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战,前后历时共28天。这一战,是中美两国在战后都不愿“提及”的一次战役。 中国虽然在此一战中打出了威风,可此战的损失之大,非战斗减员之严重,战斗之惨烈,让很多战后幸存的老兵,每每提及都潸然泪下。 至于美国,它们在此战之后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战斗力之顽强,意志之坚定,信念之坚不可摧。 自打长津湖一战,一向骄傲自大的美国人,开始意识到中国将是一个它们无法战胜的对手。就连麦克阿瑟、阿尔蒙德这些美国的重量级将军也开始正视这个来自东方的对手。
在电影《长津湖》中有这样一幕,快要结尾的时候,史密斯率军撤退,在撤退途中,他们看到了一支已经被“冻死”的中国军队。 而史密斯,这个要比麦克阿瑟更为职业的职业军人,对这支军队默默地行了一个军礼,以表示他处于一个军人的尊敬。 从小编的角度来说,如果影片在这个时候结尾,而没有后面的那一段,或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效果。因为这一幕,比战场上的胜利,更能体现我志愿军的精神与毅力。 影片中所能表现的,只是长津湖战役中的一角。而在真正的长津湖战役中,像这样为了任务而一动不动,最后被“冻死”的战士有很多。
志愿军第20军第60师,第9兵团的王牌,长津湖战役的主攻部队之一。他们在黄草岭作战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幕。 战斗中,军长张翼翔接到报告,美军在攻打1081高地的时候,负责阻击的60师180团第2连,竟然没有进行还击。 而等到战斗结束的时候,第2连还是几天几天都没有下来。直到派人上去查看的时候,前去的战士才发现,第2连的100多人全都俯卧在工事旁边。。 而再仔细一看,这100多人此时已经都冻死了。可他们即便在临死前,还始终保持着战斗姿势,许多战士的手都都在了枪栓上。 像这样的场景,不只有一幕。在死鹰岭高地负责坚守的20军第5师177团第6连,他们也同2连一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塑立起了代表中国军人的荣誉“冰雕”。
在上海籍战士宋阿毛的绝笔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第6连战士的全部心声: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如此庞大的非战斗减员,以至于后来有人在讨论其长津湖一战时,都不由得提出一个疑问。长津湖之战是否应该打。
对此,美国军人也曾有过表示,交战双方在这个无论是地理还是气候环境都极其恶劣的苦寒之地,有没有大大出手的必要。 就像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所说的那样:“长津湖地区根本不适合军事行动,就算是成吉思汗也不会想去征服他。” 史密斯之所以拿成吉思汗举例子,是因为在西方人看来,成吉思汗这个名字就代表了无限的征服。而蒙古人为了攻占南宋,也曾跨越过青藏高原,从云南向南宋进攻。 可史密斯所能代表的不过是他一家之言,而他这么说,也不过就是在给作为“失败者”的自己找一个失败的托词罢了。
看了电影《长津湖》的朋友,应该对“北极熊团”多少都会有些影响。因为电影中最为重要的作战场面就是志愿军同北极熊团的作战。 这个“不懂的战场纪律”,狂妄自大的美国精锐部队的战斗序列是美军第7师31团。 而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因为这支部队曾经在西伯利亚作战过,而且有过在西伯利亚服役的经历,所以它有了“北极熊团”这个称号。 “北极熊团”,听名字也应该是一支适合在冰天雪地里作战的部队。所以,美国人派这支部队到长津湖也是“实至名归”。
美军第7师,是一个曾经让麦克阿瑟极为骄傲的部队。1950年11月21日,美军第7师进抵鸭绿江,与中国只有一江之隔。 师长巴大维为了记录下这一幕,同副师长霍兹,指挥官奇佛等人,以江对岸的中国为背景照相留念。而第7师的士兵,更是对着鸭绿江做出了羞辱的一幕。 彼时,无论是马克阿瑟还是巴大维,都觉得朝鲜战争就要结束了。他们没有想到,仅在一个多月后,第7师就会迎来他们最为打脸的一战。 秉着“凭借优势兵力,集中力量歼灭美军一两个主力团”的战斗指导,志愿军在长津湖一战中,所选择的宏观战术指导就是经典的分割包围。
而所谓的“北极熊团”,就在志愿军的包围圈之中。彼时,他们所处的位置是新兴里,这里将是中美双方苦战之地,当然也是打碎北极熊团尊严的地方。 11月30日,志愿军对新兴里发起了进攻。在15分钟的炮火急袭之后,当晚23时攻击正式打响。志愿军27军第80师、81师是负责此次进攻的主力部队。 80师238团和240团分别向新兴里东北、正东、东南、正南方向冲锋,81师241团由正西、西南方向进攻新兴里。 次日凌晨,美军在我军的猛烈攻势下被压缩到一个狭窄区域。到了佛晓时分,志愿军各部都已经攻入村内,并占领了部分房屋。 此时的美军已经伤亡惨重,他们仗着自己强大的空军和坦克优势为掩护,向我军241团的阵地发动反击。 在40余架飞机以及10余辆坦克的“护卫”下,美军从我军阵地上打出了一个缺口,夺路而逃。
随后,美军向我军242团所在阵地发起进攻,试图从那里突破。我志愿军242团主动发起进攻,将其大部消灭于泗水里、后浦等阵地。 虽然,此时的志愿军已经连续作战数日,而且后勤补给还严重不足,可战士们却士气旺盛,战斗意志丝毫不减。 志愿军战士们向美军的正面、侧面、后尾频频发起进攻,北极熊团除少数逃脱之外,基本上都被歼灭。 据战后统计,新兴里一战,志愿军共歼灭北极熊团3200余人,缴获枪支2345支,汽车184辆,火炮137门,坦克11辆,团长麦克莱恩和其继任者费斯也与作战中被我军击毙。
战后,我军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发现了美军北极熊团的军旗。这个象征着我军最大战果的军旗后来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战后,彭德怀元帅曾这样说过:“全歼美军一个整团一个人也未跑,只有第二次战役中有过一次,其余都是消灭营的建制多。” 12月3日,马克阿瑟也一改其骄傲的常态,在提交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报告中这样写到: 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
直至此时,美国上层终于意识到了他们究竟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对手。
长津湖之战,对于中美两国而言都是痛苦的。 对于中国,这场战斗所表现出来的后勤支援、炮火威力、通信设备等问题,在当时是无法短期弥补的。 也正因为此,中国军队在这次战斗中出现了巨大伤亡。可自此之后,中国军人痛定思痛,加速了中国军队武器现代化的进程。 但对于美国而言,他们占尽了火力优势,可偏偏却以失败者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种隐痛、这种打击,对所有参加过长津湖之战的美国军人都形成了其毕生的阴影。
就拿美国陆战一师作战处的阿尔法•鲍泽来说,他在战后经常会说起这样一段话: 如果中国军人拥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陆战队将不可能逃离长津水库。
事实上,陆战队之所以能够逃离,还真要感谢他们强大的后勤支援。在很多人眼里,后勤支援就是简单的后勤补给,可现代化战争绝不是那么简单。我们看看美国人如何逃跑的就知道了 长津湖之战时,宋时轮为了避免美军逃跑,让第60师摧毁了从下碣隅里到真兴里沿途的所有桥梁。 这个办法,虽然能够暂缓美国人逃跑,可美国人强大的道路修复能力让宋时轮震惊了。
就拿位于古土里以南6公里处的水门桥,因为这座桥是架设着桥梁之上,所以它成了直接掐住美军逃亡的咽喉。 对于这里,中美双方都势在必得。美军工兵营对这里进行过加固,承重能高达50吨。而志愿军对这里也多次摧毁,次数达到了3次。 可即便如此,美国人最终还是逃了,这是因为什么呢? 原来,美军在第3次修复水门桥的时候,直接让美第5航空队空投了8架M2式钢桥及其组件。与此同时,他们还就近从日本请来了技术专家协助他们空投和搭建。 M2式钢桥是由钢架和木板组合而成的架桥器材,每套能架设30-50米长的桥,而且质量坚固,能供坦克通过。 说白了,美国在水门桥被摧毁后,可以凭借其后勤支援以最快速度重新搭建水门桥。而志愿军的火力储备在这方面真的是摧毁的不如修建得快。 靠着现代化装备作战、撤退的美国军队,在后勤支援方面,的确要比靠着双腿的志愿军有太多优势了。
除了阿尔法的表述之外,很多老兵在后来提及长津湖的时候依然是心有余悸。 改革开放之初,曾经担任9兵团27军军长的彭德清率领代表团到美国访问。接待他的人中就有一位参加过长津湖之战的。 这个美国老兵在30年后见到彭德清还心有余悸:军长,你当年再往前走一步,今天接待你的就不是我了。由此可见,长津湖之战让美军多么后怕。 这一战除了对这些参战老兵形成了心里阴影,在刚刚结束的时候,就对美国本土产生了巨大冲击。
在美军刚刚入朝的时候,美国的民意支持率是81%,而等到长津湖之战结束后,民意支持率则下降到39%。他们的《新闻周刊》上曾这样写到: 这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国军事上所遭受的最大打击,它也许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灾难。
珍珠港事件虽然打击了美军,但日本胜在了突然性。可长津湖不同,这是两支部队正面的较量。从这个角度上看,其对美军精神打击远远大于珍珠港。 从长津湖之战开始,麦克阿瑟就时时处于紧张状态。直到陆战一师摆脱了被全歼的命运,他才松了口气: 拯救了成千上万名交给我照管的士兵的生命,此事所给予我的安全感如此之深,以致于我过去所受到的一切荣誉与它相比,都为之黯然失色。
结语其实,长津湖之战的影响远不局限于中、美。 自长津湖之战后,西方国家真正的意识到了,一个全新且强大的中国将要站起。 而东方这边,还在中国战俘营里待着的日本人,也从之前的嚣张态度,变得谨小慎微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