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近代史] 苏联的红色毛驴,曾保卫中国领空,短小精悍的伊16战斗机。

[复制链接]
积分

9947

威望

8365

贡献

566

军功
积分
21142

级别

三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董事资历章优秀指挥员华武建站勋章第一枚一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嘉奖章93活动勋章抗战纪念章红军臂章蓝军臂章

任职
  单位:
华武董事会
  职位:
董事
  
  部门:
论坛管委会
  子部门:
顾问司
  职务:
副主任
  兼任:
司长

注册时间
2020-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16 16:4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周伯通 于 2020-7-16 16:49 编辑

苏联的红色毛驴,曾保卫中国领空,短小精悍的伊16战斗机

说起苏联的战斗机,大家印象都是苏-27,苏-30这类主流战机,这次再来介绍一款,与P26战斗机诞生于同一时代的单翼机。来自毛熊的国度,苏联伊-16战斗机,与P26战斗机不同的是这款单翼战斗机,成为了苏联在二战初期空军主力,这款战机性能如何,又造就了怎样的传奇之旅?


性能以及武器装备概况
1935年7月,五一劳动节的红场上,伊-16第一次向公众展示,这款由波利卡尔波夫设计研发的悬臂式下单翼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的单翼战斗机,伊-16与众多出生在这个时代的战斗机一样,也具有双翼机一些明显的特征,开放式座舱,短粗的机身。伊-16毛驴采用了,钢管,木质机身,用少量硬铝材以及蒙皮,在驾驶员的座椅后安装有一块防弹钢板,(伊-16也是同时代飞机中少有的拥有装甲驾驶舱的单翼战斗机),这个在当时看起来颇为先进的苏联小驴,武器装备如何呢?


最早的伊-16毛驴五型装备的是两挺7.62MM毫米施卡斯机枪,由于伊-16的后期延伸型号较多,飞机上武器装备也有不同的变化,伊-16 10型装备的是4挺7.62MM施卡斯机枪,伊-16的17型之后的型号,装备的则是两挺施卡斯机枪,还有两门施瓦克20mm机炮。这种苏联小驴在诞生之初,的确有诸多先进之处,尤其早期装备的M-22引擎更是让这头小驴拥有了将近400多公里的航速,在没有了固定式起落架,机身张线的束缚下,一举让毛驴5型成为了那个时代速度最快的战斗机。


伊-16的主要技术性能装备了M-25V型发动机,机身重达1336千克,在空中飞行的最大速度为447公里每小时,最大飞行高度8320米,作战半径:700公里,机身长度6.13米,机身高度3.25米,翼展面积14.5平方米。武器装备为4挺7.62mmSHKAS机枪,或者两挺20mm机炮两挺SHKAS机枪,也可以挂载8枚RS-62火箭弹。

伊-16战机三视图,看起来很可爱的样子


不过作为在上世纪30年代左右的产物,伊-16仍然有一些无法避免的缺陷,伊-16的机身短小,这样导致了飞行员在驾驶战斗机时操纵起来极为困难,一般都需要比较有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来征服这头倔强的小驴,为了降低重量,波利卡尔波夫将机身设计的比伊-15还短小,导致飞机在飞行时常无法保持平衡。虽然伊-16本身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依然没有影响它进入苏联空军的战斗序列。


作战经历和实战表现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苏联对西班牙的共和军进行军事援助,提供到西班牙共和军手中的是伊16和比伊-16要较早服役的伊-15战斗机。两款战斗机在西班牙内战中表现还不算差,在对抗西班牙国民军手中德国战斗机,意大利提供的CR32'箭'式战斗机,速度更快的伊-16战斗机,还是具有较大优势的。在西班牙内战中,苏联志愿队飞行员,使用俯冲—射击—拉起—再俯冲的战术,充分利用了伊-16的高速和优良的加速性能。可谓是在西班牙内战中痛击了国民军。


在之后因为伪满洲国与蒙古国的边境问题,苏联与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以西爆发了诺门槛战役,苏军空军在这场战役中仍然派出了伊-16战斗机,双方在第一阶段战争中就互相击落了60多架飞机,日军的Ki27战斗机更是被苏军战机一顿痛扁(这种飞机武备仅为两挺7.7mm机枪,打伊15战斗机都费劲),战役最后以苏蒙联军惨胜告终。


作为在上世纪30年代飞机,伊-16的时代终将会过去,在二战前夕的苏芬战争中,苏联的作战思想已经开始显得落后,而且对面的芬兰空军手中不再是一票的双翼机,而是德国进行援助的BF109战斗机,以及从美国购买的布鲁斯特公司生产的水牛战斗机,伊-16在面对这些同为单翼的战斗机,其优势已不再明显,伊-16与其他苏系战机跟芬兰空军对抗时,被芬兰空军打击惨重。(其实这里面还有其他原因,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空战战术思想已经落后,再加上芬兰空军的飞行员驾驶战斗机的技术较好,所以苏联空军在空战中吃了大亏)


先说一下,在卫国战争中的伊-16表现,在卫国战争爆发初期,在苏联的空军序列里,仍有大量的伊-16-5,伊16-6型等型号在服役。不过在1940年的德国空军,已经装备了大量的BF109等先进战机,无论是从装甲,还是火力来讲,伊-16已经无力应对,在卫国战争早期苏联空军装备的伊16还可以勉强应付德国空军早期的型号BF109战斗机,但随着BF109G,BF109F,BF109E等改进型号的出现,以及后期FW190战斗机的服役,伊-16的性能已经赶不上德国空军了。


因为伊-16在苏联空军的保有量众多,在加上之前因为大清洗,人员的大量流失,伊-16后期的改进型号,也并无太大进步,主要就是将前期伊-16装备的M-22,M-25引擎换成了动力更强些的M-63,M-65引擎。从伊-16-17型后在机身火力上,装备了两门施瓦克机炮。


在伊尔二攻击机服役之前,伊-16还可以挂载8发RS-82火箭弹进行对地攻击任务,尤其是装备两门20mm机炮的毛驴,是当时苏联空军对地攻击主力。但伊-16最终的改进型号伊-16-24型,也已经无力对抗德军的战斗机。随着苏联拉格-3,拉-5的拉格系列,和苏联雅克1,雅克-7,雅克-9等新战机的服役。伊-16也逐渐退出了苏联的空军序列,剩余的一部分伊-16也转变为教练机,退到了后方直到1934年为止。伊-16在二战中苏联的表现并不精彩。但是早在二战爆发之前,伊-16早已出征到了当时的中国。


在1937年中苏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答应给中国三笔军事贷款,包括给中国提供空中的作战飞机和地面的装甲力量,还有轻重武器以及弹药(地面的作战力量是苏联当是的T26轻型坦克,BT5轻型坦克和BA10等系列的装甲车。)在1937年到1939年间,苏联援助了中国985架飞机,由当时的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驾驶,(其中包括伊-15和伊-16两种主力战机),驾驶这些的战斗机的飞行员,不少是参加过西班牙内战的飞行员,相较于国内的战斗机驾驶员,他们的作战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

几种中国伊-16战机涂装


确定援助中国之后,第一批伊-16战斗机经过拆解通过公路运送到中国,之所不用飞的方式来到中国,是因为在中苏签订条约之前,日苏之间早已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为了避免日本干涉,只能采用陆运方式运抵中国。苏联的这批伊-16战斗机可谓是解了中国空军当时的燃眉之急。在淞沪会战之后,中国空军之前装备的主力战斗机,霍克3和霍克2战斗机早已消耗殆尽。苏联的飞机到达之后,可以说是缓解了中国空军的压力。伊-16运抵中国之后,迅速加入作战。其中参加的规模较大的是武汉空战,先后参加2.18空战,4.29空战,5.31空战等,取得多次大捷。


1937年,南京沦陷后,日军沿长江进犯,对驻扎在武汉的中国空军机场进行轰炸,在1938年二月到五月,进行了较大规模空战三次,击落多架敌机。在1938年2月18日,日军出动12架重型轰炸机和26架96-1式战斗机直扑武汉,中国空军第四大队负责迎战,其中第四大队第22,23中队负责主攻,21中队负责掩护。空战中第21中队的董明德、杨弧帆、柳哲生、刘宗武四机协同作战,击落敌机一架,柳哲生在协同战友击落一架敌机后又单独作战击落一架敌机,该中队其他飞行员又击落三架敌机。第22中队与敌机机队遭遇后,中队长刘志汗率先击落一架敌机,中队其他飞行员相继击落4架敌机。第23中队飞抵战场后,又击落两架敌机。此次空战中,中国空军击落敌机12架(10架战斗机,两架轰炸机)。但是我方损失了5架飞机,以及牺牲了5名驾驶员。


1938年,4月29日,日军出动了12架战斗机和36架轰炸机,轰炸武汉三镇,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和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共60余架飞机起飞迎敌,以伊-15拦截、引诱日战斗机脱离机群分而歼之,伊16攻击敌轰炸机的战斗方案,在经过30分钟后的空战中,日军被击落21架战斗机,狠狠打击了日本空军的嚣张气焰。
1938年5月31日,日军为报复此前的失败,又出动了36架战斗机和16架轰炸机进攻武汉,中国空军与苏联志愿航空队掌握消息后,早已升入高空埋伏日军,待敌机落网之后,对日军在采取猛烈进攻,30分钟内日军被击落14架飞机。


在武汉空战中,苏联的伊-16的性能比早期日本海军航空兵装备的96舰战要好,是在武汉空战中可以连续打脸日军的重要原因。伊-16战斗机进入中国早期还是可以与日机抗衡,(毕竟当时日军装备的还是带有固定式起落架的飞机,性能可能还赶不上伊-16)但随着日军装备的零式战斗机等新式战斗机的服役,无论是从飞行速度,机动能力苏联的红色小驴都逐渐被赶超,在之后的空战中大量损失(例如璧山空战)。1940年,德军入侵苏联后,在中国的苏联航空队,被迫撤回国内,参加卫国战争。1941年,陈纳德组建飞虎队(中华民国美籍志愿飞行大队),再次保卫中国的领空,接替保卫领空任务的是P-40等美式战斗机。



伊-16,采用了当时在1930年代许多先进的技术,但作为一款从双翼到单翼的过度机型,注定了其会被加速淘汰的命运,但在航空器发展史上,刺激了航空工业的进步,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积分

6948

威望

5530

贡献

618

军功
积分
15568

级别

三级管理

佩饰

总部胸标营区通行证正兵团职资历章最高贡献奖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三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二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金奖第二枚作训金奖第一枚嘉奖章军演勋章20200193纪念章93活动勋章毛主席纪念章抗战纪念章

任职
  
  
  
  部门:
论坛管委会
  子部门:
外务宣传司
  职务:
司长
  

注册时间
2020-5-19
沙发
发表于 2020-7-16 22:37:5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阶段的时代使命,也辉煌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6-17 20:01 , Processed in 0.0867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