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都没办法超越的经典——中国铁路路徽,是如何被设计出来的?
2024-10-18 10:09
1949年,新中国就要成立了,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这不仅关乎政权更迭,更关乎国家形象的重塑。铁道部,这个新生的国家机器,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们需要一个标志,一个能够代表新生铁路系统、凝聚人心、展现国家力量的标志。一场全国范围的路徽设计活动正式开始了。这看似简单的设计任务,背后却蕴藏着深远的时代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图案,更是一个新时代的精神图腾。
第一部分:铁路路徽设计背后的时代背景1949年,北平实现了和平解放,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迎来了新的篇章。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制度正在建立。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重组和变革,铁道部也不例外。它的成立,不仅仅是机构的调整,更是国家对铁路系统重视的体现。 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它承担着物资运输、人员往来的重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铁道部意识到,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路徽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象征铁路系统的新起点,还能团结大家,提振士气。 路徽的设计,不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任务,它需要体现新中国的精神风貌,展现国家的蓬勃生机。为了找到最能代表中国铁路的视觉符号,铁道部决定向全国征集路徽设计,希望大家集思广益。
这份征集通知一发布,就收到了全国各地设计师的热烈反响。设计稿像雪花一样飞向铁道部,短短一个月就收到了3200多份。这些作品风格各异,有的庄重大气,有的简洁明快,有的则充满着时代气息。这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设计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体现了全国人民对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每个设计师都希望用自己的作品为新中国铁路事业添砖加瓦。
第二部分:陈玉昶的贡献和设计过程在众多投稿者里,陈玉昶的名字并不显眼。他并非出身名门,也不是艺术界的大咖,只是一名来自交通部的普通员工。1912年,他出生在辽宁沈阳。1938年,他从日本山口高等商业专门学校毕业。之后,他一直在交通部工作,主要从事技术方面的事宜。 他的履历平平无奇,甚至与艺术设计毫不沾边。然而,正是这位看似普通的技术人员,却创造出了一个传世经典。他知道铁道部在征集路徽设计后,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创作。
他没有专业的绘画工具和设备,只有一张从街上买来的带隐形方格的美国画纸。就在这张普通的图纸上,他一遍遍地勾勒、修改,最终诞生了那个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陈玉昶的设计灵感来自他对铁路的深刻理解和对新中国的美好期待。 “人”字形的图案,象征着人民是铁路的主人,也象征着人民对铁路的呵护和支持。而“工”字形的图案,则代表着铁路工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智慧,保障着铁路的正常运行。
这两个元素巧妙结合,既展现了铁路行业的特点,又体现了新中国的时代风貌。此外,陈玉昶在设计时还特意参考了京榆线通用39公斤钢轨的横截面形状,并将“工”字与轨道的横截面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路徽更具铁路行业特色。他一丝不苟地标注了每个部分的尺寸,并详细说明了图案的绘制方法,力求使路徽能够在各种场合下都能得到完美的呈现。
第三部分:评选与路徽的诞生铁道部收到3200多幅设计稿后,立即组织了专家组进行评选。评选过程非常严谨,不仅请来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北平市文委的领导,还邀请了多位知名美术家参与评审。他们对每一幅作品都进行了仔细的审查和讨论,力求选出最优秀的设计方案。 除了陈玉昶的设计外,还有其他两幅作品也获得了奖励。顾刻的作品拿了个二等奖,庐鹤春和冯敬修的作品则获得了佳作奖。
这些获奖作品都各有特色,体现了当时设计师们的不同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不过,最后还是陈玉昶的设计脱颖而出了。专家组认为,他的作品简洁明了,寓意深刻,既体现了铁路的行业特征,又展现了新中国的时代精神,与其他设计相比,更具象征意义和实用性。最后,铁道部决定选用陈玉昶的设计,作为中国铁路的正式标志。
第四部分:路徽设计的应用与影响1950年1月19日,铁道部正式宣布,陈玉昶设计的图案被选为中国铁路的官方标志,并要求全国各地的铁路统一使用这个标志。 从那以后,这个简单又有深意的图案,开始在中国铁路的各个地方出现。中国的铁路里,从火车头到工作人员的衣服,从车站的牌子到文件,都能看到路徽的身影,它已经成为了中国铁路的标志性符号。
路徽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火车头上,它被放大成醒目的标志,彰显着铁路的雄伟气势;在铁路工人的制服上,它则被缩小成精致的徽章,代表着铁路工人的身份和荣誉。不仅如此,路徽还被印在各种铁路相关的物品上,例如车票、信封、文件等等,成为了中国铁路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铁路标志设计也影响了一些其他国家。
一些国家在设计自己的铁路路徽时,借鉴了中国的设计元素,例如朝鲜铁路路徽就在“人”字上方添加了一个半圆。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铁路路徽的经典性和影响力。
第五部分:铁路路徽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路徽的诞生和应用,不仅仅是铁路系统形象的提升,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它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理念融入到铁路的每一个细节中,激励着铁路工人以更高的热情和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路徽也成为了中国铁路文化的象征,它代表着中国铁路的辉煌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在中国国民心中,铁路路徽的地位非常高。 它和国徽一样,都是国家的重要象征。人们对路徽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对一些国有企业标志的认知。
这和铁路系统过去的半军事化管理模式有很大关系。在建国初期,铁路系统采用了半军事化管理模式,这使得铁路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也使得路徽的象征意义更加凸显。铁路的半军事化管理并非偶然,它与当时的特殊历史时期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局势复杂,各种挑战层出不穷。铁路是国家的关键交通线路,必须确保稳定和安全。半军事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保障铁路的正常运行,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第六部分:设计经典与未来价值它成功的关键在于,不仅仅是一个图案,更代表着一种精神。它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将铁路工人、人民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新中国铁路的奋进精神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路徽的出现,也反映了中国铁路的迅速发展。
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现在的高铁动车,中国铁路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路徽所代表的“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始终未变。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铁路工作者,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在未来,随着中国铁路的不断发展,路徽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将更加凸显。它将继续鼓舞新一代铁路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中国铁路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陈玉昶,一位普通的交通部员工,用他的智慧和才华,创造出了一个时代经典。他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中国铁路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国设计史上的宝贵财富。它简单却充满力量,体现了新中国的铁路精神和工人阶级的干劲。
路徽的诞生和发展,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辉煌历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标志,更代表了一种精神的延续。它会继续激励新一代的铁路人,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在新时代里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参考资料:
永恒的经典:中国铁路路徽及其设计者陈玉昶 2018-04-28 天宜上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