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武军事集团

 找回密码
 加入我们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近代史] 船上有鱼雷可用,邓世昌为何非要撞船,125年后的沉船才知其忠心

[复制链接]
积分

3537

威望

3525

贡献

647

军功
积分
10297

军衔

预备役少将

佩饰

海军胸标正军职资历章第一枚二等功第二枚二等功第一枚三等功第二枚三等功第三枚三等功第一枚集体三等功第一枚作训金奖第一枚作训铜奖第一枚嘉奖章第二枚嘉奖章华武四有奖章

任职
部别:
龙腾兵团
部门:
第二舰队
子部门:
舰队司令部
职务:
退出现役

注册时间
2021-8-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2 09:3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点英雄气,四顾浩无边。”这句话用来形容邓世昌毫不为过,他一心为国、赤胆忠心,为实现国富兵强,不再受列强欺辱,一心壮大北洋海军,最终为保家卫国付出生命,毅然决然。百姓赞誉、世人爱戴,他都值得。
忧心国运,改名世昌
1849年10月4日,邓世昌出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其父邓焕庄,在天津、广州、上海等地开设茶庄,从事茶叶生意。
彼时的清朝已腐朽不堪,战乱不断,邓父知晓若想邓氏茶庄生意兴隆,离不开一个稳定繁荣的国家。于是,把他们的独生子改名为世昌,字正卿。


邓世昌从小聪明好学,极有天分。其父深明大义、颇有远见,他认为无论将来邓世昌选择继承家业还是效力朝廷,都必须学习洋文,掌握外国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他把邓世昌带去了上海,从师于欧洲人。天资聪颖的邓世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积极上进,深受师长赞誉。
信念坚定,慨然从军
1856年至1860年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清王朝被迫与英国、法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风雨飘摇,饱受欺凌,爱国志士纷纷寻求救国之路。

图片上传处理中...
1867年,沈葆桢受左宗棠之托,出任福州马尾船政大臣,开办了前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
学堂录取的生源主要为福建聪慧机灵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6岁以下,识得文字。后来迫于生源不足,招生范围便扩大到广东一带,年龄在20岁以上也可。
邓世昌看到这个消息后迫不及待地告诉了父亲,请求报考从军,以期为祖国效力。父亲一向开明,自然大力支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邓世昌便回到广州参加考试,最终以优异成绩顺利考取驾驶管轮班。


驾驶管轮班首先要接受堂课教育,需要掌握的科目有英语、数学、航海天文学、航行理论和地理,期限为五年。
当然,堂课教育仅是海军教育的基础。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军官,还需要通过训练舰演练。
1873年的一天,邓世昌和同学们终于登上了渴望已久的训练舰,开始了他们万分期待的海上远航。
这次航行训练历时四个月,先后到达厦门、香港、新加坡、槟榔屿。海天一色,碧波荡漾,有时数日不见远山,有时云雾缭绕,海天一线。
学员们在航行中要经受各种考验,比如记录航海日记、观察测量太阳和星座方位、驾驶和操纵各种仪器。两年后,邓世昌顺利毕业。


赴英接舰,深感差距
1881年,北洋水师在英国定购的“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完工,邓世昌受命到英国接舰。他深知这次远行来之不易,利用各种机会游历英国各大工业城市,见识了先进的机器大生产。
邓世昌方知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原来是这样:现代化的基地、港口,一艘艘巨型战舰声势浩大、整装待发。他还趁此机会掌握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规章制度和练兵方法。
此次游历,让邓世昌深受震撼,他看到了北洋舰队在训练和管理上的巨大差距。邓世昌回国后下定决心刻苦钻研国外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验,将他们的军事装备和训练方法悉心研究,希望学得他们的长处为北洋舰队所用。


1887年春,邓世昌再次率队出国,赴英国和德国接收清政府订制的四艘巡洋舰,这四艘新型军舰就包括与其壮烈殉国的“致远”舰。
此时的邓世昌已经是一位精于训练、对西学知之甚深的海军专家。
已是第二次赴国外接舰的邓世昌知道这是不可多得的远航训练机会,归国途中他积极组织海军将士实操训练,在深海大洋中摔打、摸索、进步。操练的内容和科目,全都是是实战可能发生的状况,符合战斗的需要,在训练过程中,邓世昌要求所有的程序正规化。
比如遇到水险时如何应对、遇到火攻时如何应对、怎样防守、怎样进攻等等。此时的北洋海军舰队已颇具规模,也有了很强的战斗力。


以舰撞舰,为国牺牲
1894年,甲午年,某日清晨,邓世昌站在致远舰的甲板上,眺望着朝鲜半岛,心中笼罩着一层阴云,愁眉不展。就在2月15日,朝鲜国发生民变,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收到朝鲜的求援,清朝派兵前往平定。
日本为了转移国内经济危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也派兵前往朝鲜。平定起义后,日军却不肯撤出,两国在朝鲜半岛僵持不下。
邓世昌感到了危机。从唐朝的白江口之战,到明朝的万历朝鲜战争,都让日本疯狂一时。如今的日本海军不可小觑,其共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达6.2万余吨。而北洋海军止步不前,基本停留在改良武器装备的初级阶段。
而就在一年前,邓世昌和丁汝昌等多名海军军官上书,请求增加军费,以扩充北洋水师军舰,充盈武器弹药,但李鸿章以国库空虚,慈禧太后不同意为由拒绝了这些海军军官的建议。
由于北洋舰队没有进一步巩固海军力量,投入必要的物力财力,致使北洋舰队后劲不足,逐渐衰弱,实力被日军赶超。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在黄海海域向中国舰队发起了袭击,黄海大战爆发。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14时15分左右,日本舰队迅速向北洋舰队背后开去,与第一游击队合作,对北洋舰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战斗力愈加薄弱,队形陷入混乱。
双方激战中,“致远”舰遭到了日舰的围攻,多处被击,燃起大火,船身也开始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我们从军本就为保家卫国,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如今面临这样的处境,唯有奋力一搏,有死而已。
官兵们深受鼓舞,决意与“致远”舰共存亡。然而兵败如山倒,眼看友军战舰接连被日军击沉,邓世昌心急如焚,深感无力回天。
日军船速很快,北洋舰队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但邓世昌发现其主要依靠“吉野”舰,若击沉此舰,清军还有取胜的可能。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日军舰士兵见此情形万分惊讶,连忙集中火力向“致远”射击,随后炮弹击中“致远”舰,导致“致远”舰沉没。


邓世昌也随之坠落海中,他旁边的手下连忙给他救生圈,但他拒绝了,留下一句话,大意是:我本来的志向就是报效祖国,如今葬身大海义无反顾,有什么理由苟且偷生呢。
邓世昌决意与军舰共存亡,遂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威海卫百姓被邓世昌忠烈之义深深感动,于1899年在成山上修建了祠堂,借以表达心中的敬仰。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把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命名为“世昌”舰,以示对英雄的敬意和纪念。


威海卫失陷后,清廷燃起的求和之心更为急切,故委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寻求议和。
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字,甲午战争结束。日军还未与清军决战,便轻而易举地达到了预期的侵略目的,这让其他的帝国主义对大清更加的虎视眈眈。
打捞船舰,真相浮出
一百多年后,“致远”舰被打捞出水、重见天日。然而,在研究人员对残骸进行整理研究时,发现射管内尚存一枚鱼雷。
这就让人们产生了疑问,明明还有一颗鱼雷可以击敌,为什么偏偏选择以舰撞舰这么冒险的方式呢?
结合当时的军事、科技水平,专家们推断是鱼雷的射程不足,打不到敌军的“吉野”舰,且那时候的鱼雷只有在侧舷对敌时才能击出。
而“致远”舰当时已摇摇欲坠,侧舷对敌无异于自取灭亡。但“致远”舰本身是一艘撞击式炮舰,可以在高航速状态下用极其坚固的装甲冲击敌方战舰。


邓世昌逼不得已,只能采取了这种撞击战术。只不过,“致远”舰在当时已是旧式战舰,其船速根本无法与“吉野”号相媲美,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邓世昌曾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这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身为海军将领,邓世昌才干出众、胆识过人,他的牺牲让后人唏嘘不已,扼腕叹息。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设纪念馆、建广场、拍影视剧,以此来表达心中的感怀和敬佩。
如今的中国海军已走在世界前列,坐拥航空母舰、驱逐舰、区域驱逐舰、核动力潜艇以及配套导弹、舰炮等,再不用忍受他国欺凌。今日盛世之中华,定能告慰英雄。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钱 +1000 贡献 +30 收起 理由
华武海龟 + 1000 + 3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我们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禁闭室|华武军事集团

GMT+8, 2024-11-27 09:15 , Processed in 0.1951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