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打成一锅粥,为何没被外族入侵?看看谁在镇守边疆就知道了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往往不可避免的会遭遇边关外敌入侵的问题,在两汉时期。匈奴、羌人、乌桓等等少数民族先后成为边关祸患,可令人奇怪的是在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这些外族不仅没有乘虚而入,反而被打的服服贴贴,也给后世留下了“独汉以强亡”的概念。同样是内乱,为什么三国不会像西晋时一样造成五胡乱华的惨剧呢?
在汉末到三国时期,中原以外的游牧民族不是没有尝试乘乱入侵,只是被割据各地的将领给打了回去,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西北地区的羌族被马腾所压制,直到后来马超仍然在羌族人眼中非常有声望。在就是辽东地区的公孙瓒,组建白马义从打的匈奴、乌桓等少数民族毫无还手之力,甚至因为军阀割据靠近边关的将军们都可以自由攻打胡人,比王朝统一时更加安全。
到了后来,中原地区逐渐形成局部统一,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时相对统一的政权更加具备了战争潜力。在北方,曹操几次率领大军北征,比较著名的就有白狼山一战张辽斩匈奴蹋顿单于,曹操之子曹彰幽州之战轻骑追杀千里,逼降鲜卑首领轲比能,到后来曹操甚至将大量的胡人俘虏迁入内地,这样强悍的战力就使边关更加安定。
而在南方地区,蜀汉和孙吴两家也没有闲着。西南的蜀汉方面压制了今天云贵一带的少数民族,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足以反映事情。东南的孙权则更是将闽粤一代的少数民族当成了自己的后备资源,将山越民族与汉人同化,甚至派人出海收服了台,分散的三国鼎力时期却因为将才辈出,雄主傲世而比很多大一统王朝更加强势。
除了稳定边疆以外,三国时期的魏国还派人收复了自东汉末年便失去控制几十年的河套和西域,派遣大将曹真飞骑治乱,第五次打通中原和西域之间的联系。在司马懿收复辽东之后的第二年,魏国大将毋丘俭又率军征讨高句丽,首次将鸭绿江确定为中原边界。
在三国时期,因为中原地区长期的战乱、天灾和瘟疫,中原汉人数量锐减,因此各政权都将接壤的外族作为了自己人口的补充,为此多次征讨不说,还大量同化外族,加之三国时期名将辈出,英主伟略,这些外族就是想乘乱入侵,也没有办法可能打的过这个仿佛开了挂的时代。
|