多岁的老人,身上还有着肃杀之气。这是只有真正上过战场的军人才会有的气势,是在生生死死面前淬炼出来的气势。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2018年11月,陈大权老英雄也离开了人世。属于一代人的热血时代落下帷幕,但属于他们的澎湃记忆永远不会从中华大地消散。
后人记得他们的牺牲与奉献,祖国记得他们一往无前的身影。

烈士纪念馆中的静默无声,烈士陵园中的鲜花,烈士纪念碑前深深的鞠躬,都是铭记与传承的力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我们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6-29 05:13 , Processed in 0.30795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